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118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结果118例患者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46例,CINⅡ31例,CINⅢ18例,浸润癌11例。FISH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在炎症组为0,CINⅠ组19.6%(9/46),CINⅡ组51.6%(16/31),CINⅢ组77.8%(14/18),浸润癌组90.9%(10/1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未治疗的CINⅠ和CINⅡ患者共26例进行随访,发现hTERC基因扩增预测CINⅠ、CINⅡ病变进展的敏感性83.3%,预测病变维持或消退的特异性90.0%。结论 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随宫颈病变级别增高而增加,对宫颈病变的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检测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对宫颈早期病变进展有预测意义,可作为监测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中的应用,探讨其用于辅助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80例CIN妇女和20例正常妇女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FISH技术(TERC/CSP3DNA探针)检测人类端粒酶(TERC)基因,分析CIN中hTERC基因的扩增状况;并将FISH检测结果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DNAPCR检测结果比较,观察其检测效果.结果:CIN1级组、CIN2级组、CIN3级组和正常对照组发生hTERC基因扩增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41±1.96)%、(10.46±1.58)%、(16.85±2.09)%和(4.10±1.7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H技术和HPV16/18型DNA PCR检测CIN的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及粗一致性分别为66.3%、100%、0.663、73%和50.0%、85%、0.350、57%.结论:FISH技术检测有助于探索hTERC基因扩增,CIN组中,hTERC基因的拷贝数明显增加,且hTERC基因扩增随细胞学病变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FISH技术可用于CIN的辅助诊断,且其检测效果优于HPV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ISH(原位荧光杂交)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检测正常女性45名,宫颈异常病变患者208例宫颈脱落细胞hTERC(人端粒酶)基因的扩增,并通过与病理检查结果和液基薄层形态结果的对比分析FISH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与意义。结果在生理盐水涂片、直接涂片标本和TCT(液基薄层)三种可选标本中,以TCT低渗制片操作方法简单快速,玻片背景最为清晰,杂交成功率最高。以TCT分组的受试者中,正常组、ASC组、LSIL组、HSIL组、SCC组分别为2.2%(1/45)、4.8%(2/41)、73.0%(84/115)、95.2%(20/21)、100%(31/31);以病理活检分组的受试者中,正常者组、炎症者组、CINⅠ组、CINⅡ期组、CINⅢ期组、SCC组分别为2.2%(1/45)、4.8%(2/41)、70.5%(31/44)、82.5%(33/40)、100%(21/21)、100%(31/31);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SCC组中hTERC基因扩增杂交信号≥3∶3型的异常细胞数占总异常细胞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6.0%、52.1%、65.9%、90.7%,呈渐进上升趋势。结论 FISH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以TCT低渗制片法最简便实用;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呈现趋势性上升,FISH检测hTERC基因扩增可望成为宫颈病变筛查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孟静雯  洪颖  孟凡青  程柯  贺俊霞  叶庆 《江苏医药》2013,39(16):1900-1903,1985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RNA(hTERC)和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49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hTERC和C-myc基因检测,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病理检查组织学制片。细胞标本分为正常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组、CIN2组、CIN3组和鳞状细胞癌(SCC)组,比较液基细胞学、hTERC和C-myc基因扩增检测诊断SCC及CI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TERC和C-myc基因异常扩增率在正常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和SCC组分别为3.1%和2.3%、39.1%和26.1%、79.4%和50%、81.8%和54.5%、100%和80.0%。以阳性细胞>5.12%为界点,hTERC和C-myc基因联合检测CIN2组、CIN3组和SCC组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6%,Youden指数为0.753。结论 hTERC基因联合C-myc基因检测对SCC及CIN诊断准确度高于任一个基因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RNA基因(hTERC)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方法对210例HR-HPV阳性者中细胞学检查正常组30例、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5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50例、鳞状细胞癌(SCC)3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的hTERC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立宫颈HISL(CINⅡ、CINⅢ、SCC)的最佳界值。结果①在正常组、CINⅠ、CINⅡ、CINⅢ、SCC组hTER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7%、11.3%、81.0%、96.0%、100%,其中CINⅠ、CINⅡ、CINⅢ、SCC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与CINⅡ、Ⅲ组及S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各组中h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且个体阳性细胞核的计数增加,分别为正常组2.0%,CINⅠ组6.4%、CINⅡ组9.6%、CINⅢ组11.0%、SCC组20.0%,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TERC检测HR-HPV阳性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94.01%、89.25%、91.67%、92.22%、91.90%。③多种复合类型的信号模式在HISL中的表达较高。