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患者,女性,31岁.因左腹股沟区疼痛1周于1997年8月10日入院.CT检查:左髋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质待查.8月16日行肿瘤切除植骨术.术后病理报告:左髋部软骨瘤,少数细胞恶变.术后未行特殊治疗.1998年4月初因左髋部疼痛3天就诊.X线检查:左髋臼溶骨性破坏.4月15日行左髋臼软骨肉瘤刮除,骨盆重建术.术后病理报告:左髋臼软骨瘤术后局部复发伴区域恶变.术后化疗3次.1998年6月行常规放疗,DT 5 000cGy.1998年8月4日因左髋部疼痛伴切口破溃2周入院.X线检查:左侧髋关节髋臼前及耻骨内可见部分骨质缺如,并有密度增高减低影.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5岁。左小腿酸痛半年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小腿上段内侧可扪及2.0cm×2.0cm骨性肿块,轻度压痛,皮肤温度不高,无曲张静脉。X光片示:左胫骨上端骺板内侧有一背向关节生长骨性突起,约0.3cm×2.0cm,基底宽。距骺板约2cm胫骨后内侧有偏心卵圆形病灶,大小约1.5cm×4.0cm,呈低密度透亮区,周缘轻度硬化,长轴与骨干一致。CT示:左胫骨上段内侧横断面圆形透亮影,无死骨、钙化,肿瘤侧皮质变薄。入院诊断:左胫骨上段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软骨瘤。常规术前检查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非骨化性纤维瘤刮除、骨软骨瘤切除。…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0岁.因左拇指外伤后发作性肿痛13年,于1995年7月入院.患者于1982年10月左拇指被压伤后,一周即愈,但至1985年及1988年曾发生其拇指肿痛,在当地按“左拇末节骨髓炎”行手术治疗,迄1995年7月肿痛再发作,达1月余,无明显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检查:左拇指末节肿胀、压痛,指间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皮肤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拇指末节髓腔内呈多囊性膨胀改变,骨质破坏区约2.0cm×1.2cm大小,于1995年7月17日在指根部阻滞麻醉下行左拇指末节病变刮除术,手术从髓腔内刮出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3岁.因"尿急,尿频,尿痛伴间歇性血尿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多次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疼痛以左侧下腹部为主,呈阵发性钝痛.疼痛发作时伴有间歇性肉眼血尿.自行口服消炎类药物后症状有缓解.入院前1周腹痛和血尿症状加重,查体:左侧下腹部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尿常规:肉眼血尿.膀胱镜检查因尿道狭窄失败.行盆腔B超:膀胱内不随体位改变的高密度回声影.X线片及盆腔CT检查均示左耻骨外生骨软骨瘤(图1,2).入院诊断:(1)左耻骨外生骨软骨瘤;(2)血尿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1岁。左足跟部时感不适30年,行走时加重,未经特殊治疗。体检:左足跟底部触及一核桃大硬性肿块,局部尤红肿,皮温不高,无静脉怒张,轻度压痛。X线摄片示左跟骨结节处有约2cm×1cm骨性突起,以粗短蒂与跟骨结节相连,顶端有半圆形钙化的软骨帽,向前下突出呈菜花状肿块(图1)。以跟骨结节骨软骨瘤(?)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6.
足距骨骨软骨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6 4岁。发现右足背内侧近踝处肿物 1年余 ,近1周感触痛就诊。查体 :肿物如枣大小 ,质硬 ,无活动 ,有触压痛。X线检查 :右踝正侧位片示右距骨前上方可见一约 12mm× 16mm大小骨性突起 ,其皮质与松质分别与距骨的皮质和松质相延续 ,顶部为密度不均的带状钙化影 ,局部软组织隆起 (如图示 )。术后病理证实为距骨骨软骨瘤。讨论 :骨软骨瘤多发生于四肢长管状骨 ,而发生于足部跗骨者实属罕见。骨软骨瘤分单发和多发两种 ,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单发者无家族史 ,一般无临床症状 ,造成局部畸形后才被发现。靠近关节生长者可引起功…  相似文献   

