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薄层色谱法的特点,评价联合两种方法检测黄曲霉素B1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初步筛选试验和最终定量分析,以薄层色谱法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1.0~20.00μg/kg范围内,标准曲线r值为-0.993~-0.999,CV为0.4~2.6%,回收率92.0~105.0%,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为10.0~45.0μg/kg范围内,应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确证试验,符合率达100%。常见的其它霉菌毒素干扰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反应好,无干扰现象。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目前国际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先进方法,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薄层色谱法中的确证试验是利用三氟醋酸和黄曲霉毒素B1的特异性反应所生产的衍生物,确证黄曲霉毒素B1。结合国际先进酶联免疫吸附法和传统方法的优点,科学地实现了快速、可靠、准确测定黄曲霉毒素B1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甲硝唑联合乳酸菌治疗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阴道用乳酸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118例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试验组(n=59)和对照组(n=59)。试验组用药为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晚1片,阴道放置7 d停药,第8天用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阴道放置10 d。对照组用药为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每晚1片,阴道放置,疗程7 d。结果:甲硝唑联合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转阴效率高,总有效率为96.61%,复发率3.51%;而单纯使用甲硝唑总有效率为71.19%,复发率为21.43%,前者疗效明显增强。结论: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乳酸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并进行特性分析。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乳酸菌SOD基因序列,采用PCR技术获得SOD碱基序列,将所得的PCR产物插入克隆载体pMD-18T中,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及测序,获得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SOD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SOD基因由621bp组成,编码20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23KD,等电点为4.96。结论: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主要以α-螺旋为主。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strains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ustard to lower the cholesterol in vitro.MethodsThe ability of 50 LAB strains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ustard on lowering cholesterol in vitro was determined by modified o-phtshalaldehyde method. The LAB isolate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acid and bile salt. Strains with lowering cholesterol activity, were determined adherence to Caco-2 cells.ResultsStrain B0007, B0006 and B0022 assimilated more cholesterol than BCRC10474 and BCRC 17010. The isolated strains showed tolerance to pH 3.0 for 3 h despite variations in the degree of viability and bile-tolerant strains, with more than 108 CFU/mL after incubation for 24 h at 1% oxigall in MRS. In addition, strain B0007 and B0022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with 16S rDNA sequences were able to adhere to the Caco-2 cell lines.ConclusionsThese strains B0007 and B0022 may be potential functional sources for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vities as well as adhering to Caco-2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5.
蔬菜中乳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蔬菜中乳酸的GC分析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 99 2 4% ,RSD <0 70 % (n =16 ) ,线性范围 1 3- 40 μg·ml-1,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儿血乳酸的变化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将患儿分为存活组21例,死亡组9例,并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6h后血乳酸的变化及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人院时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是判断脓度性休克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浆乳酸浓度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乳酸酸中毒病情危重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2010年收治的32例2型糖尿病并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血乳酸水平为(10.9±3.8)mmol/L,血乳酸水平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和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血动态乳酸测定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病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因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入住ICU者110例,对其住院24h内各项生理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最差值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同时测定动脉血乳酸。此后,每24h复查一次,动态观察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分析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比较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预测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48例,病死率43.6%;入院后乳酸增高组、不变组、进行性下降组病死率分别为89.7%(26/29)、66.7%(18/27)和7.4%(4/54);乳酸清除率与相应时段的APACHEⅡ分值差相关(r=0.836,P=0.000);乳酸清除率较APACHEⅡ变化值对预后的贡献大,其OR值分别为2.21和1.26;APACHEⅡ、乳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和0.900。结论血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均能够灵敏反映患者的预后,两者的相关性好;由于APACHEⅡ需要评估的指标多,不方便临床运用。血乳酸动态检测简单、快速,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裕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77-678
目的建立HPLC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LLSPHERE ODSLENGTH250×4·6mm色谱柱,分析时间18min左右,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2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结果线性关系良好,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回收率在87·8%~102·1%之间,变异系数2·33%~3·48%,最低检出浓度B1、B2、G1、G2分别为0·20μg/kg,0·05μg/kg,0·20μg/kg,0·05μg/kg。结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操作安全、快速、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0.
