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猴脑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对2只恒河猴经右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模型猴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偏侧PD模型猴MPTP注射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均呈病理性改变: 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和部分空泡化、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囊腔扩张、脂褐素增多,星形胶质细胞呈增生性改变. MPTP注射侧对侧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未发现异常变化. 结论: 黑质和纹状体的超微结构的病理性变化从而导致黑质-纹状体-黑质环路功能障碍,是引发PD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海东  顾建文  赵凯  屈延  夏勋  张辉 《四川医学》2008,29(4):387-389
目的 探讨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猴模型纹状体高分子量微管相关蛋白-2(HMW MAP-2)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4只恒河猴经单侧颈内动脉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PD猴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4只偏侧PD猴模型和2只正常猴纹状体HMW MAP-2表达的变化.结果 偏侧PD模型猴MPTP毁损侧的纹状体的HMW MAP-2免疫活性较毁损侧对侧和正常对照猴明显降低,但MPTP毁损侧对侧的纹状体的HMW MAP-2免疫活性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偏侧PD猴模型纹状体的HMW MAP-2表述减少可能对纹状体神经元的变性和死亡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 (MPTP)制成的帕金森病 (PD)模型恒河猴脑行MRI检查 ,T2 WI显示 :注入侧中脑黑质面积减小 ,内有局灶性高信号。对PD模型恒河猴脑组织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查 ,证实注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 ;行Grino染色显示注药侧黑质区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实验结果表明MRI可作为评价MPTP建立恒河猴PD模型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对甲基苯基四氢吡啶(MPTP)制成的帕金森病(PD)模型恒河猴脑行MRI检查,T2WI显示:注入侧中脑黑质面积减小,内有局灶性高信号。对PD模型恒河猴脑组织切片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方法检查,证实注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行Grino染色显示注药侧黑质区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实验结果表明MRI可作为评价MPTP建立恒河猴PD模型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复制类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并根据行为学检查结果对此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以建立治疗此疾病的新型实验平台。方法:运用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单点定向注射黑质-纹状体的方法,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动物术后3周腹腔注射(ip)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观察是否诱导动物向健侧旋转行为,复制PD模型。分别应用转棒实验和旷场实验分析测定动物的运动功能,应用肌电测试实验测定大鼠的震颤频率和幅度,并据此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造模后,部分大鼠转棒实验在棒时间显著缩短,旷场实验横向跨格次数减少,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肌电检测结果显示部分大鼠肌肉震颤频率和幅度均增加。结论:行为学测试为PD动物模型的评价以及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组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具有长期运动行为学改变的灵长类动物模型,用于研究神经保护性药物的研究。利用不同运动变化评估方法探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食蟹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运动行为学的长期动态变化。方法 5只(6~7岁)健康雄性食蟹猴分别于左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建立偏侧PD模型。在MPTP注射前(基线),注射后3、6个月及1、3、6年分别进行临床评分;在MPTP注射前,注射后3、6个月及1年和6年分别进行24 h躯体自发运动总量行为监测。结果 造模后3个月临床评分(14.65±8.41)增高到达高峰,造模6个月后临床评分(8.10±2.01)仍较基线高,但与3个月时比较显著降低(P=0.006);之后维持稳定,直至造模6年后临床评分与6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4 h躯体自发运动总量造模后3个月降低最明显(16 597.79±12 488.87),造模后6个月有所恢复(29 278.02±12 264.66),但与基线(50 084.20±30 170.89)比较仍显著性降低(与3、6个月比,P值分别为0.014,0.016);造模1年和6年后的24 h躯体自发运动总量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颈内动脉注射MPTP可以诱导形成稳定具有长期运动症状的偏侧PD模型,尤其是临床评分的改变,直到造模后6年仍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帕金森病猴行为学和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猕猴4只,经适应性饲养后采用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DG-PET-CT)进行全脑糖代谢检测.采用经外周静脉连续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溶液,建立全身性猴帕金森病模型.对模型猴进行行为学评分.建模成功3个月后,再次对模型猴进行脑18FDG-PET-CT扫描.对比分析建模前后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并行脑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4只猕猴均建模成功.模型猴表现出典型的运动迟缓、肌僵直、运动减少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行为学评分均超过20分,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样症状显著缓解.模型猴还表现出淡漠、攻击性减退等高级神经活动改变.18FDG-PET-CT显示,帕金森病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且并不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区域.结论 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猴神经代谢变化范围广泛,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 稳定,旋转圈数>210r/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样改变.