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情内伤,肝病首当其冲。肝失疏泄依其发病诱因及临证表现之别,可分为肝气逆与肝气郁两种不同病机,临床以疏肝理气或疏肝解随为基本治法,方选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脾胃病、妇科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胁痛、腹胀、纳差、倦怠、便溏、尿黄赤、低热等一系列症状。病变在肝、或肝胆同病、或肝脾同病、或肝肾同病。其基本病理为湿热未净,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脾肾亏损。往往虚实并见,治疗难执一法。 1 祛邪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临床各科辨证中常可见到肝阴亏虚证,滋养肝阴、滋水涵木乃其治疗大法,然观临床及名家方论,对本证证侯与治法多有不同认识,作者不揣浅陋,剖析如下。1 辨证分层,轻重有别 “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病理阶段,病因、病位、病机、病征和病程、病性是其基本要素,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是证侯诊断的最后结点;病征则是证侯诊断的主要依据;肝阴虚证是临床常见的基本证型,其以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律,脉弦细而数,为主要病…  相似文献   

4.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3月~2006年6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恙虫病49例,对其中并发肝损害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73.5%,其中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12例,腹胀21例;36例患者血清ALT及AST均升高,其中血清TBil升高9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6例,Alb降低14例;B型超声检查肝脏肿大13例,脾脏肿大16例,有腹水者9例。所有患者经氯霉素或四环素类片荆及保肝治疗均痊愈。结论恙虫病合并肝损害较常见,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损害的患者,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痉挛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之后的运动感觉控制障碍导致的,各种间歇或持续的非自主的肌肉活动。笔者认为肝与中风后痉挛有着密切关系,在病机和治疗上起着独特作用,提出肝阴虚、肝血虚是中风后痉挛的病机关键,应当重视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有效的治疗方法。②方法对6例肝性脊髓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献对其发病机制、病理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③结果发病年龄为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为肝硬变基础上发病,偶发于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或重症肝炎。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对称性截瘫,一般无感觉障碍.无括约肌功能障碍。④结论肝性脊髓病病因未明,现无特效疗法.中药治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早期肝移植是晚期肝硬变并发肝性脊髓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辩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利下重者”。由甘草、枳实、柴胡、杭芍四味组成。证之临床实际,用本方治疗少阴病阳郁不伸,所致热厥症的机会不多,而是根据该方具有疏肝理脾郁热之功,而广泛地用于治疗胁痛、胸痛、胃痛、腹痛、痛经、黄疸、月经不调等肝脾病症,都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很多治疗肝、胆、脾胃的效方,  相似文献   

8.
柔肝法与肝气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李冠仙曾说“治病若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临床上,肝气病治法有疏肝、柔肝、缓肝、泄肝、抑肝等多种。其中,疏肝法为医家常用,也多能收到药到病除之功,但有很多肝气病,会出现疏之不愈或愈疏愈甚的现象,此时要转用柔肝。正如治肝大家王旭高所述“肝气胀甚,疏之更甚者,当柔肝”。又如张山雷所言:“肝阴耗损之证,专事疏肝不独无效,反增其燥伤阴血,柔可驭之。”  相似文献   

9.
肝性脊髓病是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见于肝硬化行门体分流术后或虽然未做分流术但已自然形成分流者。主要表现为逐渐出现的痉挛性截瘫。1980—2004年我院共收治肝硬化976例.其中肝性脊髓病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芹  王玉海  林恢 《肝博士》2011,(6):25-25
如何阻止肝病向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 肝纤维化是贯穿肝炎至肝硬化的整个过程,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2010年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抗肝纤维化治疗指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基本病机是正虚血瘀,  相似文献   

11.
Carole's病又称交通性海绵状肝内胆管扩张或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征,该病1958年由法国医生Caroli和Couinaud首先描述其临床特征故称Carole's病。Carole's病确切的病冈尚未完全明了,大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胚胎发育过程中胆管发育异常所至,也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该病又分为两型,单纯型和硬化型,我们最近发现1例病例,CT表现符合Carole's Ⅱ的诊断,经肝穿刺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有2例共行3次手术以缩窄和结扎吻合口,其中1例有轻度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2例行保守治疗,无明显症状改善。结论 对发生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患者,应果断再次手术结扎吻合口,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或同时并发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3.
何远智  赵世煜 《四川医学》1995,16(6):361-362
肝包囊虫病的CT诊断(附29例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何运智,赵世煜本文收集我院1985~1994年3月间经CT检查诊断的肝包囊虫病29例,均经血清学和(或)组织学证实。其中5例为少见的泡状棘球蝴病。临床资料一、29例患者均来自牧区,男性...  相似文献   

14.
“寒滞肝脉”、“阻黄”病机辨析潘学柱山东济宁市直机关门诊部(272119)“寒滞肝脉”,“阴黄”均为临床常见病证。通过临床实践和对中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对以上两证的病因病机有新的认识。现提出自己的看法,请同道赐教。寒滞肝脉凡“少腹胀痛,睾丸坠胀或阴囊...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为肝脾失调,肝失疏泄,或素体脾虚肝木乘脾(胃),或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胃热伤阴(胃阴虚),或肝郁气滞,血瘀气虚(脾气虚)等。临床常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等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6.
四逆散证见于《伤寒论》的少阴病篇第318条,原文即:“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近世方书却将其列入和解剂中,作为调和肝脾之方加以阐发,认为四逆散功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相似文献   

17.
扁平疣(verruca plana)又称青年扁平疣,好发于颜面及手背。散在分布。皮损呈米粒至高粱粒大小的扁平丘疹,稍高出皮面。淡褐色或接近正常肤色,大多孤立散在,不痒或微有痒感。中医称之为扁瘊,历代文献对此病有较多论述,《薛己医案》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内因肝气郁结化火,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病久则气滞血瘀痰凝。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泡球蚴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声像特征的认识。方法 应用B超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的67例肝泡球蚴病的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肝泡球蚴病的声像图类型分为实性肿块型、肿块液化型、肿块钙化型和混合回声型。肿块边界模糊、呈分叶状或云片状,肿块内无血流、砂状钙化、大小不等的液化腔等多种声像图表现颇具特征。结论 肿块具有多种声像图特征并结合来自流行区的病史者可直接作出肝泡球蚴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生长在肝脏里的血管瘤称为肝血管瘤。因大多数肝血管瘤质地柔软、充满血液、切面呈海绵状,故也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健康人体格检查工作的加强,大批无症状肝血管瘤被及时发现。多数患对此病缺乏认识,有的听到此消息后异常紧张,赶至医院,急需医生给以解释或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性脊髓病,又称肝硬化脊髓病、门腔脊髓病、分流性脑脊髓病等,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特殊并发症。1995~2006年,我院共收治肝性脊髓病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