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16例IPL的临床及CT资料,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对照,其中8例为常规扫描后行病灶团注法动态CT扫描,结果:IPL的CT表现可分5类,(1)病灶边缘清楚,增强无明显强化,其病理主要为大片凝固坏死及周边纤维组织包绕;(2)病灶边界清楚,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其病理主要为大片凝固坏死及较多的炎细胞浸润;(3)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经化为等密度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分析55例(男39例,女1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年龄最大78岁,最小28岁,平均57.7岁。其中胰头部癌38例(69.09%),体部12例(21.82%),尾部5例(9.09%)。CT扫描以10mm层厚与间隔,自隔顶扫至钩突下缘,胰腺部则取5mm层厚与间隔。并作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结果:55例中仅20例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为5~8月。CT表现为胰腺局部分叶状肿块(50/55);平扫时与周围胰腺组织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甚至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胰周组织浸润(20/55);血管受侵(37/55);远处转移(17/55);继发性囊肿(4/55)。38例胰头癌CT中可见胰体、尾萎缩(34/38);胰管扩张(24/38);梗阻性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总阻管扩张15例;单纯肝内胆管扩张4例)。结论:熟悉胰腺癌的特征性与非特征性表现,多数病例可被确诊,但对临床预后无帮助。  相似文献   

3.
关于髓母细胞瘤典型CT表现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其典型CT特征,材料与方法:本搜索27例髓母细胞瘤,其中23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81.5%)病变在CT平扫时呈非均质性,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内有些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时,通常(85.2%)呈均匀性强化,其内的坏死低密度灶更为明显。结论:大多数髓母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并不是均质性的,而是非均质性的,内有低密度区,本组CT表现不同于其他许  相似文献   

4.
CT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用于前列腺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前列腺癌(2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16例经临床证实)的CT征象,进行CT分期,12例行MPR重建,参照J-W标准对比CT分期与临床分期,结果:40例前列腺癌,CT表现前列腺正常2例,增大38例;前列腺内局限性病灶17例,病灶结节状,肿块状外突23例;病灶平扫低/低混密度27例(67.5%)/3例(7.5%),平扫等密度,增强后为低密度10例(25%0;钙化13例,侵及精囊腺,膀胱,直肠,盆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各11例,19例,9例、5例、6例,CT复合征象23例(57.5%)。C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2.5%,C、D期符合率为90%和66.7%,区分A/B期和C/D期的敏感性90%。结论:CT复合征象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3D-MPR有助于定位诊断,CT能较准确的区分A/B期和C/D期肿瘤,对C、D期肿瘤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4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结果:104例中,良性肿瘤6例(占5.8%),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CT表现为肾实质内含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可有分房、分隔,内含脂肪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区无强化。恶性肿瘤98例(占94.2%),其中肾细胞癌(RCC)82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的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动态增强后可见一过性强化。应用动态薄层增强CT扫描法准确检出小肾癌(最大径<3cm)8例,该法为目前检查小肾癌的最佳影像方法。肾盂癌1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CT表现为肾盂内分叶状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病灶强化不明显。肾母细胞瘤(Wilms瘤)5例,均为4岁(平均2.5岁)以下小儿,CT表现为肾实质部位较大的不规则较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增强前后CT扫描对肾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的CT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CT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前列腺癌CT表面及其中6例治疗后的CT表现,28例行平扫和增强,2例行平扫,扫描层厚和间距均为5mm。由两位高龄CT医师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CT分期。结果 30例前列腺癌中,前列腺边缘隆起乾占83.33%,局限性前列腺密度减低或不均匀者占90%,治疗前CT分明的准确率为80%,Ⅲ期以上的准确率为92%。6例去势治疗后,5例肿瘤明显缩小。结论 前列腺边缘结节状隆起和边缘毛糙,前列腺局限性密度减低是CT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征象,CT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S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50例脾脏病变(包括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1例,结核11例,脓肿2例,囊肿5例)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脾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脾脏肿大显著,常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密度均匀低密度灶,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心房粘液瘤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粘液瘤的电子束CT(EBCT)征像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心房粘液瘤病例的EB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1~66岁,平均54岁。7例同时行单层增强序列(contrast SSM)和横断电影序列(movie study),1例行单层平扫(plain SSM),1例行单层增强。结果 EBCT提示7例(77.8%)瘤体位于左收房,2例(2  相似文献   