结论 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程和行为学等方面同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获1998年度国家科持进步三等奖,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建立应用立体定向脑内注射6-OHDA或颈内动脉、静脉、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单侧或/和双侧帕金森病(PD)猴、猎、大鼠、小鼠模型。行为显示PD样症状,尤其猴的症状明显和典型;HPLC、微透析检测显示纹状体和黑质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共聚物-1(copolymer-1,Cop-1)直接免疫对小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持续注射C57BL/6J小鼠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MPTP模型组、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Cop-1免疫组和正常对照组。MPTP模型组动物仅接受MPTP注射,造模后Cop-1免疫组在MPTP连续注射7d后接受Cop-1免疫;造模时Cop-1免疫组在第1次MPTP注射后立即接受Cop-1免疫;造模前Cop-1免疫组在接受Cop-1免疫7d后开始注射MPTP,Cop-1免疫组仅接受Cop-1抗原免疫,正常对照组动物仅接受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MPTP连续注射24d后处死动物,取脑、脾。脑切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定量分析黑质DA神经元数;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 atography,HPLC)分析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脾病理学变化;分离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和Cop-1免疫组动物脾脏并进行Cop-1致敏淋巴细胞培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TP模型组、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动物脾脏HE染色未见明显差异。与Cop-1免疫组相比,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均出现大量Cop-1致敏淋巴细胞。黑质DA神经元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持续低剂量MPTP注射使模型对照组黑质DA神经元减少了65.13%,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黑质DA神经元分别减少了31.68%、27.55%和28.29%,各组DA神经元数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00,P=0.000,P=0.000)。HPLC法测定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明显减少。造模后Cop-1免疫组、造模时Cop-1免疫组、造模前Cop-1免疫组类似,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在C57BL/6J小鼠慢性MPTP模型中,持续低剂量MPTP注射对小鼠的免疫器官脾的破坏不明显,Cop-1直接免疫可有效对抗MPTP毒性,保护黑质-纹状体系统的DA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猴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雌性食蟹猴年龄10~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茶多酚对照组(TP组)、帕金森病模型组(MPTP组)和茶多酚治疗组(MPTP + TP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茶多酚对照组灌胃给予茶多酚80 d;PD模型组静脉注射MPTP诱导PD模型,茶多酚治疗组在PD模型建立后给予茶多酚治疗80 d,每周2次用帕金森病临床行为评价量表评价各组动物运动损伤。实验动物经安乐死后,分离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TP能减少MPTP诱导的食蟹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缓解其运动障碍。结果 首次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茶多酚能有效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改善其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猴行为学和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点,进一步了解帕金森病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猕猴4只,经适应性饲养后采用以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DG)为示踪剂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 DG-PET-CT)进行全脑糖代谢检测。采用经外周静脉连续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溶液,建立全身性猴帕金森病模型。对模型猴进行行为学评分。建模成功3个月后,再次对模型猴进行脑18 FDG-PET-CT扫描。对比分析建模前后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并行脑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4只猕猴均建模成功。模型猴表现出典型的运动迟缓、肌僵直、运动减少等帕金森病样症状,行为学评分均超过20分,经左旋多巴治疗后,帕金森病样症状显著缓解。模型猴还表现出淡漠、攻击性减退等高级神经活动改变。18 FDG-PET-CT显示,帕金森病模型猴脑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且并不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区域。结论本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猴神经代谢变化范围广泛,这可能是导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重要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分别向未夹闭颈外动脉(A组)和夹闭颈外动脉(B组)的恒河猴(Macaque)的一侧颈总动脉注入甲基 苯基 四氢吡啶(MPTP),制造帕金森病(PD)灵长类动物模型。发现未夹闭组动物均需重复注射MPTP2~4次方可出现PD症状;而夹闭组动物均经1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1个月脑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注射侧黑质区域密度减低、面积缩小。抗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脑切片显示手术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少于对侧。研究结果表明:夹闭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注入MPTP,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建立灵长类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异常行为和黑质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经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通过爬竿实验和滚筒实验研究小鼠造模和给药后的行为表现;给药4周后测定小鼠中脑黑质部位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经MPTP诱导的小鼠,其爬竿时间、滚筒运动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六味地黄丸给药后能明显改善MPTP诱导的小鼠的行为学表现;可使MPTP诱导小鼠的MDA含量降低,SOD、GSH-PX含量升高。[结论]经六味地黄丸给药可以改善MPTP致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5.
