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性疾病 ,治疗的主要手段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但少数难治性ITP对激素疗效不佳 ,治疗十分棘手。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1999年 7月 ,用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静脉冲击治疗 10例难治性ITP ,观察了其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 ,结果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10例难治性ITP均为住院患儿 ,诊断符合第三届全国血液学会制定的ITP诊断标准[1]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18月至 11岁 ,中位年龄 6 .5岁 ,病程最短的 5个月 ,最长的 3年 ,急性型 1例 ,慢性型 9例。 10例在外院或本院均经…  相似文献   

2.
将我院1999年~2001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住院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最小年龄13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36 .9岁 ,男9例 ,女23例。类型 :急性型2例 ,慢性型30例。1 2临床表现 :脾肿大者12例 ,占37 .5 %。每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以皮肤紫癜为最多见 ,其次是鼻鼻丑和牙龈出血 ,紫癜以针尖大小点状及片状瘀斑为主 ,分布不均匀 ,无规律性 ,以四肢远端为甚 ,轻者仅少量皮下出血 ,重者发生失血性休克。仅一个出血部位者5例 ,两个部位以上因27例 ,其中5个部…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已婚。1999年10月19日就诊,患者胸部及四肢出现粟米样大的出血点已16年之久,时断时续咯血8年。自12岁时,即出现周身有小红点,胸部及四肢较多,并时常出现鼻(?)、齿(?)。有2次由于(?)血过多,曾昏迷不醒,即去某医院诊治。诊断“紫癍病”,经注射抗坏血酸,维生素K出血稍减,出血点减少,但不能巩固反复发作。于1996年因大笑而引起大量咯血约1痰盂半,时间达3小时之久。以  相似文献   

4.
张延顺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57-135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大多与免疫相关。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对住院严重的ITP6例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过去治疗主要应用皮质激素,但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国外报道口服大剂量维生素 C(Vitc)治疗 ITP 取得了一定疗效。我院自1993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α-干扰素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5例,应用α-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1次/d,共12d为1疗程,之后300万U,皮下注射,每周2次,维持〉2个月。观察血小板计数,PAIgG,T细胞亚群,肝肾功能等。结果15例患者中显效5例(30%),良效8例(50%),进步1例(10%),无效1例,总有效率90%。结论α-干扰素应用于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尤其是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致其减少并引起出血性疾病.目前多数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血液系统常见病,临床以出血症状为主,可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咯血、吐血、尿血等.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的“血症”范畴.2008年3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李立春  朱红 《云南医药》1989,10(6):363-365
本文报告1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4个月至10年,血小板回升情况的观察,认为疗效满意。讨论了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过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儿童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少数儿童及成人病例治疗效果不佳 ,反复发作 ,更有因严重出血 (尤其是颅内出血 )而死亡者。因此 ,如何改进对ITP的治疗和出血危象的抢救是急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现报告我们 1 992~ 2 0 0 1年间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HIVDM)治疗ITP 2 1例的临床情况。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ITP2 1例中 ,男性 9例 ,女性 1 2例 ,年龄 1 3~ 4 7岁 ,均经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确诊 ,符合 1 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 ] ,病程5个…  相似文献   

11.
钱珂  秦锡虎  邱国强 《江苏医药》2006,32(3):210-211
目的研究选择素的表达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激素治疗ITP23例中,13例疗效不良者为A组,10例疗效良好者为B组;另8例肝硬化脾亢者为C组,15名健康献血者为D组。抽全血用ELISA法检测可溶性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L-选择素(sL-selectin)、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P-selectin)及L-选择素(L-selectin)。结果血小板计数,A组为34.2×109/L,B组35.6×109/L,C组56.3×109/L,D组166×109/L。A组sE-selectin水平为53.1 ng/ml,明显高于D组(28.3 ng/ml,P<0.05);B组为21.2 ng/ml;C组61.8 ng/ml,也高于D组(P<0.05)。A组sP-selectin水平上升(15.3 ng/ml),高于B组(3.2 ng/ml,P<0.01)和D组(10.9 ng/ml);A组sP-selectin/Plt显著高于D组(6.9 vs 0.6fg/platelet、P<0.01);B、C组P-selectin低于D组,但sP-selectin/Plt却高于D组。A、B、C 3组sL-selectin、L-selectin水平与D组无明显差异。结论P-selectin、E-selectin参与了ITP时血小板破坏的病理过程,sE-selectins、P-selectin/Plt明显上升的ITP患者激素治疗效果可能较差,白细胞的活化与否和ITP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ITP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4例ITP婴儿以男婴为主,男:女=3.96:1;年龄以6个月以下多见(74.6%)。临床多表现为发病急,出血症状轻,但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见(69.4%)。发病前有感染史57例(42.5%)。血小板抗体检查阳性率52.7%。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51.7%)明显高于EB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93例,有效率达88.2%。结论婴儿ITP大多发病急,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数有病毒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5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3组,试验1组(12例):应用rhTPO联合达那唑;试验2组(8例):单用rhTPO;对照组(15例):单用达那唑。结果试验1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6(1~15)×109/L;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为97(43~136)×109/L(P<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开始治疗后28 d,血小板计数降至48(22~76)×109/L。试验2组: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6(2~13)×109/L;治疗后第14天,血小板为93(33~152)×109/L(P<0.01),第28天血小板计数降至32(12~44)×109/L。试验组近期有效率为80%,其中显效9例(45%),良效7例(35%)。30%患者使用TPO达有效的平均时间为7 d,达峰值为13 d。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73%,其中显效6例(40%),良效5例(33.3%)。第14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治疗难治性ITP安全、有效,rhTPO联合达那唑比单用达那唑起效快,能更好地控制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毒副反应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方法19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口服环孢素A,剂量为3mg·kg-1·d-1。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结果良效14例(73.7%),显效4例(21.1%),无效1例(5.2%)。使用环孢菌素后18~74天(43.7±13.5天)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14例良效患者血小板升为正常的时间为36~105天(68.6±19.4天),4例显效患者血小板达到最高的时间为57~95天(71±17.3天)。3例良效患者停药后复发,复用环孢素A仍然有效。复发患者及3例显效患者用小剂量环孢素A维持。部分患者出现轻微副反应。结论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良好,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5例ITP患者术前均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质激素依赖,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脾切除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 15例ITP患者LS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30~120mL,手术时间60~150min。术后1年完全显效10例,2例部分显效,总有效率为80.0%(12/15)。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剂量为1.0g/(kg·d),共用2d,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300—500mg/(kg·d),共用5d,观察血小板(PLT)上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明显临床疗效,作用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剖宫产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25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剖宫产孕妇作为观察组;28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选择性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过治疗提高血小板计数后,及时地剖宫产分娩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VP方案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6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P方案组(A组)21例:以长春新碱2mg缓慢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6周,以后每2周1次,共4次,同时联用强的松口服1mg/(kg.d),有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停用;HDIVIG组(B组)35例:给予IVIG0.4g/(kg.d),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VP方案和HDIVIG方案治疗ITP均取得一定疗效,其中HDIVIG方案疗效优于VP方案。  相似文献   

19.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等为特征。目前脾切除仍是二线治疗的首选,但难治性ITP的治疗目前仍十分棘手,近年来,针对巨核细胞分化成熟障碍而采用促血小板生成剂和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等逐渐应用于治疗难治性ITP。本文综述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治疗难治性ITP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