结论 hTERC在预测HR-HPV阳性且宫颈细胞学检查为异常的宫颈病变的病理结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hTERC阳性细胞个数及信号模式构成有望成为辅助宫颈病变筛查及监测病变进展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TERC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宫颈CIN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CIN Ⅰ和Ⅱ级患者共30例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CIN Ⅲ级患者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于手术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并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应用FISH技术评估LEEP 在手术治疗CIN中的价值.结果:(1)CIN 随组织学病变程度的加重,hTERC基因表达百分比逐渐升高(均P<0.05).治疗后发生 hTERC基因表达的细胞数,平均每例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治疗后病变残留者多为hTERC基因表达强阳性者,而弱阳性及中等阳性表达者均无病变残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可能是宫颈癌形成的早期事件,检测hTERC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CIN的治疗效果,且对预测病变残留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 RNA检测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65例HR-HPV感染者,其中100例病理结果为正常宫颈/慢性炎症(对照组),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33例CINⅡ级,28例CINⅢ级,16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Ⅱ级(81.82%)、CINⅢ级(89.29%)、宫颈癌组(100.00%)的HPV E6/E7 m R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0.00%)和CINⅠ级(3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组的HPV E6/E7 m RNA表达量也高于对照组和CIN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和癌组的HPV E6/E7 m RNA阳性率及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非典型鳞状细胞(ASC)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P<0.05)。结论 HPV E6/E7 m RNA的表达可能提示了病毒的活性和病变的进展程度,可能成为筛查出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有效指标,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情况,为女性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途径。方法:收集60例妇女患者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HPV—DNA)、FISH法hTERC基因检测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证实,做出宫颈病变的最后诊断。结果: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增加(χ^2=11.111,χ^2=10.824,P〈0.05);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6.570,P〈0.05);HPV阳性患者中hTERC扩增明显高于HPV阴性患者(χ^2=38.723,P〈0.05)。结论: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密切相关,通过hTERC基因是否扩增可以很好区分低度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能是HPV感染致端粒酶活性增加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刘玉蕾  周晓亮 《医药论坛杂志》2011,(16):103-105,107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由正常宫颈上皮过度至子宫颈癌过程中的缺失情况,探讨FHIT基因缺失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对3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10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38例浸润性宫颈癌中FHIT杂合性缺失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FHIT基因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宫颈CIN、浸润性宫颈癌中杂合性缺失率分别为0%、30.8%、66.7%。正常组、CIN组、C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缺失贯穿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始于癌前病变,并且随着细胞恶性程度的增加缺失率逐步增高。FHIT基因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HPV、p16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各级别宫颈病变患者130例,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Max)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分型检测及病理活检或手术标本p16蛋白染色,分析HPV感染、p16蛋白表达与各级别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①130例宫颈病变中检出15种常见的HPV亚型(检出率为71.4%),从高到低前5种依次为HPV16(56.15%)、HPV33(10.00%)、HPV18(6.92%)、HPV58(5.38%)、HPV31(3.85%)。②高危-HPV阳性率在浸润癌、CIN各组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16在CINⅡ/Ⅲ和宫颈浸润癌各组中为过表达(中、强阳性表达),在CINⅠ和正常组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CINⅡ/Ⅲ和浸润癌组明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HPV-16感染与p16表达呈密切相关r=0.998,P<0.01。结论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16与宫颈癌关系最密切;p16免疫染色可以区分低、高度C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基因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的手术标本为研究对象,实验组60份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依据CIN的级别分成3组,对照组40份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成阳性组(宫颈癌)和阴性组(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分析5组间的p53阳性表达率。