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ob报道临床上呈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脑缺血症状,4周内症状完全消失,称为完全恢复性脑卒中(简称SFR)。近年来Millikan把3周内症状完全恢复的,此类病人称为可逆性脑缺血性神经障碍(简称RIND)。但脑出血病人神经症状4周内迅速恢复尚无报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脑缺血性神经障碍(Reversible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RIND)是指急性发作的局限性脑血流循环障碍,其局灶性脑缺血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而在3周内完全恢复。1975年Millikan首先提出这一临床诊断,以示与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和完全性中风(CS)区别。1979年杨氏等称之为完全恢复性脑卒中。1980年Loeb等又称其为延迟性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Protracted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PTIA)。鉴于国内类似报告尚少,我们将符合Millikan所述RIND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IA)是一个临床诊断范畴,它包括3个概念:(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3)完全恢复性脑缺血发作(SFR),作统计1987年收治的32例RIA病例,并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徐卫容 《华夏医学》2006,19(5):933-934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临床观察和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笔者对2005年1~12月我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25例继发癫痫的护理进行回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其中继发癫痫25例,发病率12.5%。25例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5~78岁。癫痫发作在脑卒中后2周内的15例(7例发作在24h内),发作自动缓解的有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有8例。脑卒中后2周后出现癫痫发作的有10例(迟发性癫痫),发作可长期反复出现。25例中单发性运动发作者9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5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史资料、发作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总结其临床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54例患者全部为继发性癫痫,46例(85.2%)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8例,包括脑梗死33例、脑栓塞5例,出血性脑卒中8例,包括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其余患者分别为脑外伤3例,脑肿瘤(本组病例中均为脑转移瘤)2例,代谢性脑病2例,颅内感染1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即大发作28例(51.9%),癫痫持续状态2例(3.7%),单纯部分性发作9例(16.7%),复杂部分性发作11例(20.4%),不能分类发作4例(7.4%),提示高龄继发性癫痫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最常见类型。3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迟发性癫痫(卒中2周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发生的癫痫)29例,早发性癫痫9例,其中1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而出血性卒中患者8例中,早发性癫痫5例,提示脑出血患者发病后48 h内继发癫痫者居多,原发病类型直接影响继发性癫痫发作时间。全部患者均有头颅CT或MRI资料,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出血、脑转移瘤等表现。结论:高龄继发性癫痫患者以脑卒中为发生率最高的原发病,病因明确,但原发病不同,发作时间不同。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发作类型、发作时间等给予相应的治疗。早期将抗惊厥治疗为重点,症状控制后也需要给予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进行维持,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以及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与癫痫发作时间的关系。方法:将接收的52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6例。对参照组实施拉莫三嗪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卡马西平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1.54%)明显低于研究组(8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早发性癫痫和晚发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率分别为76.92%和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15,P<0.05),晚发性癫痫患者与早发性癫痫患者在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33,P<0.05)。结论:联合使用卡马西平与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具有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与病情的缓解起到积极的作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产生与卒中类型以及发作类型关系密切,提高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为临床常见,本文对33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30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继发癫痫。261例脑梗塞患者中有26例继发癫痫,4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7例继发癫痫,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4例继发癫痫。37例继发癫痫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在25~82岁,平均年龄65.5岁。1.2 脑卒中后癫痫发生时间与发作类型脑卒中后2周内早期癫痫发作26例(其中10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脑卒中2周后迟发性癫痫11例;强直阵挛性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轻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中,验证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预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 分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前瞻性入组的发病24h内的轻型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3分]或TIA 患者。患者均在发病后3天内完成磁共振检查(必须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终点事件为90天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出现急性新发梗死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2018年2月~2020年1月,连续性入组392例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其中38例(9.7%)患者在90天内脑卒中复发。与非症状性大动脉狭窄且不伴新发梗死病灶的患者比较,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患者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复发风险显著升高 (16.7% vs 1.8%, HR=8.70,95%CI:1.31~57.78)。结论 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中,同时存在症状性大动脉狭窄和新发梗死病灶与早期脑卒中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9.
