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不自主、反复、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现代医学运用各种神经阻滞剂(神经抑制性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保守治疗或者神经外科治疗[1]。  相似文献   

2.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表现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可伴多种行为和情绪异常,临床分类主要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和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近年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运动和/或发声抽动,可伴多种行为异常,根据病程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和发声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与神经递质失衡、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以钩藤郁金汤治疗抽动障碍患者7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16-16
一过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  相似文献   

5.
黄璟  张雪荣  陈爱明 《光明中医》2022,(12):2220-2222
抽动障碍是常见于儿童以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多发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并可伴其他行为异常症状,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学习。脏腑点穴推拿法不用服药,无痛苦,患儿依从性好,能明显改善儿童抽动障碍相关症状,疗效佳。  相似文献   

6.
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随意的、突然发生的、快速的、反复出现的、无明显目的的、非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王烈教授认为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在于脑、肾不足,发病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治疗上应注重安脑滋肾,治病求本,同时强调家庭精神调护,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儿抽动障碍(tie disorder,TD)是儿童时期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搐及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大量研究表明,抽动障碍临床发病有增多的趋势,笔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m给予心理干预及积极的药物治疗60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Ti cdisorders,TD)是指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和(或)发声为特点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1]。慢性抽动障碍(CTD)属于抽动障碍的一种,以病程超过1年,抽动与发声不同时出现,但可相继出现的单一形式抽动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瑞华 《光明中医》2010,25(8):1387-1388
<正>抽动障碍临床上主要分为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可发生在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症状特点是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表现为眨眼,耸肩,清理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抽动障碍(ID)共患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为ADHD伴ID共患儿童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哌甲酯加氟哌啶醇药物治疗.治疗前填写ADHD评分量表及YGTSS量表进行初始评价,连续治疗6周,每周评价1次,取初始评价与治疗6周后的末次评价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HD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和复杂性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改善ADHD各分量评分差值及YGTSS量表分量评分差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共患抽动障碍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注意缺陷、运动及发声抽动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抽动障碍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短暂性TD)、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慢性TD)、Tourette综合征(TS).以不自主的、反复的、突发快速的重复、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为特征.多起病于2~12岁,部分患儿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属中医"肝风""筋惕""瘈疭""痉病"及"慢惊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心肝亏虚、虚风内动型,肝肾阴虚、阳亢风动型,痰火扰心型以及肝郁脾虚型4个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抽动障碍3个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痰火扰心为主(P<0.01),慢性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肝郁脾虚为主(P<0.01),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患儿的证型以心肝亏虚、虚风内动为主(P<0.01)。结论:抽动障碍的不同亚型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抽动障碍的诊断分型对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抽动障碍(TD)又称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等,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的综合征。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症状。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平肝化痰免煎颗粒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的肌肉抽动伴发声为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未经及时治疗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僵蚕、全蝎、蝉蜕是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虫类药物。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认为其具有熄风镇痉、疏风止动、调畅气机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支持该类药物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等途径治疗或预防抽动障碍。本文对僵蚕、全蝎、蝉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中西医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抽动障碍是儿童时期起病的以运动抽动或(和)发声抽动为主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多伴有多动,强迫,抑郁等症。好发于2-18岁,中医无确切的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于"慢惊风""筋惕肉膶""梅核气""郁症"等范畴。其临床有如下特征。1症发多端,形式多样1.1抽动起初大多以头面部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渐至四肢及躯干。抽动形式可从一种变化成另一种,也可在原有的抽动上增加新的抽动,抽动频率和强度随疾病发展呈波动式变化,遇精神紧张、情绪刺激等抽动加重,安静及入睡抽动减轻或消失。在短  相似文献   

16.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TD病程不一,可呈短暂性或慢性,甚至持续终生。本课题组前  相似文献   

17.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及少年时期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突然发作、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群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本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易于波动反复,病程较长,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因此,该病的复发情况是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高度关注的焦点与难点问题之一。作者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四个数据库,从中、西药药物因素以及非药物因素(包括病程、病情、自身体质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甚至季节因素等)角度,梳理总结了儿童抽动障碍的复发情况,以期为减少该病的复发、提升总体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尹沫淋  杨江 《江苏中医药》2023,55(12):22-25
抽动障碍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点的疾病。“形神合一”观认为,作为先兆的感觉异常是患儿“神机”改变的重要体现。在以“五脏-五官-五体”为核心的感觉系统基础上,五脏“神机”的变动被认为能够造成五官、五体感觉的异常,从而导致抽动。因此,在治疗感觉性抽动时,应注重以“调神”为主。通过养心安神、宁肺藏魄、调脾定意、平肝宁魂以及滋肾固志,调节五脏“神机”,缓解五官、五体的感觉异常,从而治疗抽动障碍,发挥“调神”以“摄形”之目的。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9.
局部针刺治疗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局部针刺治疗运动抽动为主的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19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114例)、西药组(82例)。针刺组以局部针刺治疗,西药组口服硫必利片。采用耶鲁抽动障碍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进行评分,判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YGTSS运动抽动评分明显改善;针刺组与西药组显效率分别为90.4%和8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西药组治疗短暂性抽动(TTD)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3.3%(P0.05),针刺治疗TTD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针刺组3种不同类型的TD疗效分别为100.0%、88.2%、84.2%,针刺治疗TTD疗效优于慢性多发性抽动(CTD)及抽动综合征(TS)(均P0.05)。结论:针刺与药物治疗TD的总体疗效相当,但针刺治疗TTD的临床疗效优于药物治疗,针刺治疗TTD的疗效也优于针刺治疗CTD及TS的疗效,说明及早干预治疗效果理想,有可能防止病情发展为CTD或TS。  相似文献   

20.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核心症状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常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等共患病。随着抽动障碍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发病率的逐年增长以及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局限性的显现,从中医角度综合治疗TD合并ADHD成为临床的迫切需要。王俊宏教授长期致力于儿童抽动障碍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疗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阴阳失衡、脾虚肝旺的病机角度入手,以期为中药治疗TD合并ADH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