7.
应锦河  刘云建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4):1418-1418
例1,男,17岁.右()趾肿块2年,于1999年4月3日来院就诊.查体:右()趾远节背侧可见一2.0cm×2.0cm×0.5cm大小突出皮肤之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无压痛,质地硬,边界清楚且基底固定.肢端血供可,感觉正常.X片示:右()趾远节背侧骨干处见一2.0cm×2.0cm×1.5cm大小蘑菇状骨突出.入院后行趾甲拔除,包囊外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其上软组织与包囊无粘连,包囊周围无反应区,蘑菇状突出表面为烁亮的软骨帽.术后病理诊断:骨软骨瘤.随访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2岁。以"右前臂肿物6年,右手伸指伸腕无力,轻微疼痛1年"于2007年4月18日入院。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前臂上端掌侧隆起,不痛,逐渐肿大,且扪及包块,稍有压痛,生长缓慢。近2个月来生长较快,有轻微胀痛。入院时检查:左前臂上端掌侧隆起,扪及较深处有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因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半年前外伤致左踝部肿痛、活动不适,未作任何治疗.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踝部疼痛、活动不适加重,到当地县医院行X线检查示(图1):左距骨骨软骨瘤.故来我院就诊,拟"左距骨肿瘤,性质待定"诊断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软骨瘤的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检查19例骨软骨瘤,4例做CT检查,15例做X-ray检查.结果19例骨软骨瘤,多发者2例,单发者17例.长骨干骺端共计18例,其他骨16例.X-ray表现:骨性突起,以蒂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呈圆形或菜花状.CT表现:与骨皮质相连的骨性突起,以蒂、宽或窄的基底连于骨皮质,局部骨皮质可增厚,密度不均匀,可见软骨帽低密度影,无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CT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不但可以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显示软骨帽.  相似文献   

11.
患女,14岁,哈尼族,因左下肢胫骨肿块切除术后复发入院.患者于1996年7月无明显诱因感左下肢疼痛,活动后加重,1997年11月到当地地区医院就诊,行左胫骨下段肿块切除术,曾诊断为“骨肉瘤”,1998年7月原手术部位再次发生包块,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左小腿下部皮下胫骨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有一个1cm×2cm骨性隆起,压痛明显,表皮温度不高,无静脉曲张.左踝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步态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血沉21mm/h、ALP140u/L、LDH105U/L.左小腿X线片示胫骨下段骨干增粗变形,其间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溶骨性破坏区,骨皮质膨胀变薄,边缘锐利清楚,无骨膜及应,其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见图1).病理诊断为左胫骨下一步段造釉细胞瘤.手术切除胫骨瘤段9.5cm,取对侧骸骨10cm、腓骨14cm,行自体骨游离移植,以螺钉、钢丝内固定.术中切除标本病检结论仍为造釉细胞瘤(见图2).术口拆线后左下肢管形石膏固定后出院.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示:移植骨已有中量骨痴生长,内固定牢固(见图3).  相似文献   

12.
甲下骨软骨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又称甲下外生骨疣。我院于1979年至1985年共治疗7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5例,为1∶2.5;年龄最小者12岁,最大34岁,20岁以下者占多数;7例中5例发生于足拇趾甲床下。  相似文献   

13.
骨软骨瘤临床分单发与多发两类 ,多发性骨软骨瘤有遗传性 ,本院曾遇 3例 ,系同一家族的祖孙三代 ,现报告如下。例 1 ,男性 ,4岁。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右腕掌侧有枣样大小硬性肿块 ,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入院前 3个月肿块增大明显 ,无疼痛 ,腕及手指活动正常。家族史 :见图 1。体检 :右第 6前肋及右腕掌侧可触及硬性肿块 ,皮肤正常。X线表现 :右第 6、8前肋可见丘状骨性肿块 ,分别为 1 .0 cm× 0 .5cm;0 .5cm× 0 .5cm,结构与正常骨无异 ;右尺骨远端见半球状骨性肿块 3.0 cm× 4.0 cm× 5.2 cm;其长度几乎占据尺骨 1 /2。右桡骨远端 ,第四掌骨头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PG及OPGL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骨肉瘤、骨软骨瘤中OPG、OPGL的表达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骨肉瘤与骨软骨瘤OPG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骨肉瘤与骨软骨瘤OPGL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肉瘤中存在OPG高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成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者刘某,男,36岁.右小腿上端疼痛伴活动受限3周余主诉入院.3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小腿上端疼痛,活动时明显,外院行X线片示:右胫骨上端肿瘤.故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见:神志清,精神可,心肺腹查体(-),右小腿上段前内侧可见一约3cm×3cm大小质软包块,界限不清,皮肤温度较高,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及骨擦感,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末梢血运及感觉正常.  相似文献   

