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14例误诊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CT误诊的肺错构瘤CT表现,观察内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点,支气管、纵隔及其余肺组织情况.结果 中央型6例:5例误诊为中央型肺癌,1例诊断为良性病变;病灶大小6~12 mm,平均(8±2)mm;均为类圆形,边...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以提高临床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影像学资料,10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1例行普通CT扫描。结果:11例病灶位于右肺7例,左肺3例,气管内1例。病灶大小0.7 cm×0.7 cm~3.0cm×2.5 cm,平均直径1.8 cm。3例可测及脂肪密度,6例为软组织密度,所有病灶均未测及钙化密度。6例有分叶征,均无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等恶性征象。动态增强,9例强化值<20 HU,1例强化值在30~40 HU之间。结论:无典型钙化征象的肺错构瘤形态学上表现为良性肿瘤特征,分叶征较为常见,易误诊为肺癌,借助薄层CT扫描,可发现病灶内部细小的脂肪成分,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4例误诊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CT误诊的肺错构瘤CT表现,观察内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支气管、纵隔及其余肺组织情况。结果 中央型6例:其中5例误诊为中央型肺癌,1例诊断为良性病变;病灶大小6~12mm,平均8 mm;均为类圆形,边缘光滑;其中内有钙化5例,测到脂肪成分5例;支气管壁未见增厚、截断;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4例周围肺组织见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周围型8例:其中5例误诊为周围性肺癌,2例误诊为转移瘤,1例诊断为良性病变;病灶大小28~62mm,平均35mm ;7例边缘光滑,1例边缘毛糙,均未见毛刺征;浅分叶2例,深分叶1例;内见钙化3例,均未测到脂肪成分;CT增强扫描7例强化值小于20HU,1例大于20HU。结论 中央型错构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周围型错构瘤具有良性肿瘤表现,认真分析,可减少其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39例周围型肺鳞癌的CT表现,其中16例做了薄层高分辨CT扫描(HRCT),6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显示:不规则厚壁空洞4例,短或长毛刺征象32例,病灶分叶28例。HRCT显示11例瘤体密度不均,9例见多发低密度灶。5例增强扫描提示低密度区不强化,说明坏死区是无血管的。26例病灶显示有明确的胸膜或胸壁侵犯。全面综合分析肿块的CT表现有助于周围型肺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肺结核空洞32例和周围型肺癌空洞46例,7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肺结核空洞常位于上叶尖后段,以薄壁相对多见,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常有卫星灶,纵膈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以肺结核最常见。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位于上叶前段,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纵膈肿大淋巴结平扫有中心坏死。结论空洞的部位,空洞壁的厚薄及其是否有壁结节,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胸膜凹陷征及纵膈淋巴结情况是其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PSH好发于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肺内孤立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尚均匀,边界光整。CT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且持续强化。结论 PSH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CT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及"贴边血管征"更有助于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搜集我院1987年~1994年资料完整者68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求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是恶性肿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胸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正确诊断、治疗是决定其预后、提高 5年生存率的关键。传统X线和CT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到主导作用 ,CT检查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回顾总结本科 1995年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4 4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表现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探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本组 4 4例中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35岁~ 76岁 ,平均 5 5 .…  相似文献   

9.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0,21(19):94-95
目的探讨周围肺孤立结节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到本院就诊经CT扫描拟诊、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性治疗复查观察、临床手术证实的周围肺孤立结节患者CT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灶均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其中恶性病变18例,CT常见征象为分叶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CT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强化。2例良性肿块中1例可见爆米花样钙化,其余病例边缘较光滑。结论深入细致地分析周围肺结节的CT表现,善于发现特征性的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CT表现,提高对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认识。方法搜集连续4个月收治的肺挫伤及肺撕裂伤患者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撞伤6例,棍击伤2例,挤压伤2例,刀刺伤1例。均行胸部平扫,层厚5.0-10.0mm。结果肺挫伤33例,CT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33例;小点状、小片絮状影9例;磨玻璃影5例;斑片状、片条状影24例以及叶段分布的大片影3例;以上各种表现混合存在,且合并肺不张3例。肺撕裂伤5例:其中肺气囊肿4例:3例与肺挫伤并存,1例多发,圆形或扁形,可见小气液平面;肺血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节影,最大径4.0cm,其中1例也与肺挫伤并存。结论结合病史,CT能明确肺挫伤及肺撕裂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肺错构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CT平扫+增强8例,平扫13例.主要观察病灶的密度、病灶边缘、瘤周肺野及CT增强特征.结果 全部病例病灶边缘光滑、清楚,不规则浅分叶7例,深分叶2例;边缘细长毛刺及胸膜凹陷征伴血管集束征1例;病灶内爆米花样钙化2例,伴瘤内低密度脂肪影;14例病灶内无脂肪、无钙化;8例增强扫描瘤内软组织轻度强化,平均CT值小于20HU.结论 周围型肺错构瘤有一定的CT特征,包括光滑清楚的边缘,内含钙化、脂脉成份.病灶随访复查及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周围型肺错构瘤与其他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在肺部错构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表现。结果:中央型2例,合并肺不张1例;周围型10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光滑5例,边缘浅分叶5例。12例患者中,病灶内密度均匀者4例;不均匀者8例;病灶内只有钙化1例,既有钙化又有脂肪成分5例,无钙化有脂肪成分2例,无钙化又无脂肪成分4例。增强扫描7例,3例未见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强化值小于20 HU)。结论:肿瘤的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瘤体内钙化、脂肪成分、不强化或弱强化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薄层平扫结合增强扫描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螺旋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或临床、CT随访证实的肺炎性肿块和38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将肿块按形态分为典型肿块与不典型肿块,并研究病变的CT征象,根据形态分类及CT征象的分析结果进行鉴别。结果:肿块形态分类诊断肺炎性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5.4%、73.7%、70.3%。结合病变的CT征象综合分析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8%、86.8%、82.8%。结论:根据肿块形态分类的初步结果,结合病变的CT征象的分析结果对肺炎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管恒星  杨帆  文智 《广西医学》2015,(2):201-204
