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端粒、端粒酶与胃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岸高 《医学综述》1998,4(12):649-650
<正>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端粒酶的激活和端粒长度的维持,是细胞永生化和无限制增殖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提示,细胞染色体端粒行为和端粒酶表达的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原发性胃癌的端粒行为和端粒酶表达异常以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寒晖 《右江医学》2008,36(2):214-216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蛋白质与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作用是保证真核细胞染色体线性DNA的复制得以完全。端粒酶在正常体细胞中处于失活状态。其活化是细胞永生化或恶化的重要标志。端粒酶基因激活以后,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才能相对稳定,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对端粒与端粒酶的深入研究,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获得一些重要的治疗靶点。现将近几年来端粒及端粒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崔亚竹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4):126-127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DNA-蛋白质、有保护染色体的完整和稳定的作用;端粒酸则特别的酶蛋白-RNA,能维持端粒长度和染色体功能稳定。端粒、端粒酶与细胞的衰老、永生化和癌变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5.
恶性卵巢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易于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效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证实,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端粒酶在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具有稳定染色体结构的功能,其不断的缩短和丢失能阻断细胞的增殖,端粒酶是一种以RNA为模板的DNA聚合酶,其活化可在细胞染色体末端不断合成端粒DNA序列,使细胞永生化或成为癌细胞,本文就端粒及端粒酶的特性及其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 -蛋白质复合物 ;端粒酶是一种粒蛋白逆转录酶 ,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 ,反向合成 -TTAGGG - ,不断加在DNA末端。目前研究认为 ,端粒一端粒酶参与细胞的增殖过程 ,大多妇科恶性肿瘤有端粒酶的表达。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将导致癌细胞端粒序列重新变短并激活细胞衰老途径。因此 ,端粒酶可以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胜新 《医学综述》1999,5(8):369-370
<正>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端粒是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它的存在对染色体末端的粘着、畸变、遗传信息的丢失有关,端粒的合成依赖于端粒酶的作用。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通过持续维持端粒的长度,从而使细胞获得无限的增殖能力,即逃避死亡。因此,有关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获得新的肿瘤生物标记,以及发现一些新的肿瘤生物治疗靶点。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及其在肝癌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检测在原发性胃癌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法)检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我们对71例胃癌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活检标本进行了端粒酶活性检测并作了病理确诊,15例非胃癌标本未见端粒酶阳性结果;56例胃癌标本,阳性率为73.21%;胃腺癌标本52例,阳性率为73.08%;低分化腺癌34例,阳性率76.47%,低中分化腺癌16例,阳性率68.75%,中分化腺癌2例,阳性率50%.结论胃癌组织端粒酶检测阳性率高,检测胃癌活检组织端粒酶活性对胃癌的辅助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胃癌中有1%~3%的病例为遗传性胃癌,临床工作中多数医生对此类型胃癌的关注度不足,从而使国内遗传性胃癌的诊治水平徘徊不前。自确立遗传性胃癌疾病诊断以来,世界范围内对该疾病做了大量研究,对诊疗指南进行了多次修正完善。本文通过目前家族聚集性胃癌与遗传性胃癌的诊治进展与研究中存在问题作综述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新的医学模式下遗传性胃癌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中国人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将其作为胃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以PCR为基础的TRAP(telom ere repeatam plification protocol)方法检测了42 例胃癌组织、42 例相应癌旁组织及1 例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 42 例胃癌组织中,37 例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81% ;而在42 例相应癌旁组织中,仅有2 例显示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1 例胃溃疡伴肠上皮化生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端粒酶检测有可能成为胃癌辅助性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4.
