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莉莉  庞有成  张鑫磊  陶陵 《癌症进展》2017,15(11):1308-1311,1344
目的 探讨绒毛蛋白(Vill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10例结直肠腺癌切缘黏膜、10例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组织中Vill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illin在结直肠腺癌切缘黏膜、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0.0%(80.0%、60.0%)及50.0%,呈递减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切缘黏膜的Villin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llin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VEGF在切缘黏膜、结直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0.0%(40.0%、60.0%)及72.5%,呈递增趋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切缘黏膜的VEGF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病理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illin和VEGF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Villin和VEGF在结直肠黏膜恶性转变中发挥一定作用,可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在结直肠腺癌中同时检测Villin和VEGF的表达情况,可能对判断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恶变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并可能有助于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XCR4、CXCL12、Fascin及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CRC)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CRC组织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同时对57例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的原发癌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上述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XCR4、CXCL12和Fasein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7%、81.75%和47.62%,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00%、35.00%和15.00%,P均<0.05).转移组病例Fascin和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病例(57.89%vs 39.13%和50.88%vs 33.33%,P<0.05).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17.46%vs 80.00%,P<0.05).转移组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8.77%vs 23.19%,P<0.05).结直肠腺癌CXCR4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Fasc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9<0.05).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CXCL12和Fascin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原发癌(P<0.05).结论: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可能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14例结直肠腺瘤癌变、57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24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5%、100.00%和56.41%,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81%)。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gP与β-catenin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5例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89例腺瘤组织P-gp、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观察P-gp和β-catenin在腺癌组织定位情况.结果:P-gP在腺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的表达高于腺瘤(P<0.05),E-cadherin在癌旁正常黏膜和腺瘤的表达高于腺癌(P<0.05),在癌旁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细胞质及细胞核表达均呈逐级增高(P<0.05),P-gp与β-catenin细胞质/核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腺癌组织分化有关(P<0.05).P-gP在腺瘤组织的表达与E-cadherin和β-eatenin胞质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腺癌组织的表达与β-catenin胞质和胞核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与β-catenin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在腺癌组织呈共表达现象.结论:P-gP与β-catenin和E-cadherin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三者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耐药性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吕洋  刘博  李秀娟  王哲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8):1363-1366
  目的  研究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0(kallikrein 10, KLK10)和肠三叶因子(trefoil factorfamily-3, ITF/TFF3)蛋白在结直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作用关系, 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7例结直肠腺癌、21例结直肠腺瘤及11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KLK10和TFF3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KLK10和TFF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结果  KLK10和TFF3在结直肠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6.7%(38/57)和70.2%(40/57), 在结直肠腺瘤的阳性率分别为38.1%(8/21)和47.6%(10/21), 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7.3%(3/11)和90.9%(10/11)。KLK10和TFF3在结直肠腺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 < 0.0.05)。KLK10和TFF3的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均 < 0.0.05)。KLK10和TF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7, P < 0.001)。TFF3在KLK10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KLK10阴性组中的表达。  结论  KLK10和TFF3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结直肠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Akt-mTO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kt和mTOR蛋白在60例直肠癌组织、30例直肠腺瘤组织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6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kt蛋白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36/60)、33.3%(10/30)和10.0%(1/10),其在直肠癌组织与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92和8.600,P值分别为0.017和0.003),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152;mTOR蛋白在直肠癌组织、直肠腺瘤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37/60)、36.7%(11/30)和10.0%(1/10);其在直肠癌组织与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22和9.220,P值分别为0.017和0.002),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两者在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并成正相关,r=0.583,P<0.05。Akt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术前CEA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形态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mTOR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值均<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形态无关,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危险的因素。结论:Akt-mTOR信号通路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与CEA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但其与预后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散发性结直肠腺癌APC、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PC、β-catenin在散发性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癌、3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标本中APC、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APC基因蛋白产物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3.6%)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86.7%)和结直肠腺瘤组织(72.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腺瘤、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69.7%、81.8%)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直肠腺癌中APC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0.514,P<0.05。结论APC、β-catenin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散发性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细胞核聚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PC蛋白产物功能的失活。β-catenin细胞核异位表达是散发性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30例结直肠腺瘤、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TTG及bFGF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和bFGF阳性表达率均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PTTG和bFGF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OX-2、PGE2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组织标本118例,其中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43例,大肠腺癌组织45例。Real Time PCR法检测组织中COX-2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Elivision法检测组织中COX-2的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中PGE2含量。结果:COX-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mRNA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分别高于大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P<0.05);且大肠腺瘤组高于正常黏膜组(P<0.05)。