戴健  肖瑾 《安徽医学》2013,34(4):401-40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住院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观察TIA后2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TIA后32例(26.0%)患者于2周内发生脑梗死;在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P<0.05)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在语言障碍不伴肢体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高血压病、饮酒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CD2评分>3分、糖尿病、既往脑卒中史是TIA后2周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IA后进展为脑梗死与年龄≥60岁、单肢无力、症状持续时间≥10 min、糖尿病、ABCD2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病史、吸烟(P<0.01)、发作次数≥3次、颅内动脉狭窄≥50%密切相关;ABCD2评分>3分、糖尿病和既往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ABCD2评分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预测性,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可帮助临床医生评判高危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发生脑梗死;ABCD2评分法进一步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简称TIA)是脑卒中的特殊类型.是因局部脑组织缺血而致的短暂性功能障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且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TIA患者中风的危险明显增加。24~29%在5年内中风,通常半球TIA和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2年内中风将超过40%,相反仅有单纯眼球运动症状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及类型、有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头颅CT证实的脑卒中患者696例,随访其癫痫发作的情况。结果癫痫发生率为2.59%(18/696);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4%(9/42);脑出血9.93%(29/292);脑梗死4.97%(18/362)。82.1%的癫痫在发病后2周内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脑出血和脑梗死以部分性发作为多见。结论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一月内死亡率较未合并癫痫者高。  相似文献   

12.
脑肿瘤患者由于瘤内大量出血,引起症状突然恶化或呈脑卒中样发作,称为脑肿瘤性脑卒中简称瘤卒中。这样病人因其症状突然恶化或突然发病,增加了诊断的困难,有时很难与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相鑑别。甚至个别病例因误诊而造成治疗上的错误。我科自1958年3月至1963年8月经剖检或手术证实的脑肿瘤内大量出血的瘤卒中10例。兹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李艳明  谢菊生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74-276
目的观察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2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妥泰添加治疗20周以上,以治疗前12周的发作频率为基础,与评价前12周的发作频率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发作完全控制7例(13.4%),发作减少≥75例(26.9%),发作减少≥50例(21.2%),发作减少<50 例(38.5%)。单纯部分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无明显差别。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妥泰加用治疗成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 ischemic attacks),简称 TIA,是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数分钟至数小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其临床意义、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近年来已被广为重视并积极加以研究。国内报告尚少,现将材料所见33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资料与分析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33例年岁为34~77岁,平均58.24岁。二、症状表现:(一)劲动脉系统症状者计27例,其中偏侧肢体无力7例,单肢无力5例,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15.
潘公华 《浙江医学》2004,26(12):920-92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已成为成人尤其是老年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发病2周内)癫痫的临床危险因素,笔者收集了5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对在发病后早期继发癫痫的28例患者作一危险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495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5例脑卒中继发癫痫45例,占9.09%,且男性高于女性。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最多。皮质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质下,首次发作多在脑卒中3周内。结论当脑卒中累及大脑皮层或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时易继发癫痫。  相似文献   

17.
脑梗塞又称为完全性脑卒中,它属于缺血性中风的一型.缺血性中风分为四型:①TIA;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损伤(RIND); ③进行性中风;④完全性中风(脑梗塞).TIA和RIND指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或几周,然后完全恢复正常.进行性中风指症状和体征在数小时或数日内进行性加重.完全性中风指症状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峰之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梁学斌 《华夏医学》2001,14(2):144-145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根据发作时相可分为早发性 (发病 2周内出现癫痫 )和迟发性 (发病 2周后出现癫痫 )癫痫发作 ,后者排除了再发脑卒中的可能性。文献报道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生率为 4.4%~ 42 .8% [1 ]。笔者对在我院治疗的 8例患者进行初步分析 ,探讨其发生原因。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1997年 4月 1日至 1998年 10月 31日住院经CT、MRI或腰穿证实的脑出血 (CH)、脑梗塞 (CI)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 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3例经 CT证实 ,1例经 MRI证实 ;8例中脑出血 5例 ,脑梗塞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例。男性 5例 ,…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历时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TIA被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病例,约1/3发展为脑梗死。因此,了解和研究该类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可逆性脑缺血发作,一般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TIA指临床症征在24小时内消失,而传统上RIND指脑缺血性障碍在3周内完全恢复者。自CT扫描应用以来,对以病程时限为依据的诊断概念时有评论。本文就我科1986年8月~1988年1月间临床诊断为RIND且CTs有阳性发现者12例,另1例临床亦在3周内完全康复,但CTs示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