人胚黑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模型猴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人胚黑质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猴的病理行为及改善程度。方法应用甲基-苯甲基-四氢吡啶(MPTP)制备偏侧PD猴模型,将早期人胚黑质细胞立体定向植入PD猴脑内,连续半年观察动物行为的改善程度,并结合免疫电镜证实移植神经元存活。结果移植治疗后模型猴运动减少、动作缓慢,肌张力增高较移植前明显改善,肢体震颤几乎消失,向右侧自发性旋转行为减轻,阿朴吗啡(APO)诱发的旋转次数明显少于移植前,且可持续一年,免疫电镜可观察到移植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与宿主脑细胞建立突触联系。结论植入PD猴脑内的黑质神经元可与宿主神经细胞建立突触联系,且病理症状改善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脯结果稳定,旋转圈 >210r /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改变。结论: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 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向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MPTP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其行为学稳定的评价. 方法 小鼠先腹腔注射辅佐剂二丙苯磺胺(250mg/kg),0.5h后皮下注射MPTP(15mg/kg),每周2次,5周内总共注射10次.第7周开始观察小鼠的行为学变化,每周1次,连续观察6周.然后用免组化方法观察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的变化. 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及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相比,造型结束后连续6周表现出稳定而明显的行为困难,第6周对照组与模型组的行为得分分别为(1996.7±281.3)分和(1369.0±149.4)分,(P<0.05),开始制模起12周后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细胞仍显著减少,对照组黑质部位TH阳性细胞数为(30.4±4.7)个,平均灰度为182.29±8.67,而模型组则分别为(20.5±3.9)个和(158.88±13.88)个,2组间差异显著(P<0.01),显示出帕金森动物模型的典型特征. 结论 联合使用MPTP与Probenecid可以成功制作帕金森病慢性小鼠模型,且该模型在造型结束后至少可稳定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线刀损毁内侧前脑束建立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与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可伸缩线刀切断大鼠内侧前脑束建立单侧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皮下注射阿朴吗啡后测试大鼠的旋转行为;取中脑黑质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数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结果 模型组大鼠损伤侧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而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明显增加.结论 线刀损毁术后4周,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由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和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利血平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采用单独应用利血平、MPTP及联合利血平和MPTP分别造成C57BL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对照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小鼠爬杆时间检测动物运动协调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和酪胺酸羟化酶(TH)在黑质致密部分布的变化.结果 所有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都出现不同程度爬杆时间延长,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帕金森病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VMAT2和TH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在黑质致密部明显减少.联合利血平和MPTP制备的C57BL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较利血平或MPTP诱导模型在病理和行为变化更为明显.结论 联合应用利血平和MPTP是一种有效的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Caspase 3的表达,以探讨帕金森病的凋亡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 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四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制作快速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 3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aspase 3 mRNA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免疫组化显示PD组术侧黑质Caspase 3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原位杂交显示PD组术侧黑质Caspase 3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PD动物模型Caspase 3的表达显著提高,提示Caspase 3参与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