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也称微插管鞘技术(MST),是通过导丝先置入微血管鞘,再置入导管的方法,用于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技术。为解决长期静脉输液患者血管穿刺的疑难问题,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开始于B超引导下采用MST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PICC[1]。  相似文献   

2.
李生陆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90-1792
目的:探讨两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A组65例,B组35例。A组采用德国贝朗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B组采用美国ARROW公司的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观察两组导管置管及使用情况。结果:两种导管置管过程中在一次置管成功率、术中渗血量、疼痛、操作时间等方面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过程中在使用时间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炎、肢体肿胀、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出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可用于肿瘤患者常规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根据患者疗程、血管条件、经济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PICC导管,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SVC)的一条静脉治疗通道。心电图(ECG)定位技术是以PICC导管内导丝为电极,通过监测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心电图 P 波变化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使导管置入长度个体化[1]。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科为31例肿瘤患者运用心电监护仪的心电图定位技术置入PIC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无专业超声引导下,经赛丁格技术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针对需要使用PICC导管输入药物的化疗患者的置管。使用赛丁格技术能在肘上置入PICC导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近年来临床上兴起较成熟静脉穿刺技术,因其置管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维护方便,特别适用于输入高渗或强刺激的药物(如:化学治疗药)而广泛用于需化疗、长期输液患者[1]。其过程是将导管由肘前静脉置入至上腔静脉,使刺激性药物、血制品及高浓度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上腔静脉,但置管过程中常出现问题,给患者造成不适,甚至影响导管的使用。本文将山东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科2013年因治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9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运用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结果 8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其中80例一针成功,9例2针成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采用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显著减少了机械静脉炎的发生,提高了PICC置管的成功率.有效的解决了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后外周浅静脉血管很差,无法直接行PICC导管穿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克莉 《江苏医药》2006,32(5):495-495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种成熟、安全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近年来在国内逐渐推广和普及。本中心自2001年开始应用PICC,至今已置管600余例。大量文献报道PICC均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但在临床实践中常遇到以下问题,如:肘部血管条件差限制了PICC的应用;因操作者穿刺失败或操作中出现送管困难以至PICC不能置入。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作者尝试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春燕  李锐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311-313, 316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1]。PICC置管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7天至1年),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药物等对血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脏超声(心超)定位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 42例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1例。A组按常规置管,B组在心超定位下行P I C C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意外、患者满意率。结果 B组置管成功率100%,患者很满意率95.2%,平均耗时30分钟,术中意外发生率4.8%;前两项高于A组,后两项低于A组。结论心超定位下PICC置管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术中意外,还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通过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并将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由于此项操作能够减少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有效地保护了外周静脉,减轻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降低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能够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比较普遍的PICC置管主要有2种:盲穿法和Seldinger技术。笔者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217例进行置管的患者,根据置管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查找二者的差异,寻求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特别适用于需化疗和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恶性肿瘤患者。近年来,我们对201例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进行大胆尝试,结果置管成功率高,现分析置管困难原因,并总结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吉林省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干部病房用此项技术,为老年患者长期输液、静脉营养支持及化疗等治疗提供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分为通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似文献   

13.
刘雅娟 《医药世界》2010,(11):1537-1537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由于它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因治疗的需要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解决了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TPN以及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对住院和门诊患者均可使用。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置管缺乏了解,多数患者担心生活的不便而不愿置管。针对这些患者,笔者采用先评估后宣教的护理干预,大大增加了置管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在通过外周静脉置入特制导管,使药物直接进入较大血管的一种护理静脉输液手法,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受到医护人员的推崇[1]。PICC能够超长时间的留置于患者体内,对于需要反复静脉穿刺的患者无疑是一种福音。笔者所在科将PICC导管应用于长期化疗患者,进行了如下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5年3月入院需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nd central catheter,PICC)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操作安全,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相对于中心静脉导管(CVC)并发症少,临床医务人员普遍采用此种方法为长期治疗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尤其是危重患者及需化疗的肿瘤患者,即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又保证了药物安全及时的应用。传统的PICC置管部位为肘窝横纹以下2横指,由于日常生活的影响,患者长期戴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戴管肢体的不适,往往导致中途拔管。随着改良的塞丁格及B超引导下置管技术应用,肘上部位置管逐渐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欢迎。本研究重在探讨两种部位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性及原因分析,以其为临床应用此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聪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06-207
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d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1年,治疗间隙期每7d维护一次,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并发症[1]。从事监护室工作十余年,现将PICC置管的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超高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歆蕾  金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99-1000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PICC导管留置过程中存在一些并发症,尤其对于超高龄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但会导致导管留置失败,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们对76例超高龄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探讨超高龄HCC置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工作中避免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H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等。它能为病人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可以减少病人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2004年4月起我科对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辅助超声引导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DSA室采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成功后,在DSA的Roadmap功能下沿血管鞘注入1:1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形成血管走行途径,在DSA监视下置入PICC导管至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21例患者中除一例乳癌健侧手臂无名静脉闭塞的患者改股静脉置管外,其余均顺利置管。结论将DSA及超声有效的结合起来应用于PICC导管置入技术中,既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又可对导管异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使PICC导管置入过程快速、安全,同时减少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的优点,适用于各类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1]。我们在使用PICC置管中发现,普通的置管方法受老年患者肘部血管条件的约束,易发生导管移位、断裂、静脉炎、渗液等并发症。而使用超声引导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