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抑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心血管病及危险因素调查表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单纯随机抽样对791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Zung氏评分.结果109人有抑郁,抑郁检出率13.78%.性别、年龄、血糖、甘油三脂与抑郁有关.血压、体重指数、吸烟、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质与抑郁无关.结论性别、年龄、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等心脏血管病危险因素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3.
国家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会议纪要由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的《国家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于1995年9月3日~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这是卫生部进行体制改革、职能转换以后由疾病控制司主办的第一个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卫生部...  相似文献   

4.
王丛妙 《家庭医学》2006,(18):62-62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念急剧变革,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社会公害日益严重,致使各种疾病尤其是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明显增加,心脏病,脑血管病,高粘血症,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提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心脏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归因危险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研究室,北京loo03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所属人员身体状况,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方法 利用3年健康体检资料和门诊随访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和治疗依从性等调查。结果 患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员逐年增加且患病人员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其中包括医务人员。结论生活方式病的预防和掌握自我保健知识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164名广东中山古镇“健康的35 ̄64岁中、老年人进行了静息心电图普查,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为11.0%,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增高。各类异常的心电图中,以ST-T改变者居多。本文还对心电图异常与心脑血管病一些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心电图异常与有无高血压病史、血压水平、血甘油三酯浓度密切相关,而与有无吸烟、饮酒、糖尿病、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总胆固醇、高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心血管疾病泛指所有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中列首位死因,对中国城乡居民的健康影响也日益严重。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报表显示2003年城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为212.03/10万,其中65岁以上人群高达881.29/10万。《新英格兰医学》一项中国多省市代表性队列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心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女性首位死亡原因,在男性死因中列居第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社区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心脑血管病监测数据,对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病例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上海市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核实表》进行调查核实,采用粗发病与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另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年平均粗发病率为180.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90.18/10万;脑血管病年平均粗死亡率13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83/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发病率为23.5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1.17/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6/10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性别差异,其发病率、死亡率从55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高标准地做好干部保健工作,我们对服务对象中的241人(99%)做了心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调查,并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防治规划,并对他们建立了监测资料库,以备长期观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0年 ,我们在拱北地区开展了综合性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研究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按拱北地区的自然分布选择互不相邻的 2个区域 ,分别随机抽取 2个居委会和 1个村委会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总人口 6978人 ,60岁以上 3 0 6人。对照组总人口 5 83 0人 ,60岁以上 2 3 7人。干预对象为 60岁以上老人。2组均于 1998年 11月、2 0 0 0年 11月 ,由同一批培训后医务人员进行内、外、五官科、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尿糖的检查及KAB(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 )问卷调查。 2次调查内容和表格一致 ,血脂、血糖测定由…  相似文献   

14.
15.
脑血管病(CVD)在我国居各类死因的第二位,自1982年以后,CVD死亡率已成为城市居民第一位死因。年发病率约1~2‰,年死亡率约0.6~1.2‰。全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死亡近100万,约3/4的存活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CVD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为此,研究降低CVD危险因素,是减少CVD发病率的关键措施。各地报道的CVD危险因素有地区差异,笔者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CVD病人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17例CVD病人均经CT证实。其中脑出血155例,脑梗塞237例,脑栓塞25例。男273例,女144例,男女之比为1.9:1。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男58.4岁,女60.2岁。对确诊CVD的患者详细登记高血压病史、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仪征市历年心脑血管病死亡动态.制订切实可行的控制干预措施。方法 对仪征市常住居民1983~2002年心脑血管病死亡年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总死亡率为187.82/10万,其中心血管病死亡率125.14/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62.69/10万。在心血管病死亡中男性为121.9l/10万,女性为128.48/10万,女性高于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为66.3l/10万,女性为58.91/10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在20年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驻京某部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变化规律及控制状况,为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国际标准化的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部机关及所属干休所35岁以上干部进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合本年度干部体检结果,对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与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吸烟、过度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史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1-33%、26.94%、42.61%、31.08%、44.98%、27.19%、54.39%、42.98%、43.48%,多个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现象非常突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过量饮酒的控制率分别为67.97%、50.23%、67.28%、36.00%、44.19%。结论 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控制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吴慧莉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05-1907
目的对影响小白楼街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正确评价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死亡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对该街2000—2005年的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进行分析,定量计算人口老龄化及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的作用。结果2005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率(46.32/万)较2000年(42.28/万)上升了9.56%,其中归因于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占236.63%,危险因素效应使死亡率下降了13.06%。结论人口老龄化与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影响作用是不一样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大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驻京某部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变化规律及控制状况,为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国际标准化的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部机关及所属干休所35岁以上干部进行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结合本年度干部体检结果,对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与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吸烟、过度饮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史等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1.33%、26.94%、42.61%、31.08%、44.98%、27.19%、54.39%、42.98%、43.48%,多个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的聚集现象非常突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过量饮酒的控制率分别为67.97%、50.23%、67.28%、36.00%、44.19%。结论军队干部心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控制率高于全国成人平均水平。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是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职业性、休闲性体力活动与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职业性、休闲性体力活动与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7年及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不同强度等级职业性、休闲性体力活动与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职业性、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城乡、性别分布不同;男性较女性暴露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机会更大;调整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家庭总收入和职业性体力活动(或休闲体力活动)后,随着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的增加,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外)的危险性随之降低;休闲性体力活动强度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则没有明显联系。结论 缺乏职业性体力活动可使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