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诊成人患者应用5.5号头皮针静脉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成人静脉连续输液2 d以上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单日应用7号头皮针静脉穿刺,双日应用5.5号头皮针静脉穿刺,观察两种头皮针的输液速度及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5.5号头皮针比7号头皮针输液速度慢,静脉穿刺疼痛弱(P<0.01)。结论:5.5号头皮针能满足门诊成人需要的输液速度,静脉穿刺疼痛弱,是成人首选的静脉穿刺针。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无论是在日常治疗还是在应急抢救过程中,几乎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3周岁以内的患儿由于好动,不合作,选择四肢静脉穿刺,穿刺后不易固定,易造成针头滑脱,而头皮静脉分支多,表浅易见,静脉管壁因受头皮内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故小儿输液头皮静脉穿刺应为首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头皮静脉穿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叶玉文 《护理研究》2007,21(2):344-345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和抢救给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烧伤总面积超过10%的患儿,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治疗以防止休克发生,静脉输液通道就是烧伤患儿的生命线。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表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括动,是小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临床护士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有3种常用手法,而《护理学基础》上并未对静脉穿刺具体手法作规定或比较。为此,2003年1月-2005年12月,对311例3岁以下烧伤患儿,采用3种手法行头皮静脉穿刺,探讨烧伤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最佳手法。  相似文献   

4.
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和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已有作者对此方面进行丁研究。现结合头皮静脉的分区、走行以及与皮神经伴行关系,对头皮静脉穿刺进行研究,以期为静脉穿刺输液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2岁以下小儿静脉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血管丰富,暴露充分,具有易固定、易观察的优点。近两年来对328例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了难度,患儿家属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输液护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护士在头皮静脉穿刺时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采取负压进针的方法,稳妥固定针头;针对肥胖患儿选取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穿刺,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行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疼痛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减轻婴儿疼痛,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穿刺体位。 方法 采用292例在门诊连续输液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实验日起,单号输液者为实验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号输液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每例操作完毕及时记录当次来输液的陪护、穿刺体位、疼痛评分、所用的药物,分析两组引起婴儿穿刺时疼痛的因素。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婴儿疼痛评分比较t=-9.25,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所用药物、分组、陪护对婴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有统计学意义,R2=0.25,F=33.39,P<0.05。 结论 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婴儿头皮静脉输液,家属参与操作过程,婴儿有安全感,哭闹少,即降低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感。  相似文献   

8.
黄美秋 《家庭护士》2009,7(13):1179-117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技术操作,临床常用的穿刺方法以向心性穿刺为主,并以手背浅静脉为首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手背中间部分的浅静脉常常被反复穿刺,而手背远心端的浅静脉常因不便穿刺、不易固定或易肿胀而很少穿刺,这就导致选择静脉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对指掌、腕、踝关节、小儿头皮静脉进行反向穿刺输液有效、可行[1,2].2007年1月-2007年8月我们用逆心方向与向心方向穿刺手背远心端的浅静脉输液,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能直接影响患儿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现将临床实践中针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总结出的几点经验,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头皮静脉穿刺体位对患儿及陪护的心理影响。方法:将203例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的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抱位组和卧位组各100例,抱位组采用抱位作为头皮静脉穿刺体位,卧位组采用卧位作为头皮静脉穿刺体位;对两组惠儿在穿刺过程中穿刺成功率、患儿哭闹时间、哭闹程度、心理变化以及陪护的情绪表现、操作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抱位组操作时间、患儿哭闹时间、陪护情绪变化等明显低于卧位组(P〈0.05)。结论:抱位组头皮静脉穿刺体位优于卧住头皮静脉穿刺体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外周静脉留置针替代头皮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在临床已广泛使用。一般选择患儿头皮上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进行留置。但目前大部分患儿入院前已在门诊多次输液,大的血管因反复穿刺已被破坏,还有部分患儿已经发生输液困难,这样的患儿已经很难再找到较大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而细小的头皮静脉按常规穿刺方法很难成功,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通过改进常规置管方法,使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头皮细小静脉置入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现将操作方法及使用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针头固定,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结果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例数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例数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试验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角度及方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角度和进针方位,以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注射室输液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静脉正方位)和乙组(静脉侧方位)各300例,分别以10°、20°、30°角进针各穿刺输液1次。比较不同角度进针所致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情况。结果进针角度为30°角,患儿疼痛感减轻,且从静脉正方进针疼痛程度显著轻于从静脉侧方进针,进针角度越大输液外渗发生率越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程度与进针角度和进针方位有关,建议静脉条件较好者宜从血管正方位以30°角进针,可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时选择最多的穿刺部位。熟练地掌握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是治疗和急救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其技术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因次,儿科护士必须练就一手过硬功夫。结合临床实践,就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正>门诊静脉输液中常用7号头皮针输液,老年患者输液时常感到进针痛并出现穿刺失败的现象。本研究为老年输液患者分别应用5号半和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输液,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在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穿刺置管输液.结果 比较2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渗出发生率(P<0.05).结论 留置针逆向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自从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法问世以来,婴幼儿的输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我们医务工作中,特别是对婴幼儿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头皮静脉穿刺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的优点而广为使用。现谈谈笔者在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是儿科治疗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小儿的好动性和不合作性,静脉穿刺后的头皮针固定,成为确保小儿静脉输液质量的重要问题。我们自2005年以来,对63例次小儿静脉输液采用了改良头皮针固定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