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 2例癫患儿口服托吡酯 ,起始剂量为 0 .8~1.2mg·kg 1·d 1,qd或bid ,目标剂量为 4~ 9mg·kg 1·d 1,bid。随访时间为 3~ 9个月。结果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的总有效率 71.9% ,副作用较轻。结论 :托吡酯治疗小儿癫有较好的疗效 ,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的疗效.方法:53例在我院新诊断的部分发作性癫痫儿童,根据就诊顺序按单双号顺序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10 mg/(kg·d),每周加量一次,逐渐加量至20~30 mg/(kg·d),最大剂量40 mg/(kg·d);卡马西平起始剂量5 mg/(kg·d),每周增加5 mg/(kg·d),逐渐增加剂量至10~20 mg/(kg·d).血药浓度6~10 mg/L.随访6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3例全部完成观察和随访,卡马西平组26例,左乙拉西坦组27例.卡马西平组15例完全控制发作(57.7%),4例部分控制(15.4%),总有效率为73.1%;左乙拉西坦组10例完全控制发作(37.0%),5例部分控制(18.5%),总有效率为5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儿童部分发作性癫痫均有很好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的疗效、用药方法、剂量和副作用。方法对50例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进行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达72%,17例患儿发作停止。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的疗效,患儿对其有较好的耐受性,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4.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小儿癫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癎患儿的有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4例难治性癫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简单部分性发作、部分性继发全面发作、肌阵挛疗效最好。不同难易程度癫癎患儿左乙拉西坦治疗疗效不同,程度越难,疗效越差。不良反应以易激动、攻击性强最为多见。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与其他抗癫癎药物无明显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癫痫新药左乙拉西坦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拉西坦的类似物,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用于部分性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原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的辅助治疗(加用于其他抗癫痫药)。左乙拉西坦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3h。其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10%,消除半衰期约为6~8h。成人治疗第1天的初始剂量为1g/d,分2次服用;之后,每2~4周增加1g/d,直至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最大剂量为3g/d。左乙拉西坦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无力、头晕。肾功能损害患者及严重肝损害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应谨慎并减低剂量。停用左乙拉西坦时应逐渐减量(每2~4周减少1g/d),突然停用易增加癫痫发作频次。  相似文献   

6.
沈绍南 《海峡药学》2013,25(3):219-22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2例患儿均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即每天服用10mg.kg-1,治疗1个星期后增加以上剂量1次,3~4星期后,每天可服用20~40mg.kg-1,分2次服用。治疗组33例患儿均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其剂量应控制在11.5~60mg/(kg.d)之内。起始剂量应参照患儿的年龄,若患儿<10岁,则可以选择10mg/(kg.d);若患儿≥10岁,则可以选择1日300mg,每日服用3次。结果对照组32例患儿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3%;治疗组33例患儿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8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是治疗小儿癫痫的首选药物,但与左乙拉西坦相比,丙戊酸钠的疗效更明显,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癫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新诊断癫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癫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LEV单药治疗新诊断的癫患者120例,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成人初始剂量每次0.5 g,bid,po,2周后增至每次1.0 g,bid,4周后加量至每次1.5 g,bid;儿童初始剂量10 mg&#8226;kg-1&#8226;d-1,以后每周增加10 mg&#8226;kg-1&#8226;d-1,3~4周增加至目标剂量(20~40 mg&#8226;kg-1&#8226;d-1),每天分两次服药。观察治疗后2,6,12个月临床疗效、发作间期样放电(IEA)、脑电背景活动情况。结果治疗后2,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2.5%,77.5%;IEA消失或减少>50.0%分别为48.3%,50.0%及52.5%。治疗6个月后脑电地形图θ、δ频段相对功率较治疗前降低,α频段相对功率增加,β频段相对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LEV对新诊断癫发作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可使样放电减少或消失,且能改善脑电背景活动。  相似文献   

8.