Relevance of urine telomerase in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Context  The identification of new molecular markers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goal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bladder cancer because available noninvasive methods have neither sufficient sensitivity nor specificity to be acceptable for routine use. Objective  To develop a relatively simple, inexpensive, and accurate test that measures telomerase activity in voided urine to apply to large-scale screening programs for bladder cancer detection.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Case-control study conducted in 218 men (84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134 patients at first diagnosis of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bladder cancer), frequency matched by age and recruited between March 2003 and November 2004 in Italy. Urin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using a highly sensitive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 assay. Urine samples were processed for cyt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AP assay.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was based on bioptic and cystoscopic examina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P assay to detect urin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compared with urine cytology as an aid to early cancer detection. Quantification of urine telomerase activity was conducted in a blinded manner. Main Outcome Measur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RAP to detect bladder cancer. Results  Using a 50 arbitrary enzymatic unit cutoff value, we valid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pilot study. In the overall series, sensitivity was 9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3%-94%) and specificity was 88% (95% CI, 79%-93%). Specificity increased to 94% (95% CI, 85%-98%) for individuals aged 75 years or younger. The same predictive capacity of telomerase activity levels was observed for patients with low-grade tumors or with negative cytology results.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validation study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of urine telomerase activity levels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presence of bladder tumors in men. This test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useful noninvasive diagnostic innovation for bladder cancer detection in high-risk groups such as habitual smokers or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正>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死性最强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目前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仍很低,大多数胃癌病人死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因此寻找针对胃癌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的靶向药物就显得极其必要。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orbooylase,ODL)催化鸟氨酸脱  相似文献   

16.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临床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1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残胃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残胃癌平均潜伏期24.3年.全组19例患者均接受了剖腹探查,手术切除9例(47.4%).根治性切除7例(36.8%),包括残胃全切除3例,行联合器官切除术4例:残胃加左半肝切除1例,残胃加横结肠切除1例,残胃加脾切除1例,残胃加脾、胰尾切除1例;姑息性残胃切除、残胃空肠吻合2例,空肠造瘘5例; 4例剖腹探查加置化疗泵;1例诊断性探查与活检.消化道重建术式均为Roux-en-Y吻合术.本组无住院死亡病例.14例患者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3%、42.9%、21.4%; 7例根治性切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5.7%、42.9%.姑息性切除患者生存时间平均为20(15~25)个月.残胃病灶未切除者生存时间平均为6.8(3~11)个月.结论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要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残胃癌,及时行残胃癌根治术或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太  郝民安  李洪亮  秦兆寅 《西部医学》2010,22(12):2267-2268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34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分别行胃远端大部分切除术(19例)、单纯穿孔修补术(9例)和胃癌根治术(6例),比较各种手术的生存期。结果治愈30例,死亡4例。术后27例获得随访,19例行胃远端大部分切除存活时间10~24个月,平均15.0个月;9例行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3~7个月,平均5.7个月;6例行胃癌根治术存活时间17~40个月,平均32.8个月。结论胃癌急性穿孔的早期诊断、术式的正确选择和手术时机的把握,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胃远端大部分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2例残胃癌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残胃癌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全部病例均随访3~5年,行全残胃切除术22例,生存3年者18例,生存5年以上者11例,5年生存率为50.00%。行部分残胃切除术8例,生存3年者4例,生存5年以上者1例,5年生存率为12.50%。采取保守治疗12例在3~11个月(平均6.5个月)内死亡。结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胃大部切除后应高度重视残胃癌发生,特别是采取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残胃患者进行必要的胃镜检查,5年内应每两年行一次胃镜复查,术后大于10年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对于有症状异常改变的也建议胃镜检查;若发现病变,能手术者则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良恶性胃病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 胃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为80 8%(2 1/2 6 )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端粒酶阳性率为 44 4 %(8/18) ,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无端粒酶表达 (0 /13) ,三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胃癌端粒酶活性高度表达 ,癌前病变组已有表达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组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 ,提示端粒酶可作为胃肠道肿瘤诊断的有力生物标志 ,对端粒酶活性阳性癌前病变进行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检测与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对36例肺癌和32例支气管,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肺泡灌洗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肺癌患者BALF细胞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83.3%(30/36),支气管,肺良性疾病BALF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6.6%(2/32),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是肺癌诊断的标准志物之一,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