检测1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和38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清肌钙蛋白Ⅰ和乳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血清肌钙蛋白Ⅰ明显升高,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P〈0.05),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肌钙蛋白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血清肌钙蛋白Ⅰ和乳酸是心肌损伤和缺氧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并评估其对患者预后及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休克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2.0 mmol/L)46例和乳酸组(≥2.0 mmol/L)34例;低乳酸清除率组(<10%)35例和高乳酸清除率组(≥10%)45例;生存组65例和死亡组15例。检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并对各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机械通气及病死例数。结果乳酸组、低乳酸清除率组及死亡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45±4.71)分、(25.44±6.02)分和(25.04±6.17)分,均高于乳酸正常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患者机械通气和死亡率分别为23.53%(8/34)、14.71%(5/34)和25.71%(9/35)、14.29%(5/35),均高于乳酸正常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24 h、48 h乳酸浓度分别为(11.62±4.05) mmol/L和(14.62±2.88) mmol/L,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为(9.68±3.91)%,低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乳酸及乳酸清除率与休克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乳酸越高、血清乳酸清除率越低,休克患者病情发展较重且预后较差。动态监测血清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休克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及临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4):95-97
目的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行脑脊液乳酸水平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次及第2次脑脊液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乳酸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GCS评分低于病毒性脑膜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乳酸与GCS评分存在相关性,第2次检查结核性脑膜炎存在相关性(P0.05)。第1次脑脊液乳酸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膜炎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第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乳酸含量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初次检查结果,需要及早进行分析,脑脊液中乳酸含量还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肝癌发生中乙肝病毒感染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Lu P  Kuang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40-342
目的研究肝癌发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黄曲霉毒素(AF)的作用。方法在肝癌高发区,对73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699例HBsAg阴性人群进行了10年前瞻性研究,同时按1∶5的病例对照模式,随机对队列中30例肝癌和相应的150例非肝癌人群进行血清中黄曲霉毒素B1白蛋白加成物(AFB1Alb)测定。结果(1)HBsAg阳性组平均年肝癌发生率为824.13/10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10万,相对危险度(RR)为1161,其他肿瘤发病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阳性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比值比(OR)为347,肝癌组人群血清中AFB1Alb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V感染及AF暴露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因素,两者可能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30-32+36
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脓毒症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分为乳酸正常组(53例)和乳酸升高组(血乳酸≥2.0 mmol/L,47例),观察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根据存亡情况分为生存组(59例)和死亡组(41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各时段血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结果乳酸升高组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高于乳酸正常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入院时及入院后各时间段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6 h乳酸清除率和24 h乳酸清除率≥10%的几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乳酸的评估脓毒症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83.7%。结论血乳酸水平可客观有效反映脓毒症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按预后将95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65例,死亡组30例,将发病早期的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水平和ACHEⅡ评分进行对比,通过建立ROC曲线探讨标记物对于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结果分析得知3种标记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2组患者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3种标记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标记物阳性结果越多,病死率越高;3项标记物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0~0.78之间。结论降钙素原、新喋呤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对患者的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并且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预测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纳洛酮辅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效果及对乳酸清除率、舌下微循环状态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乳酸清除率、治疗前后血乳酸、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水平、舌下微循环状态[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比例(PPV)、灌注血管密度(PVD)、微血管流动指数(MFI)]、脑氧代谢[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饱和度(rSO2)、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AP、CV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血清肌酸激酶 (CK)活性变化与康复治疗的关系。方法 :用酶动力法对 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的血清LDH、CK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血清LDH活性于治疗后降低 ,治疗前 (2 2 9 77± 110 36U L)、后 (173 5 4± 4 7 5 8U L)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CK活性于治疗后升高 ,治疗前 (10 9 6 3± 6 5 12U L)、后 (12 5 13± 87 90U L)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DH活性变化 ,可考虑作为判断患者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0种可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在草酸培养液中降解草酸的能力。方法 在5 mmol/L草酸培养液中,分别接种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屎肠球菌、乳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共10种乳酸菌,培养72 h后检测培养液中草酸浓度和乳酸菌浓度的变化;另设不接种乳酸菌培养的空白对照。结果 经过72 h培养,10种乳酸菌浓度均增加,培养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相比,所有接种乳酸菌的培养液草酸浓度均下降,其中嗜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和乳双歧杆菌培养前后的草酸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乳双歧杆菌的草酸降解率(29.03%)最高,屎链球菌草酸降解率(0.23%)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菌的增殖倍数与草酸降解率无显著相关性(r=0.435 7, P=0.208 2)。结论 10种可制作酸奶的乳酸菌均具有草酸降解能力,草酸降解能力与其在草酸培养液中的增殖能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用于各型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致ARDS45例、严重脓毒症致ARDS32例、脓毒性休克致ARDS19例共96例患者,在患者入院当天和死亡前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乳酸、PCT水平,统计7d内的病死率。采用ROC曲线评估两种指标对ARDS病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乳酸和PCT水平以脓毒性休克致ARDS患者最高(P<0.05),且死亡组患者的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血清乳酸和PCT水平检测用于脓毒症致ARDS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4和0.854,0.895和0.659。结论血清PCT和乳酸对脓毒症致ARDS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B2(PC-B2)与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胚胎肝细胞L-02细胞色素P450 (CYP)亚酶1A2、3A4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L-02细胞体外培养后分空白对照、溶剂对照、AFB1染毒、PC-B2处理和PC-B2干预共5组,其中PC-B2处理分为3个亚组,分别采用3、10、30 μg/ml PC-B2干预,PC-B2干预分为3各亚组,分别采用3、10、30 μg/ml PC-B2预处理12 h后,再加不同浓度PC-B2与AFB1干预24 h.测定各组细胞的CYP1 A2、CYP3A4酶活力以及CYP1 A2、CYP3A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细胞存活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FB1染毒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胞膜结构不清,漂浮细胞增多,CYP1 A2、CYP3A4酶活力及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10μg/ml PC-B2处理组细胞相关指标无明显变化,但30 μg/ml PC-B2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CYP1A2、CYP3A4酶活力下降(P<0.05).与AFB1染毒比较,30 μg/ml PC-B2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各浓度PC-B2干预组的细胞CYP1A2、CYP3A4酶活力及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且干预浓度越高,CYP1A2、CYP3A4酶活力及基因表达越低(P<0.05).结论 AFB1能明显诱导肝细胞CYP1A2、CYP3A4酶活力及其mRNA表达,促使肝细胞凋亡,PC-B2干预可促进肝细胞生长并抑制上述CYP二个亚酶的活力及其基因表达,提示PC-B2可能通过抑制Ⅰ相代谢酶CYP对AFB1的活化而对肝细胞有良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