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影像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17例行肝动脉造影,9例行下腔静脉造影.7例行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结果通过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几种影像学检查相互印证而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42例,其中下腔静脉癌栓者36例,下腔静脉狭窄者6例.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BCS者成功地施行了下腔静脉内介入治疗,腔静脉压力阶差由术前的(2.5±1.2)kPa降为(0.8±0.2)kPa.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CT、MRI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合并BCS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合并BCS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其传统治疗方法为门体或肠腔分流术,近年介入放射学技术已成为治疗BCS的常用方法.目的总结11年期间以介入技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以介入技术治疗138例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介入治疗方法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置入支架和经导管清除血栓.以血管造影表现和压力变化评价即刻疗效,以症状显著改善或消除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行超声检查,部分复查CT和CT血管造影(CTA).结果肝静脉阻塞多为膜性阻塞(60.1%).同时存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者占25.4%,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占8.0%,肝静脉血栓形成占5.1%.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1%.单纯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28例(20.9%),球囊扩张后向狭窄段置入支架106例(79.1%).介入开通阻塞后,肝静脉压力从(36±9)cm H2O(1 cm H2O=0.098 kPa)降至(18±7)cm H2O.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成功者术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32例术前以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者术后未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复查内镜示静脉曲张程度减轻.术后随访118例,均生存,其中9例(7.6%)临床症状复发,经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区狭窄,开通再狭窄成功6例.结论介入放射学技术,如PTA、置入支架和经导管清除血栓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髂外动脉狭窄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经皮血管成形术 ( PT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1 999~ 2 0 0 1年 ,我院对 5例髂外动脉狭窄患者行 PTA及支架置入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4~ 5 7岁 ,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行患侧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并对狭窄处实施PTA,术后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抗凝治疗。结果在动脉造影中,4例患者显示有狭窄,血管直径50%。在28例狭窄50%的患者中,23例(82.1%)进行了PTA。11例(47.8%)患者在腘下主干施行PTA,10例(43.5%)在股腘及腘下主干施行PTA。2例(8.7%)患者在近端主干施行PTA。PTA之后,患肢动脉血液灌注获得明显的改善。3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2例成功进行了第2次PTA。1例(4.3%)患者行踝上截肢术。结论作为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微创治疗方法 ,PTA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糖病患者的局部缺血性足溃疡。对于足部血管再生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张晶  何菊  杨森  赵子源  李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6):471-473,47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杂交手术治疗ASO多节段复杂病变,患者21例,切开股总动脉行髂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内膜切除术(TEA)4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膝下动脉PTA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2例,股总股浅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3例,股浅动脉TEA+腘动脉PTA+膝下动脉PTA3例,先行膝下动脉远端流出道的PTA治疗,而后同期进行股腘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术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复查由0.31升至0.66(正常值0.53~0.91)。分别于术后3,6,9个月及12个月进行Ⅰ期临床评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11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再狭窄,1年通畅率90%(18/2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安全、创伤小及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行多血管x线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102例,平均年龄(77.6 ±12.3)岁,怀疑冠心病,经股动脉途径在一次检查中,先后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左心室, 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94例患者在一次检查中,先后行选择 性左、右冠状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左心室造影(5次注射造影剂),有的还追加了选择性肾动脉、髂动脉及下肢 动脉造影。平均造影时间(72.3±32.8)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21.3±13.2)min;平均消耗造影剂(170.7± 40.2)ml。仅3例(3.2%)术后出现皮下血肿,无严重合并症,肾功能无明显改变;(2)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 窄89%,颈动脉狭窄59.4%,肾动脉狭窄29.4%,下肢动脉狭窄22.6%。结论:高龄老年一次性完成冠状动脉及周 围血管的多血管造影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提高多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0 T 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辅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治疗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BCS患者,接受3.0 T MRV检查,并在此成像指导下行DSA下介入治疗。