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肺结核单发厚壁空洞(空洞壁厚度大于3 mm) CT 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空洞,后经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标准为肺组织标本显示上皮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经抗结核治疗后肺内病变吸收.结果:18例肺结核患者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8 ~ 66岁,平均50.6岁;病程0.5 ~ 18个月,中位病程2个月.肺结核患者中发热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6例,胸腔积液5 例,心包积液3 例;胸部CT示空洞直径2 ~ 4 cm、空洞壁厚度5 ~ 15 mm.11例空洞外缘呈分叶征、毛刺征;7例空洞内缘不光滑;5例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胸廓骨质破坏.结论:对病程短、发热及淋巴结大、CT表现为单发厚壁空洞的患者应排除肺结核.  相似文献   

2.
白玉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58-8858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31例,肺结核空洞20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 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 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相似文献   

3.
本搜集1990年以来经手术、活检等病理证实而影像学误诊的周围型小肺癌24例,其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例1,男,48岁.因"误吸缝衣针10余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CT检查:左下叶背段示类圆形囊腔(图1A),大小约6.0 cm×4.8 cm,略不规则,分叶状,内见分隔,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最厚约2m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肺癌CT漏诊原因及体会,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肺结核患者并发肺癌在初期漏诊肺癌的临床症状及CT影像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咳嗽咳痰52例,其中刺激性咳嗽17例、咯血16例、消瘦23例、声音嘶哑8例、血性胸腔积液13例,肺结核和肺癌发生于同一肺叶23例,不同肺叶42例.周围型肺癌56例,中...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洞是肺部疾病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多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均可形成空洞,鉴别诊断困难.周围型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并发空洞.本文就空洞的定义及其病理基础、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在肺部空洞性病变诊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CT扫描已成为临床诊断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的常规检查,有文献报道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可达100%,但仍有误诊的情况。现就我院2001年8月~2004年7月螺旋CT检查诊断为肺癌,后经手术病理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方法证实为其他疾病的12例分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肺炎性肺癌和93例渗出为主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对两组年龄、临床症状和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年龄来看,肺癌组平均年龄(60.6±12.4岁)大于结核组(54.0±18.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症状来看,结核组发热和盗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肺癌组,而肺癌组胸痛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核组(P均<0.05);两组咳嗽、咳痰及咯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CT表现来看,结核组单发实变影35例(37.6%),多发实变影58例(62.4%);肺癌组单发实变影35例(41.7%),多发实变影49例(58.3%),两组在实变影数目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发实变影中,结核组左右肺分布大致相同(54.3% vs 45.7%),而肺癌组以右肺多见(71.4%);结核组单发实变影以上叶多见(71.4%),而肺癌组单发实变影以下叶多见(62.9%)。实变影密度不均者以肺癌组多见,且肺癌组实变影平扫CT值(25.7±9.5HU)低于结核组(29.6±7.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与肺癌组充气支气管征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97.8% vs 96.4%, P>0.05),但肺癌组以枯枝型多见(74.1%),结核组以青枝型多见(63.7%)(P<0.05);结核组实变影中含气腔隙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肺癌组(76.3% vs 53.6%,P<0.05),但是肺癌组含气腔隙内常见分隔(66.7%),结核组含气腔隙内多无分隔(77.5%)(P<0.05);肺癌组磨玻璃密度影的出现率显著高于结核组(55.9% vs 86.9%,P<0.05),而结核组伴随结节影的出现率显著高于肺癌组(62.4% vs 46.4%,P<0.05),两组胸腔积液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性肺癌与渗出为主型肺结核在年龄、临床症状及CT表现方面均存在差异,当实变影密度较低且不均,其内出现枯枝型充气支气管征及有分隔的含气腔隙,同时存在磨玻璃密度影时需高度警惕肺炎性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球误诊为周围性肺癌23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菲  孙彦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07-8207
目的探讨肺结核球与周围性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肺结核球CT误诊的原因,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肺结核球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结核球和周围性肺癌都有一些特征性影像学特点。结论提高对肺结核球和周围性肺癌的影像学特征认识,才能有效地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34例肺部单发球形病变的CT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肺部单发球形病变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34例误诊的肺部球形病变中包括10例结核,分别误诊为炎性病变3例,肺癌7例;10例肺癌,分别误诊为炎性病变6例,结核2例,另外2例定位为胸壁病变且其中1例误诊为炎性病变;11例炎性病变,分别误诊为肺癌9例,结核2例;2例肺囊肿、1例错构瘤均误诊为肺癌.结论 合理的检查方法,全面综合的分析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可最大限度降低肺部球形病变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CT表现.结果 本组周围型肺癌中腺癌11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3例,类癌1例.右肺上叶3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5例,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5例.结论 CT是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有时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进行分析,积累此疾病的CT诊断及减少其误诊的经验.方法 对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的较典型CT表现为:病灶多位于肺野外周,形态多样,边缘见毛刺或棘状突起(桃尖征);病灶内见不规则钙化影或小空洞;病灶边缘可见尖角状粘连(尖角征)及刀切样改变;肺门及纵隔内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明显;动态观察,病灶长时期无变化,少数病灶经治疗后可缩小.结论 掌握肺炎性假瘤的较典型CT表现并充分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肺炎性假瘤影像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源双能量CT的优化CNR技术及物质分离技术对中心型肺癌肿块与远端肺不张组织的鉴别能力。方法 采用单源双能量CT对27例中心型肺癌伴肺不张的初治患者行平扫、增强后30 s及90 s单能量扫描。获取优化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分析肿瘤及远端肺不张区域的碘浓度差异。结果 增强后30 s时,最佳单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联合碘基图可较好地显示瘤、肺界面分别为9例(9/27,33.33%)、16例(16/27,59.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5,P=0.06)。增强后90 s时,最佳单能量图像、最佳单能量图像联合碘基图可较好地显示瘤、肺界面分别为16例(16/27,59.26%)、26例(26/27,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01)。增强30、90 s时肿瘤碘含量均低于肺不张组织(t=-6.94、-6.12,P均<0.001)。结论 单源双能量CT的优化CNR技术及物质分离技术对中心型肺癌与肺不张有较好的鉴别能力,有助于临床放疗野的精确划定。  相似文献   

