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后段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后段眼内异物摘出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2004年8月32例(32眼)运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球内后段异物摘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伴有白内障者均经平坦部入路切除浑浊的晶状体,未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均术中复位,伴有眼内炎者均治愈。12例术后视力提高,10例术后视力无变化,10例术后视力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准确地摘出眼内异物,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摘出后段眼内异物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治疗的54例(54眼)眼后段眼内异物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术后视力明显提高。但巨大眼内异物或合并有眼内炎者预后较差。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损伤小、准确、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眼后段异物摘出术中玻璃体切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异物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4眼)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均一次摘出异物,异物摘出率达100%;视力稳定或提高者29眼(85.3%),视力下降者5眼(14.7%)。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摘出异物,并可治疗异物存留的并发症,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摘出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的517例(533只眼)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眼内异物摘出率为97.6%,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0.4)由术前的12.5%增至23.2%,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7.2%增至17.0%(P<0.005)。当异物位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时,术后有用视力增加率分别为44.4%、25.1%、10.7%,良好视力增加率分别为26.3%、12.7%、2.7%。结论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有利于摘出眼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对于眼后段异物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经巩膜切开法摘出 ,手术操作复杂 ,对患眼的创伤大 ,并发症多。 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摘出术治疗眼后段的异物 2 3例 2 6眼 ,取得较好疗效 ,分析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 2 6眼。男 2 1例 2 3眼 ,女 2例 3眼。年龄 4~ 5 0岁 ,平均 2 2 7岁。致伤原因 :爆炸伤 8例 11眼 ,高速飞射的异物伤 15例 15眼。磁性异物 9例 9眼 ,非磁性异物 14例 17眼。异物存留时间 5小时~ 30天 ,平均 11天。术前视力 3眼为0 1,其余均为数指以下。 3例 3眼可见异物位于玻璃体中 ,其余2 3眼均行X光摄片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8月~2002年10月眼内异物54例(54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的治疗效果。结果54眼异物均摘出成功。术后视力增加者42眼,占77.78%;不变者12眼,占22.22%。10眼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8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是治疗眼内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在广角观察系统下行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后段异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57眼)在广角观察系统下行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后段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57眼眼内异物均一次成功摘出。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4.2月),39眼视力提高,12眼视力无变化,6眼术后视力下降。1眼因视网膜脱离致眼球萎缩。结论在广角观察系统下行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后段异物具有优越性,是治疗眼内异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玻璃体切除术摘出眼后段非磁性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非磁性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62例(65眼)眼后段非磁性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摘出异物。术后视力情况:合并视网膜脱离者42眼,术后视力提高12眼(28.57%),无变化28眼(66.67%),视力下降2眼(4.76%)。未合并视网膜脱离者23眼,术后视力提高15眼(65.22%),视力无变化8眼(34.78%)。结论经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摘出眼后段非磁性异物,但术后效果受异物长期眼内存留的影响而较差。未合并视网膜脱离者视力预后明显优于合并有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眼球壁异物摘出术 总被引:9,自引:16,他引:9
为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球壁异物搞出中的价值,对45例(50枚)眼球壁异物进行了分析。经玻璃体切除术摘出限内异物者35例(77.8%)。其余10例由于严重包裹粘连,采用后路法摘出者4例,方格定位法摘出者5例,总摘出率为97.8%。术后视力增加者25例。玻璃体切除术的意义有:切除混浊的屈光间质,为眼内异物的直视下摘出及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手术损伤小,能有效地保留原有的视功能;能预防和治疗眼内异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在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内异物手术中的作用。方法眼后段眼内异物29例(29眼),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摘出异物过程中,玻璃体腔内注射TA混悬液约4~5mg,对损伤组织和纤维增生组织进行标识,将其迅速彻底切除。结果手术中TA颗粒的黏附性使病变组织易于辨认,缩短手术时间,保护正常视网膜。术后可发挥皮质类固醇的抗炎和抗增生作用。结论玻璃体切除摘出眼内异物手术中使用TA,能彻底清除机械性损伤和异物刺激导致的病变组织,同时抑制炎性增生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眼后段异物的致伤原因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5年12月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眼后段异物住院患者124例126眼的致伤原因、创伤特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并以角膜创口常见(67眼,53.2%)。有125眼在手术中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高达99.2%。术后视网膜平伏,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眼后段异物存留与性别和工作性质有关,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眼后段眼内异物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56例(156眼)。其中非磁性异物128眼,伴玻璃体积血浑浊96眼,外伤性白内障81眼,视网膜脱离69眼,异物被纤维包裹33眼,伴眼内炎5眼,视网膜下异物2眼。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切口。伴有晶状体浑浊者,先行晶状体摘出,再行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伴有视网膜脱离者,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后再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术或气体或硅油填充。行I期或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或睫状沟缝合固定术。本组3眼因异物较大,而采用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术后观察3—6个月。结果本组156眼均经玻璃体手术成功摘出眼内异物,伴视网膜脱离的69眼均复位,伴眼内炎的5眼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去除屈光间质浑浊,同时摘出眼内异物、治疗视网膜脱离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早期和晚期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的效果。方法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采用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手术26例(26眼)。其中早期手术组12例,伤后6d以内(3.75±1.55)d手术;晚期手术组14例,伤后7~12d(9±1.96)d手术。比较两组病例术后1周眼内组织反应渗出情况及术后3~7个月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后瞳孔区渗出膜形成7例,前房积血1例,晚期手术组术后瞳孔区渗出膜形成4例,(P〉0.05)。早期手术组视网膜增生膜形成1例,复发视网膜脱离2例;晚期手术组复发视网膜脱离1例(P〉0.05)。结论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治疗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后段眼内异物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0月间眼后段眼内异物16例(16眼)采用显微玻璃体于术治疗,临床随访评估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6例均摘出异物。其中磁性异物9例,非磁性异物7例,4例为眼内巨大异物。结论显微玻璃体手术是目前治疗后段眼内异物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Choovuthayakorn J Hansapinyo L Ittipunkul N Patikulsila D Kunavisarut P 《Eye (London, England)》2011,25(12):1622-1626
Purpose
To identify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natomical and visual outcomes in posterior segment intraocular foreign body (IOFB) patients managed by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was performed for 77 patients, who had PPV for IOFBs removal between January 2001 and July 2007.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factors.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3.4 years. The nature of IOFBs was mainly metal, with injuries most commonly caused by an electric grass trimmer. The mean time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IOFBs removal was 30.7 days. The mean 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 (VA) was 1.82 logarithm of the minimal angle of resolution (logMAR), and mean final was VA 1.10 logMAR. From multivariate analysis, good visual outcom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corneoscleral entry site, and poor visual outcom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Conclusions
In noncombat IOFBs, most cases were work-related. Delayed IOFBs removal was acceptable when primary wounds were repaired appropriately and extensive antibiotics administered. Even though advancement in vitreoretinal surgery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blindness, further promotion and education on eye protection during work are needed. 相似文献17.
目的探讨现代显微玻璃体手术在治疗眼后段眼内异物及其外伤性视网膜裂孔中的应用。方法对48例(48眼)眼内异物,包括磁性异物28例,非磁性异物20例,常规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内路异物摘出、剥除异物床区玻璃体后皮质、眼内光凝及封闭视网膜裂孔。临床随访评估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48例(48眼)均摘出异物,视力改善或不变者44例(91.67%),视网膜脱离复位47例(97.92%)。结论眼后段眼内异物及其外伤性视网膜裂孔应选择玻璃体联合手术,尽量去除诱发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