结果 MRV检查下腔静脉闭塞端危险交通支和闭塞端形态显示率分别为7.5%和25.0%,显著低于DSA检查的40.0%和60.0%(P<0.05),对肝静脉各支(右、中、左)和副肝静脉显示率分别为95.0%、80.0%、75.0%和52.5%,显著高于DSA检查的40.0%、35.0%、30.0%和17.5%(P<0.05),对下腔静脉节段狭窄、下腔静脉闭塞、下腔静脉膜性带孔和血栓显示率与DSA造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21例(17.5%)经股静脉入路,63例(52.5%)经右股静脉和右颈内静脉双向入路,3例(2.5%)经皮肝穿刺肝静脉联合颈内静脉双入路,33例(27.5%)经右颈内静脉入路。结论 采用3.0 T MRV检查能清晰地显示BCS患者血管阻塞情况,弥补DSA造影的不足,对介入诊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兔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30只高脂喂养—球囊损伤新西兰兔胸腹主动脉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及PTA后再狭窄模型,分别于PTA术时及术后1、3、6个月行主动脉血管造影及IVUS显像检查,观察血管腔形态、狭窄度以及两种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与PTA术前比较,PTA术后6个月IVUS以及血管造影检测到腹主动脉管腔明显狭窄(P≤0.05或P≤0.01),IVUS检测到狭窄度较动脉造影组更为明显(P≤0.05).IVUS对钙化斑块、偏心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管造影(P≤0.05).结论 IVUS可准确测量血管腔的狭窄程度,确定血管腔内斑块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0引言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HV)或肝段下腔静脉(IVC)阻塞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共同的主要病因是血栓形成和膜性狭窄.BCS一旦形成,罕见自行缓解的病例,病情常进行性发展,因此BCS应尽早治疗.由于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主要采取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自1974年日本学者用于治疗BCS以来,技术渐成熟,是当前BCS治疗的热点,操作简便,安全,创伤性小,并发征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疗效肯定,已成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1适应征IVC各种膜型和节段型或闭塞及肝静脉入口狭窄或闭塞均可采用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E…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临床特点,提供该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59例BCS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水肿17例,占28.8%,腹胀15例,占25.4%,腹胀伴双下肢水肿7例,占11.9%,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率可达100%.5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出院转归治愈23例,好转30例,未愈2例.结论:BCS的临床表现繁杂,极易误诊误治,对高度怀疑本病者,应行彩超多普勒血管检查和静脉造影进行确诊,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介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长微球囊导管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TA)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CTA(23例),MRA(16例).26条患肢小腿3条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完全闭塞,19条患肢1条血管狭窄2条闭塞,5条患肢1条血管正常(腓动脉)2条闭塞,6条患肢2条血管狭窄1条闭塞.利用在治疗过程中对血管损伤小的长微球囊导管对小腿3条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PTA治疗.球囊的长度选择80~120 mm,直径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或小于0.5 mm,扩张时间为3~5 min.术后进行血管造影复查,如有狭窄再次进行球囊扩张.结果 56条患肢完成PTA的有52条(92.9%).47条(83.9%)患肢远近血管的再通达到足部,踝肱指数(ABI)术前、术后分别为0.37±0.15和0.88±0.16,9条(26.5%)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再次成功进行血管成形治疗.结论 利用长微球囊导管进行PTA是治疗糖尿病性小腿动脉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磁共振(MRI)在布加氏综合征(B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BC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BCS患者,对56例进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及MRI血管成像(MR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探究MRI在BCS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确诊结果显示7例Ⅰa型、3例Ⅰb型、2例Ⅱ型、44例Ⅲ型,DSA检查诊断作为金标准,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97支肝静脉(HV),广泛堵塞14支,开口堵塞83支,开口狭窄22支,开口闭塞61支(节段性闭塞39支,膜性闭塞22支),开口膜性病变而不能区分开口为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25支,管腔及开口正常10支。MRI确诊52例患者共显示32支副肝静脉(AHV),52例患者均形成肝内侧枝循环,所有患者均发生肝实质改变,其中41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15例不均匀强化,4例中心性强化,2例肝癌。结论 MRI在BCS的诊断中能够准确进行分型,准确显示HV病变、肝实质改变和肝内外侧枝循环,正确率较高,能够为BCS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血管成象评估透析患者血管通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象(muh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SCTA)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通路狭窄情况,为手术修复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提供指导。方法:采用TOSHIBA16层螺旋CT,对19例临床拟为血管通路功能不良的MHD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对侧肢体外周静脉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注射速度3ml/s,造影剂总量50~100ml。注射后延时25~30s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采象,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象和曲面重建技术对图象数据进行处理和三维重建。结果:MSCTA配合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得空间分辨率很高的透析血管通路全景图,包括动脉流人道、吻合口和静脉流出道,血管走行情况和狭窄部位均获得清晰显示。