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应用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对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病人,根据湿化液及使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钟倩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517-1518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间断气道湿化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4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传统湿化液(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并对两组湿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痰液量均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间断气道湿化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气道湿化效果优于传统湿化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气道湿化液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对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病人,根据湿化液及使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30例。A组使用MR410型(吸气与呼气管路均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B组使用MR730型(吸气管路带加热丝而呼气管路无加热丝)湿化管道系统;C组采用MR850型(密闭式一次性、双加热式自动加水、加湿)湿化管道系统。3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痉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在气道分泌物黏稠度、管道痰痂形成、气道痉挛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亦无气道痉挛发生。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呼吸机管道湿化系统的管道是否有加热丝有关,加热湿化系统管道,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使用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使用传统“标准型”呼吸机湿化管道(A组)和一次性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B组)的病人各30例,观察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病人的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管道护理时数、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道等情况。[结果]在呼吸机管道总更换次数、管道平均使用时间、倾倒冷凝水量和呼吸机管道护理时数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在痰液黏稠度、气道痰痂形成、高气道反应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加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作用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保证机械通气的质量,操作简单,并能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减少物品的消耗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机湿化温度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0例。在室内温度、湿度相同下,2组患者使用同类型呼吸机加热湿化器。2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实验组通过评估患者痰液量及黏稠度随时调整吸入气体温度为34℃-37℃,对照组吸入气体温度设定为32℃~34℃。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分泌物粘稠度、管道痰痂形成及气道黏膜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O.05),湿化效果高于对照组(P〈O.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通过评估痰液量及黏稠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加湿器温度,有利于改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气道湿化方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6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湿化和护理;将7月1日~12月1日收治的12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优化气道湿化方案.比较两组痰液黏稠程度、吸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3 d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06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a组)和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b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和相同的综合护理,治疗过程中观察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平均吸痰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明显减少,平均吸痰次数减少、VAP发生率降低、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与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符合机械通气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间歇气道灌注湿化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06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a组)和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b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和相同的综合护理,治疗过程中观察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平均吸痰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明显减少,平均吸痰次数减少、VAP发生率降低、平均带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与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符合机械通气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间歇气道灌注湿化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氧疗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呼吸机管路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前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12月收治的63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应用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法,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痰痂形成、呼吸道刺激征、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日吸痰次数及日吸痰量。结果改良呼吸机管路给氧患者在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痰培养阳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滴注湿化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45,6.91,5.67;P〈0.05)。结论改良后呼吸机管路给氧气道湿化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氧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及相应的气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无创正压通气患者湿化器温度设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加温、湿化空气,使吸入患者体内的气体温暖而湿润,减少寒冷、干燥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以湿化痰液,促进排痰。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NIPPV)患者。常应用加温湿化器,以益气流直接进入气管。通常湿化器温度设定为32~35℃。而患者常诉不舒服,闷热,出汗,在关掉加热器后患者主诉减少。较舒适。为了证实停止加温是否会影响气道湿化及有效排痰,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湿肺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创伤性湿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部损伤,病情严重者应适时使用呼吸机。传统的机械通气也能引起肺损伤,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ICU在2004年1月~2005年5月对收治的17例严重外伤所致的创伤性湿肺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采用了具有细菌过滤功能的热湿交换器(HMEF)及低压吸痰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  相似文献   

13.
急性有机磷中毒应用机械通气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院共收治有机磷中毒 15 0例 ,在抢救治疗中应用呼吸机 5 0例。由于侵袭性导管的使用 ,患者卧床 ,自身抵抗力降低及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因此 ,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们对呼吸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男 2 0例 ,女 3 0例 ,应用呼吸机 3~ 16d ,气管切开 5例 ,气管插管 45例。2 护 理2 1 呼吸机的应用 有机磷中毒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 ,可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减少呼吸功耗 ,减轻心肺负担及呼吸肌无力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4.
患因各种原因引起自发性呼吸消失或减弱,使用机械通气时,需建立人工通道,进而使呼吸道丢失部分水分,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加强呼吸道湿化尤为重要。现将呼吸道湿化护理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工鼻和输液泵持续湿化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人工气道湿化过程中,不同湿化方法的选择对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应用人工鼻的人工气道患者52例,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注射器间歇滴注湿化,湿化液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125 mL+5%碳酸氢钠125 mL+氨溴索30 mg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实验组的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相关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中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注入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及伤残率,确保运送途中的安全。方法由急诊室护士全程陪护,加强护送前、护送中、护送后的护理,采用呼吸皮囊等抢救仪器,严密观察危重病人的各项指征。结果2006年6月~2007年9月对53例急危重病人及时安全护送入相关科室,护送成功率达100%。结论安全护送的措施和方法,可以减少危重病人运送途中的危险性,提高安全性,并对危重病人生命的支持,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日益广泛。我院自1996年10月成立重症监护病房以来,通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现将笔者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两种气道湿化法即间断湿化法和持续湿化法.方法4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为间断湿化法,B组为持续湿化法,两种湿化方法从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支气管痉挛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持续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持续湿化法优于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是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过滤及咳嗽功能消失,防御功能减弱,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再加上气管内导管的刺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不利于气体交换,为了减少机械通气引起的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于2002年4月开始用0.45%盐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