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Fahr病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hr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Fahr病的CT、MRI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影像学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丘脑、小脑齿状核、大脑灰白质交界区广泛且较对称的钙化;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指标均正常。结论CT可以清晰地显示钙化病灶的大小范围。在显示钙化方面,MRI不如CT敏感,但梯度回波可改善这种状况,且能显示病灶内和周围胶质增生的范围及程度。CT和MRI结合对Fahr病的诊断起了协同作用,而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正常是Fahr病与其他疾病鉴别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MEN患者CT、MRI资料.结果 MEN-I型4例主要累及腺体肿瘤为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细胞瘤、垂体瘤,其中2例并发双侧肾上腺腺瘤:甲状旁腺腺瘤位于双侧甲状腺后方气管食管旁沟,增强后强化较明显;胰岛细胞瘤为胰腺内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MRI对于垂体微腺瘤显示有明显优势;肾上腺腺瘤在MRI同、反相位序列信号不同,对肿瘤鉴别诊断有特征性意义.3例MEN-Ⅱ型主要发生肿瘤为甲状腺髓样癌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易于显示甲状腺髓样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钙化灶,MRI在评价病灶周围组织是否受累方面优于CT;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易发生坏死、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MEN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提高对其认识,有助于对MEN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和(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贲门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贲门癌CT表现为贲门区胃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34例,软组织肿块14例,临近组织浸润11例,淋巴结转移23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CT不但可以显示贲门癌的形态、大小、范围,而且能够判定临近组织有无浸润及淋巴结和远处脏器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林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5):2257-2258
目的:研究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并进行病理学对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大小为(4.7±1.2)cm,CT平扫为不均匀或均匀的低密度;MRI平扫中,T1WI均呈现不均匀的低信号,T2 WI均呈现不均匀的等高信号,中间有部分条状的低信号。12例进行MRI增强扫描时,不强化的有4例,轻度强化的有3例,均匀渐进性强度强化的有2例,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的有3例,边缘环状强化的有1例,与CT增强扫描结果一致。结论 CT和MRI作为检测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手段,其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组织成分,与病理中肿瘤所富含的大量黏液基质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和MRI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CN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均位于透明隔及双侧侧脑室体部前2/3,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1例附着于右侧侧脑室顶部向下生长,CT为等高混杂密度,其中1例可见钙化,MRI为混杂信号,4例不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CNC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其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再结合发病年龄和部位,有望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3月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确诊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的CT、MRI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和比较。结果CT检查19例影像上可见脑肿胀合并出血者9例,脑缺血性低密度者5例,平扫可见静脉窦内高密度者12例,13例增强病例检查后静脉窦内可见明显低密度灶者11例,2例未见明显栓子显示。MR检查19例(5例未进行增强),图像上T1加权像和12加权像上脑质内出现异常信号者17例,1例在平扫和增强中未见异常。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与动脉性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的不同。CT、MR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减速伤的CT、MRI诊断,进一步认识颅脑减速伤的CT、MRI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优势.方法:选择89例颅脑减速伤的患者行CT、MRI检查.结果:单纯脑挫裂伤30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8例,脑挫裂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内血肿12例.CT表现为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和混杂密度.MRI表现为T1 W...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讨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的CTMRI表现。结果13例肿瘤均位于双侧侧脑室透明隔或第三脑室Monro孔处,分别向一侧或两侧侧脑室内生长,肿瘤呈不规则形,边缘清楚。CT平扫呈略高密度,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强化。MRI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可见小的囊变灶,注射Gd—DTPA后,病变轻度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I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MRI。  相似文献   

10.
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诊断,可为溶栓治疗提供机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6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早期CT平扫所见和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h内进行第一次头部CT平扫检查。结果①CT所见大脑中动脉区改变54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32例次;豆状核境界不清27例次。死亡10例,均为颈内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余56例24h后复查CT均获证实;12例溶栓患者低密度灶范围较前明显缩小,5例完全再通;②临床症状6h内出现意识改变者50例。结论对24h内的脑梗死患者,应通过早期CT影像学的改变,特别是早期大面积脑梗死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早提出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1.
贲门癌手术径路的选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贲门癌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提高临床贲门癌手术效果,使贲门癌外科治疗更加合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2年经胸和经腹二种径路外科手术切除的183例贲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腹入路112例,经左胸入路71例,两种手术方式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手术入路选择对外科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术前应综合患者全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因为经胸手术在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方面优于经腹,因此在患者全身情况许可时应首选经胸。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DNA倍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患者DNA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进行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分析。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患者的异倍体率分别为33.3%、60.0%及73.7%;S期增高率分别为36.7%、70.0%及83.6%。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趋势。结论 三种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性程度,可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13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的效果。方法笔者1998-08~2006-03应用圆型吻合器对1 360倒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其中男760例,女600例。年龄16~88岁。食管癌800例,贲门癌560例。食管胃颈部吻合12例,胸顶吻合98例,弓上吻合620例,弓下吻合630例。结果术后出现吻合口瘘7例(0.5%),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22例(1.6%),术中吻合出现器械故障20例(1.5%)。结论消化道圆型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器械吻合是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4.
食管贲门癌器械吻合600例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银堂 《现代医药卫生》2009,(10):1456-1457
目的:探讨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应用消化道吻合器对600例食管、贲门癌切除后行机械吻合。其中食管癌320例,贲门癌280例。胸顶吻合8例,弓上吻合120例,弓下吻合432例。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12例(2.00%)。结论:消化道吻合器在上消化道重建手术中是安全可靠,是避免和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清VEGF与bFGF在胃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VEGF、bFGF变化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3例胃癌血清VEGF、bFGF含量.结果胃癌血清VEGF、bFGF分别为134.45±77.54pg/ml,35.58±11.71pg/ml;而正常对照组(n=8)VEGF、bFGF分别为61.75±6.24pg/ml,2.75±6.78p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胃癌≥5cm(n=23)血清VEGF较<5cm(n=10)明显升高,分别为112.2±76.36pg/ml与144.13±77.99pg/ml(P<0.05).另外,血清VEGF与胃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细胞病理类型可能无明显关联;而bFGF与胃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细胞病理类型无明显关联.结论血清VEGF的水平与胃癌肿瘤负荷有关,血清VEGF、bFGF是诊断胃癌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龄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特点,寻找减少该病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高龄胃底贲门癌患者86例手术的临床特点和并发症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患、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66例(76.74%).6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36例,发生率54.55%;术前无合并病20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20.00%;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龄胃底贲门癌手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手术风险性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癌的CT诊断和术前分期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CT资料,并进行术前TNM分期,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胃癌的术前CT诊断和分期价值.结果 本组32例螺旋CT扫描病灶的检出率100%,CT的T分期准确率81.2%,N分期的准确率为71.8%,TNM分期的综合准确率为78.1%.结论 螺旋CT扫描对于胃癌的病灶发现和肿块侵润范围、胃周受侵程度、淋巴结肿大程度、术前分期的评估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贲门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行根治术;B组在根治手术同时行术中全身化疗,癌床局部化疗及胸腹腔温热化疗(IPHC),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转移率、生存率的差别;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3年生存率远高于A组(P<0.01),而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贲门腺癌术中综合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明显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王福根  高福平  魏谨  马平 《安徽医药》2015,36(12):1457-1459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87-8973二步法,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P90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HSP90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SP90的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HSP90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unx3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及20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结果①Runx3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5%,明显低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60%及正常胃黏膜组织90%,差异具存统计学意义(P<0.05)。②Runx3基因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Runx3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