林力  熊英  邱峥 《中国基层医药》2014,(11):1728-1729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24周,以基础期平均每月发作频率与添加治疗24周平均每月发作频率进行比较,观察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总有效率78.0% (39/50),完全控制率为44.0%(22/50);左乙拉西坦治疗期32.0% (16/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乏力、纳差恶心、头晕、易激惹,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有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吡仑帕奈片治疗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良性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口服吡仑帕奈片,起始剂量根据患儿体质量>30 kg为2 mg/d、20~30 kg为1 mg/d,睡前吞服,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直至以4 mg/d的剂量维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左乙拉西坦片,起始剂量每次10 mg/kg,2次/d,每隔2周加量1次,每次加量为1个起始剂量(如第1次加量后剂量调整为每次20 mg/kg,2次/d),直至以每次30mg/kg,2次/d的剂量维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癫痫发作情况、痫性放电率、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以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N...  相似文献   

10.
顾教伟  王大斌  王勇 《医药导报》2012,31(5):599-60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口服,20 mg&#8226;kg-1&#8226;d-1,1周内逐步增加到30~40 mg&#8226;kg-1&#8226;d-1,最大剂量2 000 mg&#8226;d-1,平分两次服药;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口服,0.03 mg&#8226;kg-1&#8226;d-1,每1~2周增加0.025~0.050 mg&#8226;kg-1&#8226;d-1,最大0.15 mg&#8226;kg-1&#8226;d-1。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后第8周末及第16周末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16周末,治疗组运动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6周末治疗组发声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E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2例女性癫痫患者(例1 15岁,例2 54岁),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给予口服左乙拉西坦0.25 g2,次/d,分别在治疗第75、天,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伴瘙痒。考虑皮疹与左乙拉西坦有关。例1停用左乙拉西坦后3 d皮疹消褪。例2停用左乙拉西坦并接受氯雷他定10 mg、1次/d治疗,1周后皮疹消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2次/d,服用起始总剂量为10mg/(kg·d),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每5日增加5~10 mg/(kg·d),维持治疗剂量为20~40mg/(kg·d),约2周平均剂量增加到35mg/(kg·d),观察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完成了药物治疗,其中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患者有情绪焦躁、行为异常和嗜睡的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类型婴幼儿癫痫患儿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部分型和肌阵挛发作患儿治疗效果良好,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乙拉西坦作为添加剂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单盲、前瞻性研究,27例耐药性癫痫病人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安慰剂16 wk,停用安慰剂,再加用左乙拉西坦治疗16 wk,X~2检验比较左乙拉西坦添加期疗效与安慰剂期疗效的差别,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而安慰剂无效的病例13例(48%),安慰剂治疗有效而左乙拉西坦无效的病例5例(19%),左乙拉西坦治疗有效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安慰剂治疗有效的病例数(P<0.05)。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21例(78%)出现不良反应,安慰剂添加期20例(74%)出现不良反应。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情绪异常、头晕、胃肠不适,部分病人有短暂性轻度血白细胞减少,没有病例因严重不良反应退出。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耐药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且不良反应轻,对耐药性癫痫病人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钠对6个月单药治疗无效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者进行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180例TLE患者分别添加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结果: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或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后发作频率有明显降低,其中左乙拉西坦较丙戊酸钠疗效更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单药治疗6个月无效的TLE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疗效优于丙戊酸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鉴于左乙拉西坦在各种啮齿类动物上的抗癫痫作用不同 ,未见报告其在自发性癫痫大鼠上的作用 ,故研究之。方法 在大脑海马和皮质部位安置电极 ,观察腹腔注射单剂量左乙拉西坦对自发性癫痫大鼠脑电图的影响。结果 给左乙拉西坦(40 ,80和 16 0mg·kg- 1,ip)后 135~ 16 5min ,癫痫小发作的总持续时间分别下降到给药前水平的 (87±15 ) % ,(34± 7) %和 (39± 19) %。