目的分析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并评价不同征象对二者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结核球和4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MSCT表现,对比其CT征象差异。结果周围型肺癌及结核球均可发生在两肺各叶,两组病灶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球组钙化比例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结核球组空气支气管征、明显强化、分叶、空泡、毛刺、胸膜凹陷比例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P<0.05);两组晕征、卫星灶、空洞比例及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结核球及周围型肺癌的MSCT征象,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性肺炎病人的CT图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分布、形态、边界、密度、合并症等特点。所有病例经抗真菌治疗有效、支纤镜或穿刺活检、痰培养等途径得以证实。结果 17例累及双肺,仅1例病灶局限于右下肺;病变呈多发结节(13例)、团块(7例)、片状或斑片状影(15例)、肺叶或肺段实变(8例)、空洞(4例)、磨玻璃阴影(2例);8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真菌性肺炎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出现双肺多种形态病变混合存在时,应提示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总结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3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具有完整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134例PHPT的CT资料,观察甲状旁腺增生(parathyroid hyperplasia,PH)、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A)、非典型腺瘤(a-typical adenoma ,APA)及腺癌( parathyroid carcinoma ,PC)的CT表现异同。结果134例共140枚病灶,单发130例130枚病灶,多发4例10枚病灶。 PH 17例22枚,直径0.6~2.8(1.2±177;0.6) cm;PA 105例106枚,直径0.3~3.2(1.1±177;0.6)cm;APA 10例10枚,直径0.9~3.3(2.1±177;0.7)cm;PC 2例2枚,直径2.1~3.0(2.6±177;0.6)cm。 CT显示124枚病灶位于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的甲状旁腺区,与甲状腺间均见线状低密度影,3枚病灶未显示,13枚病灶异位,其中9枚位于颈根部。 CT上显示的137枚病灶29.9%呈圆形(41/137)、38.0%椭圆形(52/137)、19.7%三角形(27/137)、12.4%条或柱状(17/137),平扫CT值30~66(45.0±177;12.3)HU,增强后59~209(121.8±177;32.7)HU。不同病理组病灶在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或异位)(χ2=15.839)、线状低密度影(χ2=1.896)、形态(χ2=10.945)及CT平扫(χ2=0.915)和增强密度(χ2=6.16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病灶大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5, P<0.05),APA-PC组>PH-PA组。 CT表现为均匀强化99枚,因坏死而强化不均38枚,PH-PA组和APA-PC组坏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9,P<0.05),APA-PC组坏死发生率高于PH-PA组。结论气管食管沟或气管旁病灶,临床表现为PHPT症候群,对甲状旁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多发病灶有助于PH的诊断,病灶体积越大及病灶内出现坏死提示APA或PC,而病灶位置(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或异位)、形态、密度、强化程度在定性诊断中均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分为良、恶性2组,以及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同时取正常人群甲状腺平扫及增强扫描各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平均最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并对强化后均匀与否、形态及钙化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增强扫描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强化幅度50Hu为界,≥50Hu的病灶认为是良性,〈50Hu的病灶认为是恶性,其诊断实性病灶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7%。(3)恶性病变增强以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而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4)囊实性病变中,囊性变中心有岛状实性强化部分及放射状与囊壁相连的索条,牵拉成分叶状,是比较特殊的表现,但仅见于乳头状癌囊性变者。(5)钙化无论是从出现率还是形态上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并无太大帮助。结论CT检查,尤其是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19-122+169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12年6月~2016年7月37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恶性占位性病变12例,4例分叶征;5例短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胸腔积液;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炎性假瘤5例,2例边缘小切迹及长索条;2例边缘光整,1例密不均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3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结核球18例,3例浅分叶长索条及点状钙化灶;11例卫星灶;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不同程度钙化;5例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并3例胸腔积液,14例无明显强化,2例边缘环状强化。错构瘤1例,边缘光整,无明显强化。肺部良性结节1例,边缘光整,轻度均匀强化。结论孤立性肺结节依据其特征性CT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多数可做出正确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沈栋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9):684-68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IT多层螺旋CT行平扫及增强容积扫描。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并对部分溶栓治疗后患者进行螺旋CT复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35例肺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共187支,主干2支;左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累及96支,仪肺动脉分支累及89支;增强后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不同程度的肺动脉主干及分支的充盈缺损,有4种表现形式:部分充盈缺损67支,完全闭塞47支,附壁充盈缺损38支,轨道征35支。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期马赛克征6例,肺梗死灶8例,肺动脉高压4例,胸腔积液27例。16例溶栓治疗后患者复查见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子部分和完全吸收。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在栓塞的定性和定量诊断及临床治疗后观察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