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人群中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分布情况。方法入选健康体检人员,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较老年组、老年组,对比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除HDL-C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在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在老年组达到高峰(P<0.05),高甘油三酯血症在中年组即达到高峰(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危险因子在青年时即开始升高,到中年或老年时达到高峰;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具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者,为其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中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年龄关系。方法:选取保定市部分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6901例,行心电图、肝脏B超检查、血脂分析及血压检测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电图异常,男性的检出率均大于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心电图异常、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男女患者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而肥胖则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电图异常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性别、年龄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所属人员身体状况,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方法 利用3年健康体检和门诊随访资料进行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和治疗依从性等调查。结果 表明患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员逐年增加且患病人员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体重超重与肥胖人数达34.8%。结论 预防心脑血管病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尤其重视中年人的高血压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作为我区2004年慢性病调查的一部分,现将562例30周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鸫霖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31):68-70
脑梗死是内科常见多发病症,发病急,致残率高,病死率亦高,尸检结果证明:自80年代起,脑血管疾病为第一位,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分居二、三位;90年脑血管疾病仍居首位,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分别居二、三位。 相似文献
8.
9.
田英 《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2004,22(2):16-17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在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为10%-20%。我国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高发国家,根据1959、1979、1991年三次全国高血压大规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调查800例病人高血压发病的危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减少影响居民健康因素 ,制订健康教育措施 ,为此 ,2 0 0 0年我社区进行了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情况调查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2 0 0 0年 5月 ,辖区内 1 4个居 (家 )委会由区健康教育所按等距抽样方法抽取 30户作为被调查户 ,按顺序调查其中的 2 0户 ,从其家庭 1 5- 69岁的成员中确定一名出生日期与调查日期最接近的人做为被调查对象。采用东城区行为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表 ,按东城区的统一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 1 5- 69岁居民 499人 ,其中男性 1 91人 ,占 38 3% ,女性 30 8人 ,占 61 7% ,1 5- 1 9岁、2 0- 39… 相似文献
11.
12.
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尤其重视中年人的高血压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作为我区2001年慢性病调查的一部分,现将562例30周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481例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因此做好急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是医药卫生工作之一.今就我科住院治疗的481例ACVD的危险因素临床回顾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材料来源 1994年1月~1995年12月我科住院481例ACVD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和全部头颅CT检查证实.1.2 一般材料 481例中男284例,女197例,男女之比为1.14:1,30~40岁16例,40~50岁45例,50~60岁83例,60~70岁165例,70~80岁133例,80岁以上39例,50岁以上420例,占总数87.3%,以60~80岁组多见.职业:农民375例占78%,工人77例占16%,干部29例占6%.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王丽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4,8(28):6160-6162
脑卒中传统的公认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血液成分异常等仅能解释一部分脑卒中事件、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性治疗虽明显地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并非能对心脑血管系统进行全部保护,而且,约有36.1%脑卒中病因仍不明确,因此继续研究新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且已成为目前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方式对随机抽取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调查,分析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病情、病程等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患者生命质量因子得分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命质量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社会关系、病情、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整体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减轻城镇居民的身心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城镇社区机关干部超重人群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为控制超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2001年抽取丽水市机关干部20~60岁人群中的7 614人进行基线调查,通过健康体检获得个体相关资料,经过3年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研究和健康促进,于2004年对此人群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将2次调查资料均完整的2 506人作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与2004年同一机关干部超重人群伴随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比率明显高于非超重人群,且男性高于女性,呈多危险因素个体高度聚集现象;2个年度队列人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病率和多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现象比较,大多呈下降趋势。但非超重男性干部的高血脂发病率和1个危险因素个体聚集现象仍呈现上升趋势;20~29岁干部的体质量明显升高;全部对象的血清总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结论应将机关干部作为重点防治人群,尤其要加强对年轻、非超重人群,特别是男性机关干部的健康促进工作,有效控制超重、减少机关干部人群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对高血压的防治,尤其重视中年人的高血压管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作为我站2001年慢性病调查的一部分,现将562例30周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调查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