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的p53蛋白表达率为0,而宫颈癌p53蛋白表达率为40%,且CIN分级越高,p53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十++的概率也越高;宫颈癌的细胞分级越高,p53蛋白表达率也越高,即癌细胞的分化率越差,p53蛋白表达率越高,CINI与CINⅡ、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蛋白表达与CI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异常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我院收治的15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5例患者存档的病理石蜡切片标本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同时取15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正常对照,FISH检测其病理石蜡切片标本中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结果15例腺癌患者中有4例高危HPV病毒检测阴性。FISH检测15例宫颈腺癌的石蜡标本中的3号染色体hTERC基因15例均呈阳性表达,异常扩增阳性率为100%。宫颈炎对照组中未检测到hTERC基因异常扩增,异常扩增阳性率为0%。两组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尸〈0.01)。结论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组织中异常扩增,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腺癌中hTERC基因的表达,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突变型p53基因在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进一步分析FHIT对子宫颈癌早期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10例CIN Ⅰ级、20例CINⅡ级、20例CINⅢ级宫颈组织;70例宫颈癌组织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p53的表达.结果 FHIT表达阳性:正常宫颈组20例,为100% (20/20);CIN Ⅰ组6例,为60%( 6/10);CINⅡ组8例,为40%( 8/20);CINⅢ组5例,为25% (5/20);宫颈癌组2例,为3%(2/7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阳性:正常宫颈组0例,为0%(0/20);CIN Ⅰ组2例,为20%(2/10);CINⅡ组7例,为35% (7/20);CINⅢ组11例,为55%(11/20);宫颈癌组49例,为70%(49/7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CIN和宫颈癌之间,FHIT和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HIT的缺失和p53的过度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频发事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呈负相关,FHIT可作为高危型CIN的筛查,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异常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意义,同时分析与细胞周期蛋白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色原位杂交(CISH)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C)基因、高危型HPV 16/18、31/33和细胞周期蛋白Rb、P16ink4a、CDK4和Ki67的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检测。结果鳞癌和上皮内瘤变中hTERC基因的扩增率和高危型HPV及Rb、P16ink4a、CDK4和Ki67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鳞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与hTERC基因的扩增呈正相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的扩增率显著高于低级别;Rb与Ki-6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DK4阳性表达与鳞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HPV16/18的感染与脉管内瘤栓的形成有相关关系。结论宫颈鳞癌的发生与高危HPV的感染密切相关,且其感染可能导致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二者协同作用导致癌变;hTERC基因的扩增可作为预测癌前病变进展的因子之一;P16ink4a、CDK4、Ki67可作为辅助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DM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 结果 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与正常宫颈及CIN组相比,MDM2蛋白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不同分级的CIN、鳞癌及腺癌中MDM2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结论 MDM2的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DM2蛋白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DM2及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12/45)、68.75%(11/16)及59.46%(22/37),在AUC、SCC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P<0.01、P<0.01;P<0.01、P<0.01),在CIN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C组(P<0.05);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CIN和SCC的p53 组中,MDM2 阳性率(41.67%、54.54%)明显高于p53组(3.03%、6.67%)(P<0.01、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503、0.610.结论 p53、MDM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宫颈癌中的基因事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电子阴道镜与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郑玉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27-1328
目的探讨采用电子阴道镜与病理细胞学检查早期诊断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具有宫颈病变患者350例,对可疑病例实施官颈电环切活检术158例,并对其细胞学结果与电子图谱作对比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2例,宫颈癌10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2例,慢性宫颈炎295例,宫颈肌瘤1例;与病理检查比较CIN符合率76.7%,官颈癌与HPV感染病例符合率为100%,慢性官颈炎94.1%。结论对生育年龄的妇女定期行电子阴道境检查,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电环切活检能够早期而准确地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