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胎心监护与胎动计数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胎儿窘迫是胎儿宫内缺氧的表现,是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所以恰当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将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我科于1999年—2000年对286例自觉胎动异常的孕妇,进行胎动、胎心综合监护,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产科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实现患者的安全目标。方法:建立产科护理标识,并对产科关键环节护理标识使用持续监控管理。结果:在产科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患者及护士对护理标识应用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胎动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简单而准确的产前评价胎儿安危的监护方法。方法 对 380例自觉胎动异常的晚孕妇女 ,包括胎动过频组 2 6 8例 ,胎动过少组 112例。进行胎心监护。从羊水粪染、新生儿 1min ,5minApgar评分、脐带异常的发生率、围产儿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胎动过频组羊水粪染 32例 (11.9% )、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4 9例 (18.3% )、脐带异常 4 7例 (17.5 % ) ;胎动过少组羊水粪染 5 8例 (5 1.8% )、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 75例 (6 6 .9% )、脐带异常 5 6例 (5 0 .6 % )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当胎监连续 2次NST阴性 (无反应型 )时 (14 0例 ) ,无论胎动过频或胎动过少 ,其羊水粪染 5 7例 (4 0 .3% )、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 73例 (5 2 .1% ) ,脐带异常 5 8例 (4 1.4 % ) ,较NST阳性 (有反应型 )时 (2 4 0例 ) ,羊水粪染 33例 (13.8% )、新生儿Apgar评分≤ 7分 5 1例 (2 1.3% )、脐带异常 4 5例 (18.8%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而 2例围产儿死亡均发生在胎动过少组的NST阴性(无反应型 )中。结论 胎动异常且连续 2次NST阴性 (无反应型 )时 ,胎儿预后不良 ,尤其胎动减少伴NST阴性(无反应型 )时 ,可预示胎儿严重缺氧。因此 ,胎动计数配合胎心监护可作为产前诊断胎儿窘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科是高风险病区,我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相对较多,这些孕产妇具有病情很重、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特点, 如果助产士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不及时,治疗不当,容易使病情加重,危及母婴安全.因此,在产科重症患者安全管理中存在危险因素,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才能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008年4月~2009年4月共收治危重症患者95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在产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安全目标管理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住院诊疗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给予安全目标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目标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8.
陈林月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6):1024-1025
<正>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具有急诊夜诊出诊多,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病人周转频,且关系母子两条生命,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因此,作为产科护士除了要 相似文献
9.
人性化护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建立健全护患之间、医患之间的互通平台,以亲情、实情、温情感化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后,有效地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护患关系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医院的两个效益均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制定产科护理质量目标、建立分权组织体制,实施五定管理法,目标管理激励等措施以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目标管理提高了护理管理效能,患者满意度达98%,较目标管理前明显提升(P〈0.05),婴儿抚触,新生儿游泳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结论运用目标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率大为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有效地回避产科护理风险,降低产科护理缺陷,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健全和落实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围绕质量抓好落实,重视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强调和强化护理质量的"零缺陷"意识和院感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性。结果:增强了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和防范能力;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结论:通过一系列护理管理措施,降低了产科护理缺陷,保证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新生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总结21例受损伤新生儿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实施安全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每一个护理安全环节,消除不安全因素。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产妇和家属能正确评估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安全地护理新生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及家属安全意识增强,减少了新生儿伤害,同时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本科及其他科室出现的安全隐患、院部及本部门满意度调查表信息、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护理缺陷获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信息,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产科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新生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有利于护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社会。 相似文献
15.
16.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来到医院,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医疗环境等都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而这种愿望一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就会对医院产生不满,从而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1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和存在问题1.1护理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是护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科学的操作规范,是保证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对象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 产前有计划的开办孕妇学校;住院后根据个体化需要,制定标准的教育计划、优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化氛围;分娩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工休座谈会人文化的有效沟通;出院产妇送温连心卡及随访等。结果 收到良好的效果,环境的人文化管理,使护理对象感到如同家的感觉,满意度大大提高,产程的人文化实施,更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结论 产科人文化护理的实施,不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还使护士完善了社会形象,提高了社会地位,实现了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医院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细节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在当今医疗领域中,妇产科是医学治疗中比较特殊的科目,工作具有变化快、风险高、预见性低、患者期望值高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9.
20.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也称绩效测评,是医院为了实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定量的方法,对承担医疗护理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和实施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