14.
双入口CT灌注技术评价周围型肺癌血供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双入口CT灌注(DI-CTP)测量技术评价周围型肺癌的血供特征。方法 收集周围型肺癌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行肺部CT灌注扫描,以肺动脉干和降主动脉作为肺循环和体循环输入动脉,以左心房峰值时间点作为肺循环、体循环分界线,采用DI-CTP模式处理数据获得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和灌注指数(PI),分析肿瘤灌注特点及其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性。结果 28例(28/30,93.33%)以支气管动脉血流为主,肿瘤最大径2.2~5.5 cm,PF为(17.01±8.24)ml/(min ·100 ml),BF为(50.06±15.25)ml/(min ·100 ml),PI为0.24±0.07,BF明显大于PF(P<0.05);2例(2/30,6.67%)以肺动脉血流为主,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2 cm和1.6 cm,PF分别为22.22 ml/(min ·100 ml)和85.20 ml/(min ·100 ml),BF分别为9.88 ml/(min ·100 ml)和22.05 ml/(min ·100 ml),PI分别为0.64和0.65。PI与肿瘤最大径呈负相关(r=-0.87,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肺循环、体循环同时存在,多以体循环为主,利用DI-CTP技术可定量评价其血供特征。  相似文献   

15.
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表现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均有环形磨玻璃密度影环绕中心实性结节.另选取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具有晕征的炎性结节病变患者44例作为对照,其中球形肺炎21例,结核球15例,真菌病8例.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观察晕征及中心实性结节的影像特点,对肺癌及炎性结节各影像表现的发生率行χ2检验.肺癌患者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10例周围型肺癌,磨玻璃影与肿瘤实性结节交界面、肺野交界面均境界清楚(1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实性结节交界面清楚者仅11例(25.00%),交界不清楚者33例(75.00%);炎性结节磨玻璃影与肺野交界面均不清楚(100%).10例周围型肺癌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3例,毛刺征7例,胸膜凹陷征4例,恶性征象的发生率为100%;炎性结节病灶中心实性结节边缘无一出现上述征象.10例肺癌结节与21例球形肺炎均明显强化;结核球仅3例出现包膜强化,真菌病1例少许强化,与肺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磨玻璃晕征环绕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磨玻璃影及中心实性结节的边缘及内部结构的影像表现,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31例肺癌的CT表现,探讨其鉴别诊断关键,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复杂多样,尤其孤立结节型难与肺癌鉴别,我们将被误诊为肺癌的33例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挑选出来与CT表现类似的31例肺癌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特征,总结二者的CT鉴别诊断关键。结果 33例肺隐球菌病:左肺6例、右肺27例,上叶15例、下叶18例,胸膜下26例,分叶征4例、毛刺征7例、支气管充气征28例、晕征11例、支气管穿过征22例;31例肺癌:左肺13例、右肺18例,上叶21例、中叶2例、下叶8例,胸膜下14例,分叶征20例、毛刺征20例、支气管充气征10例、晕征3例、支气管穿过征11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与肺癌难以鉴别,但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穿过征、晕征对于其鉴别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配合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等其他的检查方法,以做出正确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5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手术或穿刺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将螺旋CT征象与VEGF表达进行对照.结果 螺旋CT判断胸膜侵犯准确率为86.67%,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8.24%,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1.25%.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34%,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VEGF的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胸膜侵犯和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还与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密切相关(P=0.035,r=0.533).结论 螺旋CT可清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较准确地反映肿瘤浸润转移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从而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