检查发现内瘘吻合口狭窄4例;静脉流出道狭窄10例16个部位,其中4例形成明显静脉侧支循环;前臂内瘘局部扩张6例;锁骨下静脉狭窄3例;头静脉汇人锁骨下静脉处狭窄1例;上腔静脉狭窄1例。根据MSCTA的结果,对8例患者进行了动静脉内瘘手术修复,4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导PTA,手术直视和DSA证实了MSCTA诊断的准确性,手术和PTA干预的短期效果令人满意。结论:MSCTA是一项评估透析血管通路的先进手段,具有无创伤、成象迅速、高清晰度等优点,能全面、准确地评估MHD患者内瘘情况,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刘迪  涂明义  郭宏伟  皇甫留杰  郑明 《内科》2014,(2):158-159,14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13例(10.83%),动脉硬化性改变24例(20%),血管狭窄或闭塞78例(65%),非动脉硬化性改变5例(4.17%),其中烟雾病3例,动脉夹层2例。颈内动脉系统的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或闭塞为主。结论颅内段血管狭窄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狭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建议TIA患者早期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项军  李玺  王岩  梅健  刘成  何凌宇  王颖  屈健 《山东医药》2009,49(35):19-2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经造影确诊的2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型完全闭塞型BCS患者,采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或国产Inoue球囊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其中闭塞段穿刺过程中综合运用直接穿刺技术、导管挤钻技术、逆向穿刺技术、双向穿刺技术、导丝轨道技术。PTA前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及血液动力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成功穿通闭塞段并行PTA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技术成功率为88.5%;15例置入下腔静脉支架。术后闭塞段下腔静脉内径为(19.20±6.21)cm,下腔静脉压、下腔静脉至右房压力阶差显著降低,右心房压显著升高;随访1~5a复发3例。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CS安全、有效,综合应用各种穿刺技术及合理选择球囊导管类型、直径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又称持续性三叉动脉或原始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在成年人脑血管造影中发现率为0.1%1.0%。现报道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特殊类型PTA伴多发脑动脉狭窄和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主因发作性头晕1周,于2012年7月16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休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疑似冠心病或急性、慢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肾动脉造影,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7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腹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79例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30%)发生率为28.7%;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75例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30%)的发生率为34.3%;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的104例患者中,20例有肾动脉狭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肾动脉狭窄的机率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脉压、血肌酐及冠状动脉狭窄积分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相关预测因素.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应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以尽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和分布.方法 选择发病12 h以内中度至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颅CT排除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部位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152例患者,平均 58岁,其中男性118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500±160)min.头颅CT显示陈旧性梗死灶57例,可疑低密度2 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102例患者有血管狭窄或闭塞.50例(33%)血管造影正常.基底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24例(16%).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应当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选择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最近,随着超声波检查方法的发展,小的肝占位性病变被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加,但与其它影像诊断法不一致的病例也在增加。本文报道了对20例直径<2cm、结节数≤2的患者作超声波检查、血管造影检查、组织学诊断不一致的结果。结果:(1)超声波检查(+)、血管造影结果(-)的13例之中7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股动脉血管闭合器(VCDs)的围手术期及中长期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6月~2009年10月接受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或)血管成形术的患者10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压迫止血组(369例)和VCDs组(709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另选2004年3月~2009年10月行髂动脉造影并使用VCDs、术后3个月后再次穿刺同侧股动脉并行髂动脉造影的患者92例,评价VCDs的中长期安全性。结果股动脉穿刺术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7%。与压迫止血组比较,VCDs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1.6%vs 0.3%,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并发症与性别、血压、体重指数使用VCDs和积极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无关。92例患者中,2次髂动脉造影间隔中位数为232 d,使用VCDs后复查髂动脉造影,狭窄发生率为3.3%,但均无下肢缺血症状。结论 VCDs的围手术期及中长期安全性较高。造影随访发现,使用VCDs后存在一定的狭窄率,但其发生率较低;且无下肢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