大肠腺癌组织PGE2含量高于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P<0.01);且大肠腺瘤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结论: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COX-2表达增高,PGE2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1,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01-01-2012-09-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切除或结肠镜下切除的标本,其中63例结直肠癌组织,47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SUM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UMO-1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法,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5.2%(60/63),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3%(10/47),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为10.0%(1/10)。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腺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3,P<0.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3,P<0.001;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SUMO-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远处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值均<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值均>0.05。结论 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SUMO-1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56 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以及病历资料,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qPCR 分别检测癌组织中Vimentin、E-cadherin 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用Spearman 分析Vimentin 与E-cadherin 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 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表达对预后的诊断。结果: 56 例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和E-cadherin 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6.79%和19.64%;其中47 例(47/56,83.93%)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 mRNA 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6 例(46/56,82.14%)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Vimentin 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E-cadherin 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有关(均P<0.05)。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分子分型、Ki67 阳性、ER阴性、PR阴性及HER2 阴性表达均是促进Vimentin 和E-cadherin 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Vimentin 与E-cadherin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Vimentin 蛋白高表达的患者3 年生存率为67.44%,E-cadherin 蛋白低表达的患者3 年生存率为68.89%。结论: 在乳腺癌组织中Vimentin高表达和E-cadherin低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与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Survivin在大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SP法检测大肠腺瘤50例(管状腺瘤35例,绒毛状腺廇9例,混合腺廇6例)和大肠腺癌89例组织中Survivin表达情况,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腺瘤和大肠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0)、26.0%(13/50)和75.3%(67/89);随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高,Survivin的表达也随之明显增高,P=0.019。Survivin的表达随大肠腺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高、中和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26/40)、86.0%(37/43)和100%(6/6)]。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大肠腺癌Survivin阳性表达率85.2%(52/6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3.6%(15/28),P=0.003。在生存时间≥2年的大肠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3.7%(14/19),在<2年组中为64.7%(11/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逐步增高。随大肠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增高,Survivin的表达也随之明显增高。Survivin的表达随大肠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大肠腺癌Surviv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人趋化因子受体6(CCR6)、人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在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CR6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至2017年资料齐全的62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54例、直肠癌8例)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包含同期切除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灶的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组织中CCR6、CCL20、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CR6、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CR6、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CR6与E-钙黏着蛋白和波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CCR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41/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0%(17/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14/20)。CCL20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9%(52/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E-钙黏着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7%(42/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10/20),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13/20)。波形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9.0%(49/62);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0%(17/20),在肝转移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0%(18/20)。CCR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1.142,P=0.001)、肝转移(χ^2=4.694,P=0.030)、TNM分期(χ^2=21.785,P<0.001)密切相关;E-钙黏着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χ^2=4.694,P=0.030)、肝转移(χ^2=4.253,P=0.039)、TNM分期(χ^2=7.867,P=0.005)密切相关;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χ^2=7.293,P=0.007)、TNM分期(χ^2=5.712,P=0.017)密切相关。CCR6、E-钙黏着蛋白、波形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CR6(OR=6.812,95%CI为1.206~38.474,P=0.030)、E-钙黏着蛋白(OR=0.256,95%CI为0.069~0.945,P=0.041)是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组织中,CCR6与E-钙黏着蛋白表达(r=0.454,P=0.044)、波形蛋白表达(r=0.509,P=0.022)相关。结论CCR6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机制促进结直肠癌的进展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 d - 1 与MMP- 9 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转移、TNM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oes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r=-0.494,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α5β1(integrin α5β1)和E-选择素(E-select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方法检测Integrin α5β1 和E-selectin蛋白在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15例结直肠腺瘤、10例癌旁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8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中Integrinα5β1和E-select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0%和58.75%,其表达均高于相应的结直肠腺瘤及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腺癌组织中Integrin α5β1与E-selectin蛋白表达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织(P<0.05),且两者表达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tegrin α5β1与E-selectin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s=0.264, P<0.05)。结论Integrin α5β1与E-select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高表达,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4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7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82.2%,癌旁组织为3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7%,正常结直肠组织为6.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p5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MP-2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2/40)和82.5%(33/4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均为0、30.0%)。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分化程度越差,蛋白阳性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MMP-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有远处转移组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p53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远处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γs’=0.3742,P=0.0069)。结论MMP-2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侵袭转移有关,p53基因突变后MMP-2表达增强。联合检测MMP-2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对评估结直肠癌病情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E-cadherin)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我院胃腺癌组织和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包块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herin在胃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自动化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统计学分析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胃癌组织表达明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E-cadherin的表达下调与胃腺癌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E-cadherin可能在胃癌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