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中国妇幼保健》2017,(6)
目的通过对该院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回顾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母婴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20例AFLP患者,将其分成生存组13例及死亡组7例,对比两组发病到终止妊娠的时间和治疗方案,从而得出积极的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均发生在孕晚期,经产妇2例,初产妇18例。自发病起7 d内终止妊娠的患者生存率为69%,超过7 d终止妊娠的患者生存率为33%。生存组中2例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后1 d进行血浆置换;死亡组中1例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后4 d进行血浆置换。结论早期诊断,积极终止妊娠,术后早期行人工肝治疗,可提高母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张正威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10):74-76
目的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早期检出诊断率,应用综合治疗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AFLP 7例,对诊断标准的适用性,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例临床诊断AFLP,对照Swansea诊断标准,全部符合。3例病情较轻者,2例短时间内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分娩,产后第2 d病情开始好转,肝功能2周内恢复正常,其发病至终止妊娠病程≤3 d。4例早期肝功能衰竭患者均行剖宫产分娩,术后病情继续加重,行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死亡2例,存活2例,其发病至终止妊娠病程≥7 d。结论应用Swansea诊断标准可提高AFLP的早期检出诊断率。终止妊娠后病情仍可继续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征兆宜尽早应用人工肝治疗,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加强孕期监测,及早就诊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患者30岁,因停经9个月,咳嗽、咳痰1周于2008年7月1日11:00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32天.孕中期50g糖筛查试验9.8mmol/L,75g糖耐量试验空腹6.11mmol/L[JP],1小时10.41 mmol/L,2小时9.45mmol/L,3小时9.2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又称妊娠特发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早期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最早由美国的Stander和Gadden等在193年报道了该病,1989年Finley报道孕妇中AFLP的发病率为1/1.3万,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起病急剧,病情凶险,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极其相似,病死率高。1980年以前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高达85%以上,常死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住院的26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26例病例中,早期出现厌食、乏力、恶心等症状21例,皮肤黄染19例,肝酶增高和凝血功能异常26例,胆红素升高2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9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6例,产后出血18例,肝性脑病6例,宫缩乏力5例;术中均尽早行Blynch缝合,无1例子宫切除;产妇死亡1例,死胎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加强产检,重视孕妇妊娠晚期消化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对AFLP尽早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8年我院收治的1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多见于初产妇,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有进行性的肝功能损害,短期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母儿死亡率高。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科协作以及综合治疗是改善母儿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方法:对5年中3例经临床表现,异常的实验室检查及B超检查等而诊断的AFL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AFLP患者发病孕周均大于33周,发病时均有纳差、恶心,上腹部不适及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同时存在易感因素,如双胎,妊高征,甲亢等。3例患者肝酶轻度升高(45 ̄55U),血总胆红素升高(4.55~9.3mg/dl),尿胆红素阴性,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9.
刘劲松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24(4)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以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6例AFL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孕产妇经抢救全部存活,8例胎儿(其中2例为双胎),死胎1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1例. 结论 AFLP发病急、突然,病情危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特发而且可致死性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从起病到恶化发展迅速,病势凶险,如对本病早期症状体征认识不足,延误诊治,母婴病死率很高。现对我院收冶的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妊娠急性脂肪肝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0年以来中文文献报告的AFLP 22例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FLP的发病率为1:20 540,86.4%的患者有临床症状。体征为黄疸(86.4%)、水肿(27.3%)和腹水(27.3%)。AFLP的产科并发症为产后出血(77.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7.3%)、肾功能衰竭(63.6%)、肝性脑病(50.0%)、胎儿窘迫(40.9%)、死胎(13.6%)和新生儿窒息(59.1%)。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尿酸和白细胞升高、血小板降低。12例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占54.5%。其中5例因子宫出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占22.7%。有6例行肾透析治疗,占肾功能衰竭者的42.86%。孕产妇死亡5例,占22.7%。结论:AFLP是一种严重的少见的妊娠并发症,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本科室2004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3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为延迟组,入院后保肝治疗,尽量延长孕周,若肝肾功减退则终止妊娠。选取2011年7月-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30例确诊后立即终止妊娠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立即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后转归等。同时以发病至终止妊娠时限分组,发病至终止妊娠间隔3d的为早期干预组,发病至终止妊娠3~7d的为中期干预组,发病至终止妊娠7d的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不同时段对该病的诊断时间及术前处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终止妊娠后48h,立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7±11.3)U/L,天冬按酸氨基转移酶(AST)(201±11.7)U/L,总胆红素(TBIL)(218±12.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7.8±9.56)μmol/L,总蛋白(TP)(30.4±3.67)g/L,凝血酶原时间(PT)(17.5±1.57)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7.8±6.11)s,延迟组ALT(218±12.5)U/L,AST(286±14.2)U/L,TBIL(183±13.2)μmol/L,DBIL(141±10.9)μmol/L,TP(23.9±3.01)g/L,PT(23.3±2.13)s,APTT(49.0±9.01)s,P值分别为0.012,0.035,0.022,0.040,0.039,0.049,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立即组术中出血量(325±147.8)ml,术后24h出血量(405±161.2)ml,延迟组术中出血量(557±182.2)ml,术后24小时出血量(613±197.9)ml,P值分别为0.0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诊治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均得到更好的改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减少了孕产妇病死率的发生,但孕产妇严重并发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确诊AFLP后48h之内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前后输注血浆或冷沉淀补充凝血因子、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改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FLP患者40例,总结其临床特点,运用APACHEⅡ评分≥20为分界将预后分类,对其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驱症状出现时间、终止妊娠时间、血清肌酐、白细胞、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预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AFLP有无特异前驱症状临床误诊率高,凝血功能变化后预后差,尽早就诊、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母儿预后。方法:对2006年4月~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AFLP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过程及母亲和围产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消化道症状,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及凝血功能改变,严重时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AFLP患者的预后与新生儿预后、病程长短及治疗密切相关;对AFLP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及时终止妊娠,积极预防DIC,补充凝血物质,有利于改善AFLP患者及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生化指标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酒精性脂肪肝及22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酸、血糖、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摹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5.1%、49.1%、59.6%,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8.8%、12.4%、16.4%、3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移酶、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对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发病率约2%,是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其中95%为输卵管妊娠,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腹痛伴阴道出血。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异位妊娠无明显差异,但症状出现时间较晚,所以易被忽视,发现后往往孕周偏大,一旦破裂容易出现致命性大出血,后果非常凶险,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对孕产妇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12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2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对2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BMI、腰臀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高密度脂蛋白、廿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比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γ-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两组水平相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变量分析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IMT及斑块呈显著相关(OR8.3,95%CI1.2~7.7,P=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机制可能与内脏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状态下增加的氧化应激特性及血脂紊乱、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