16.
骨化性纤维瘤多见于颌骨,四肢长骨很少发生且容易误诊.作者于1995年曾治疗2例,现报告如下:例1 患女,17岁.因右胫前隐痛7年,加重伴局部隆起2月,拟“低毒性感染”入院.无发热及局部急性发作史.检查:右胫骨中段前方局部隆起,轻压痛,表面无红肿及血管怒张,皮温不高,膝关节活动正常.右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x线片示右胫骨干中段前侧皮质内偏心性空泡样溶骨性破坏区.病损沿骨纵轴发展,长约6cm,厚约1cm.骨皮质增厚约1.5cm,内有4~5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光区,边缘锐利,最大的病灶约0.3cm×0.5cm,最小的约0.2cm ×0.3cm,无骨膜反应.行病灶凿除术,术后病检报告为骨化性纤维瘤.例2 患男,8岁.发现右小腿前侧包块3月余,拟“纤维结构不良”入院.检查:右小腿中部前内侧局部隆起,表面无红肿及血管怒张,皮温不高,质地呈骨性感,无压痛.x线片示右胫骨干中段前内及后外侧皮质内偏心性多房性溶骨性破坏.病损沿骨长轴发展,骨皮质呈梭形膨胀.病灶约2cm×3cm及 1.5cm×7cm大小,边缘锐利,并有不规则致密条索或小斑点状骨化影,髓腔压缩变窄,无骨膜反应.行开窗刮除  相似文献   

17.
1956~1997年,共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的骨肿瘤和瘤样病变1262例,其中我院骨科921例,贵州省兄弟医院341例,现统计分析如下:1 统计分析结果1.1 良性骨肿瘤1262例中,良性骨肿瘤680例(53.88%).其中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13:1.以骨软骨瘤最多,其余前6位的顺序为:软骨瘤、骨瘤、骨样骨瘤、骨化性  相似文献   

18.
患女,41岁,因双侧腋部隆起16年,并左腋部肿物2个月于1997年3月入院.患者于16年前妊娠期间发现双侧腋窝前下部逐渐隆起,哺乳期肿大至鹅蛋大小,中央有米粒大小的开口溢乳汁样液,哺乳期结束后隆起缩小到荷包蛋大小,溢液消失.迄入院前2个月,左侧隆起再次增大,内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生长较快,现约蛋黄大,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两侧腋窝前下部明显隆起,其左、右侧分别为9cm×9cm×8cm,8cm×8cm×1.5cm,均无色素沉着,无乳头,而左侧隆起内可们及一直径约2.5cm圆形肿物,质较硬、边界清、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双侧乳腺未见异常.B超提示:左侧乳腺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入院后初诊为双侧腋部副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多发性血管球瘤罕见,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而导致不当的治疗。病例报告男,16岁,生后即有左胸壁、臀部及右肘前肿物,随年龄逐渐长大、并增多。于1984年7月31日临床诊断为多发性血管瘤入院。体检见左胸壁肿物8×4cm,右肘前肿物4×2cm,左臀部有直径0.5、0.6及0.7cm的肿物三个,左耳前直径0.8cm的肿物两个,左股外侧直径0.2cm的肿物10个。各肿物均自皮肤稍隆起,质软,青紫色,稍压痛。既往健康。内科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无家族肿瘤史。于84年8月7日及17日分别切除左胸壁及右肘前肿物。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肿物切除标本分别为9×5×1.5cm及4.5×2×1cm,无包膜,边界不清楚。切面暗紫色,质软,可见小而不规则的腔隙,有血液溢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情况:患者女,17岁。左足跟部肿胀、疼痛8个月,因行走疼痛逐日加重于1990年4月25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躯干、四肢除左跟部肿痛外,外观与活动无异常,膝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左足跟外侧轻度局限性隆起,肿胀范围约6cm×6cm,软组织肿块无扪及;跟骨内、外侧压痛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