9.
颅内巨大动脉瘤的CT与MR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和MR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8 例颅内巨大动脉瘤病人进行了CT和MR检查,并经血管造影和手术证实。其中,男4 例,女4 例,年龄34~72岁,平均54岁。临床上5例表现为颅内占位症状,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结果:5例动脉瘤起源于颈内动脉,2 例起源于大脑中动脉,1例起源于椎基底动脉。CT和MR表现如下:(1)CT平扫病灶呈稍高密度圆形阴影,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2)MR扫描显示残存瘤腔在T1WI及T2WI上均呈无信号区,周围为混合信号带。该信号带在T1WI上信号稍高于脑灰质,在T2WI上则稍低于脑灰质。增强扫描部分病例动脉瘤壁及混合信号带有强化表现。(3)动脉瘤破裂时,CT与MR可显示相应出血表现。结论:对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诊断,MR优于CT,尤其在显示瘤腔和血栓方面MR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5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探讨肿瘤侵犯周围重要器官的诊断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甲状腺癌的术前CT表现。结果52例原发肿瘤均密度不均,32例边缘不规则(82.5%),11例原发肿物及5例转移淋巴结内有细颗粒状钙化,4例原发肿瘤及6例转移淋巴结内有囊性变伴囊壁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手术证实气管受侵22例;10例CT示气管内壁呈锯齿状,5例肿物突入气管腔内而明确诊断。食管受侵21例,颈动脉受侵10例。以肿物包绕食管1/2周或颈动脉1/3周以上为侵犯的诊断指标,敏感性分别为71.4%、100.0%;特异性分别为96.3%、95.2%。结论原发肿物及转移淋巴结内颗粒状钙化及囊性变伴高密度乳头状结节是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特征性密度变化。CT增强扫描对诊断甲状腺癌及评价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征象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相关检查、追踪证实的36例肾结核,回顾分析其在CT(部分予以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扫描中的特征。结果36例肾结核中,21例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变形,且2例膀胱侧壁增厚。23例肾功能减退。25例肾皮质变薄。29例呈多发囊状低密度区且围绕肾盂排列,貌似"梅花瓣"状,1例为单发,10例增强延迟扫描见造影剂进入囊腔。18例各式钙化,其中肾自截1例。结论CT在肾结核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性,并能客观的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基础,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CT提示或诊断为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15例CT表现为阑尾增粗,壁增厚;26例表现为右下腹或盆腔炎性改变(如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肠周积液、蜂窝织炎、脓肿、腔外气体、淋巴结肿大、相邻肠管增厚、阑尾结石或粪石);6例盲肠末端有局限性增厚;4例右侧腰大肌影模糊。结论:CT诊断急性阑尾炎有独到之处,能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液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双侧发病14例,共40个病灶)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积液患者的CT及MRI表现,包括输卵管脓肿17例、输卵管积水15例、输卵管卵巢脓肿8例。结果输卵管积液呈弯曲管状、多房状或串珠状形态,尖端指向子宫角。输卵管积脓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5例显示液-液平面;输卵管积水以水样信号为主,3例T1WI呈等信号、DWI呈高信号。输卵管积脓CT密度较输卵管积水稍高,输卵管积水以水样密度为主。输卵管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管壁较厚、强化较明显、周围改变较显著。结论输卵管积液MRI有一定特征,容易和盆腔其它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4.
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CT对子宫内膜癌各期的诊断价值,讨论子宫CT扫描的技术问题。材料与方法 8例子宫内膜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且手术前1周内行CT扫描,其中4例加作增强扫描。它们的临床分期是Ⅰa期2例,Ⅰb期3例,Ⅲ期1例,Ⅳ期2例。CT测量子宫内膜增厚材料;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10mm,绝经后>5mm;子宫体增大标准:前后径>50mm。结果 Ⅰa期2例CT全部诊断正确(2/2);Ⅰb期3例中,1例CT诊断正确(1/3),1例因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体前后先径均正常,和1例因诊断时没有考虑子宫内膜增厚的指标,CT均诊断为未见异常(2/3)。Ⅲ期1例CT诊断正确(1/1);Ⅳ期2例中,1例CT诊断正确(1/2),另1例因没有充分认识子宫内膜增厚的意义,CT误诊为附件结核、大量腹水。结论 CT可以对子宫内膜癌作出比较理想的评价,保持膀胱的过渡充盈,保证子宫处于直立位置,以及子宫增强CT扫描均有助于提高CT对子宫内膜诊断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笔者报告10例胆囊癌,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根据胆囊癌的CT影像分为:肿块型5例;壁厚型3例;腔内型2例。伴有肝脏直接肿瘤侵蚀的6例;胆管扩张的6例;区域性淋巴结增大4例。对有关CT扫描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 T在自发性结肠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自发性结肠破裂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3例急诊CT平扫,9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获得图像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12例自发性结肠破裂C T表现为腹腔游离气体10例、肠系膜小气泡征5例、肠外粪块8例、破裂口显示3例、毗邻破裂口肠壁增厚水肿3例、弥漫性腹膜炎4例、破裂口周围局限性渗出9例、腹腔或腹膜后区积液5例。结论16排螺旋C T在诊断自发性结肠破裂上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和分析浸润型胃癌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在浸润型胃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2例浸润型胃癌患者接受了CT检查,经胃镜和/或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经动态增强或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结果 32例CT检出病变31例,29例得到正确诊断。根据CT主要表现,浸润型胃癌分为4型;胃壁局限性增厚型4例;弥漫性增厚型5例;局限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0例;弥漫性胃壁增厚合并胃腔缩窄型12例,强化方式为;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8/23);门脉期渐进性显著强化(25/31);平衡期病灶延迟显著强化(17/23)。其他表现,腹水8例,网膜侵犯和腹腔种植11例。结论 使用服水低张,螺旋CT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技术,CT在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对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应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经病理证实1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对其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结果:15例原发输尿管癌发生于下段7例,上段2例,中段1例,左肾盂、输尿管、膀胱同时受累2例,输尿管下段及膀胱同时发生3例。MSCT上表现为病变输尿管管腔内软组织块或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呈柱状,3例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影像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结论:MSCT容积扫描能清楚显示原发输尿管癌部位、范围,可进行肿瘤分期,是极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