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OS组),LS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行超低位保肛,OS组患者给予开腹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LS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显著优于OS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便功能、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用腹腔镜下行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20,(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低位保肛直肠癌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的64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每日平均排便次数、大便失禁综合评分。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每日平均排便次数分别为(2.24±0.31)次/天、(3.99±0.43)次/天;大便失禁综合评分分别为(3.13±0.40)分、(7.68±1.04)分;两组比较,均有P <0.05。结论在行低位保肛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并能有效增强患者控便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接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4例.甲组术后应用常规护理,乙组术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排便功能评分,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评分为(9.02±0.79)分... 相似文献
5.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术后控便、排尿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低位直肠癌的手术难点之一。我院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36例直肠癌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常规缝合法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近年来18例肿瘤距肛门6cm以内的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全切后,用常规缝合法作乙状结肠与肛管齿状线或直肠吻合疗效。结果 围手术期出现吻合口瘘1例,无其它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3个月∽5年,(5年以上者不入组统计)生存率分别为1年为83.33%(15/18),3年为55.5%(10/18),5年为44.44%(8/18)。出院后无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局部肿瘤复发现象。随诊期内死亡病例死于远处转移及内科疾病。结论 决定直肠癌预后因素的是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与低位保肛吻合术式无关,常规缝合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不失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8.
<正>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约占60%。直肠癌距肛缘7cm或距齿状线5cm以下,约占65%~75%[1-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直肠癌患者的保肛需求越来越高;外科手术低位直肠癌已从单纯追求根治转向与生存质量兼顾。白城中医院将收治的20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和护理,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道癌。低位直肠癌时该首选何种术式,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时是否适用,一直在我国学者中存在着疑虑,并成为争论的焦点。传统的观点,认为距离肛门口5~6cm以内的肿瘤都要切除肛门,行结肠造口手术(人工肛门手术)。最近临床研究表明,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主要向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分析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观体验:大便失禁的困扰、自我护理知识的需求、自我效能的改变、自我感受负担、焦虑和悲观。结论大便失禁给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生活和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排便。 相似文献
12.
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55例超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7例出现短期内排便功能障碍,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本组未发生机械故障或因吻合器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并发症。结论吻合器技术使大多数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得以保住肛门,消除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提高保肛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必须熟练掌握吻合器的原理、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确保吻合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在不同时期保肛率的变化及其因素分析。方法将2003年7月~2008年6月收治的79例设为远期组,收治的2008年7月~2013年6月的104例设为近期组(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根据所有患者是否施行保肛手术而分为ARP组45例和SP组138例。结果远期组和近期组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径<1/2周~全周四者的保肛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体分型中,肿块型、溃疡型及浸润型及肿瘤病理呈高、中、低分化癌者三者的保肛率呈现依次下降的趋势(P<0.05)。低位直肠癌Dukes A~D期四者保肛率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肿瘤周径、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主体位置、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的性别及BMI等均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保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1986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直肠癌Miles手术218例.对其中术后局部复发35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35例中男26例,平均年龄比首次手术组低5岁,DukesC期25例,组织学高度恶性19例,22例肿瘤距肛门3-6cm。复发再手术14例,5年生存率为27.2%(4/14),中位生存期25.4个月(5—144个月);单纯放化疗21例,中位生存期11.7个月(3—29个月),未手术者均在3年内死亡。结论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性别、病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及根治是否彻底密切相关。预防复发宜做好首次手术。对复发病例力争早发现,并予再次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术式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局部复发、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性进行对比,为直肠癌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9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应用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42例)和TME组(50例), 其中传统组给予传统术式进行手术治疗,而TME组则给予TM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情况,比较术后局部复发、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大于TME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并发症率为7.1%;TME组并发症率为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E组患者对比传统手术组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勃起障碍和射精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E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存活率明显提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直肠癌患者给予TME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有利于降低局部复发率和提高3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189-191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取的6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直肠外翻拖出手术的同时给予腹腔镜辅助,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3.3%,对照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均保留控制排便功能,观察组患者进食后14天内每天排便次数平均为9次,对照组为4次.半年后观察组平均排便次数为3次,对照组1次.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后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外翻拖出式手术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病人的不舒适原因,探讨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保肛手术的137例患者评估其手术后不同阶段引起的不舒适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137例患者评估其手术后不同阶段引起的不舒适原因,开展针对性舒适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舒适护理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减少护理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直肠癌保肛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并研究综合治疗对肛门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26例,4组患者术后均给予临床常规化疗,并于术后1个月时分别给予第1组生物反馈疗法,第2组中医辨证疗法,第3组生物反馈联合中医辨证疗法,而第4组患者术后不行任何临床干预.采用Wexner便秘评分表评价4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分析4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肛管直肠测压指标.结果 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1个月时的肛门功能明显不如术前水平(P<0.05);术后3个月时,第3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最佳(P<0.05);术后6个月时,第1组和第2组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接近术前水平,第3组肛门功能康复基本达到术前水平,第4组肛门功能康复情况仍不如术前水平(P<0.05);第4组的两年复发率高于前三组.结论 直肠癌保肛术会对肛门功能造成影响,但通过术后综合治疗会使肛门功能得到康复,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更利于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效果.方法 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随访3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水平.结果 3月后随访,对照组肛门功能优良率60%,治疗组优良率8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均有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设置人工肛门术式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87- 08~2000-04共收治3120例距肛门5cm以下的直肠癌患者,其中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的2 600例和Miles术式520例,并对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复发、转移和5年生存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随访5~13年,平均9.5年,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组随访率为79.03%,Miles术组的随访率为81.15%;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的患者恢复排便感觉及控制排便时间为6~70d,平均40d,均无夜间静息性排便,术后3个月后无大便失禁。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组5年生存率为70.99%,局部复发率为5.94%,远处转移率为15.08%,均与Miles术组相近(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中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术后5年生存率、复发率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