大发作的总持续时间下降到 (81± 2 8) % ,(6 5± 11) %和 (5 2± 7) %。大发作的出现频率下降到 (71± 2 9) % ,(5 4± 12 ) %和 (32± 15 ) %。结论 左乙拉西坦具有明显的对抗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大发作和小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左乙拉西坦片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门诊2010年11 ~12月左乙拉西坦片电子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共检索到目标处方269张,涉及患儿208例.4岁以下患儿处方65张,占总处方的24.16%;诊断为癫痫的处方256张,占95.17%;18岁以下体重小于50kg的患儿处方266张,其中单次剂量小于10 mg/(kg·次)的处方65张,占24.44%;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的患儿占32.69%.结论:我院左乙拉西坦应用无年龄限制;临床诊断与用法用量基本合理;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有一定应用;电子处方系统需要优化或细分;建议配备更适合儿童应用的剂型;用于4岁以下患儿或单药治疗时建议从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面充分权衡利弊,以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对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75例,随机分为2组。A组38例,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剂量由10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B组37例,给予左乙拉西坦,剂量从5 mg/(kg·d)逐渐调整至最低有效量,最高为60 mg/(kg·d)。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的症状完全控制率(63.16%)、好转率(89.47%)与B组(安全控制率70.27%、好转率94.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癫疒间样放电正常率(31.58%)、好转率(71.05%)与B组(37.84%、89.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背景α节律(9.67±1.36)与B组(9.84±1.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图θ频段功率(30.64±7.66)比治疗前(20.67±6.36)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B组(22.0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5%)明显高于B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与左乙拉西坦治疗新诊断部分性发作癫疒间患儿均有效,但左乙拉西坦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对新诊断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癫(癎)患者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LEV单药治疗新诊断的癫(癎)患者120例,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成人初始剂量每次0.5g,bid,po,2周后增至每次1.0g,bid,4周后加量至每次1.5g,bid;儿童初始剂量10 mg·kg-1·d-1,以后每周增加10 mg· kg-1·d-1,3~4周增加至目标剂量(20~40mg·kg-1·d-1),每天分两次服药.观察治疗后2,6,12个月临床疗效、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EA)、脑电背景活动情况.结果 治疗后2,6,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2.5%,77.5%;IEA消失或减少>50.0%分别为48.3%,50.0%及52.5%.治疗6个月后脑电地形图θ、δ频段相对功率较治疗前降低,α频段相对功率增加,β频段相对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LEV对新诊断癫(癎)发作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可使(癎)样放电减少或消失,且能改善脑电背景活动.  相似文献   

19.
赵昌云  周建邦 《医药导报》2006,25(11):1161-1161
目的评价托吡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2例脑梗死性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托吡酯片口服,每次25 mg·d-1, bid,持续7 d,以后按每周25~50 mg·d-1的量逐渐增加,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375~500 mg·d 1;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每次0.1 g,tid,逐渐加量,依临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1.0~1.2 g·d 1。两组观察期均为20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P<0.05)。治疗组中小面积梗死的总有效率(95.5%)明显高于大面积梗死患者(6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不良反应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消失。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脑梗死性癫患者疗效较好,安全,尤其对小面积脑梗死型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癫痫患儿血清中左乙拉西坦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用乙酸乙酯从血清中按液液萃取法提取左乙拉西坦和内标α-溴苯乙酮,经氮气恒流吹干富集浓缩,流动相复溶后20μL进样,0.4%磷酸-乙腈(92:8,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5℃,以RP-C_(18)色谱分析柱(150 mm×3.9 mm,5μm)在210 nm波长处测定,记录左乙拉西坦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并拟合浓度工作曲线。结果左乙拉西坦和内标峰面积比与左乙拉西坦浓度在0.234.~60.00 mg·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065 14 X-0.004 7,r=0.999 5,最低定量限为0.234 mg·L~(-1)(S/N=4.8)。方法平均绝对回收率为(89.18±3.57)%,日间和日内RSD分别为(5.84±2.15)%和(5.48±2.61)%,冻融稳定性RSD<5%。该方法能完全分离临床可能合并所用药物的干扰(分离度R均大于1.5),采用单盲法对方法学质量控制结果RSD<4%。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符合血清样品的测定要求,可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