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谢娇  邓利娟 《抗感染药学》2019,16(9):1522-1525
目的:分析萍乡地区14家二级医院2016年—2018年间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方法:抽取2016年—2018年3年间萍乡地区14家二级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分析其各医院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合格情况。结果:2016年萍乡地区14家二级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合格率为57.14%,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78.57%;2017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57.14%,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71.43%;2018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78.57%,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71.43%;3年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57.1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率为21.43%;2018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为71.4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格率为35.71%。结论:萍乡地区14家二级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合理性欠佳,应加强行政干预力度,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干预前后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s/100人天对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医院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后,全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第一季度的94.70下降为第二季度65.48。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干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综合干预效果,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干预措施:采取药学干预和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综合干预。效果评估:分别调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干预前)、2013年6月-2014年5月(干预后)使用过抗菌药物的病区及门诊病历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从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DDD,Daily Defined Dose)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评估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率、平均使用强度分别为59.18%和35.19 DDD,低于对照组的71.39%和45.64 DDD;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由26.65%上升至81.58%;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更趋于合理。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门诊和病区病例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送检率,抗菌药物联用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医院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09-2012年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为分析对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利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和综合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脊柱骨科住院患者2009-2012年的年用药强度分别为69.17、51.24、36.61和22.35 DDDs/100人/天。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后,脊柱骨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的整体用药趋于合理。但仍存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及疗程不规范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推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武德廉  WU De-lian 《安徽医药》2013,17(6):1057-1058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对比变化以及综合干预的效果,规范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制定规范、加强教育、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医院干预前(2012年1—4月份)和干预后(2012年5—8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6.90%下降至60.8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75.91DDD下降至62.93DDD,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下降至29.58%,微生物送检率由17.71%提高至30.62%,干预效果显著。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医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干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技术和行政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某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2010年与干预后2011年该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不合理用药人数、切口感染率、手术切口类别、2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人数、抗菌药物使用率、切口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人均抗菌药物费用都明显比干预前降低,14种药物干预后比干预前的耐药率明显下降,9种抗菌药物干预前后耐药率无明显变化,只有复方磺胺甲叶恶唑、四环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上升。结论:通过对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和行政相结合的干预措施,不但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合理用药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率,而且可使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并明显节约患者的治疗成本,这为卫生行政机构决策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统计医院某科2011年1月至7月(干预前)和2012年1月至7月(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前全部病例都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后有3例未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后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呋辛钠使用例数明显增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使用明显减少,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有所减少。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使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山西省综合医院实施综合干预的手段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山西地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干预,随机抽取山西省10所综合医院2007、2010年住院患者病历各1000份,利用改进后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进行干预前、后的对照研究。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品种数、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费用构成比、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治疗天数、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随机抽取2010年(干预前)和2012年(干预后)出院患者病历各630份、门急诊处方各810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后比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7.93%下降至52.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7.5DDD下降至39DDD,微生物送检率由27.06%上升至86.03%,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89.55%下降至28.0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由53%下降至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宣传培训、量化指标、行政干预、监控管理等综合干预,可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华孙英  王樱华  孟拥军 《安徽医药》2016,20(11):2180-2182
目的 通过对某院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的对比分析,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以2012年4~7月为干预前阶段,2013年4~7月为第一轮干预,2014年4~7月为第二轮干预,计算各个阶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结果 某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前后分别为58.02、51.03和42.82,经过两轮干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P<0.05)。干预前后头孢菌素都是主要抗菌药物品种,排名第1位干预前为头孢西丁干预后为头孢呋辛。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干预前后分别为6.93、5.08和4.14。结论 通过综合干预管理,有效降低了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使用强度基本达到卫计委要求,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干预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并成为常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市12家二级以上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为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河南省某市12家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实地查阅资料、抽查门急诊处方和出院病历、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各种控制指标等,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效果.结果:12家二级以上医院能按要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明确控制指标、签订责任状,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处方点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达标,住院患者清洁手术预防性用药率高、品种选择不当、疗程长等不合理现象仍普遍存在.结论:各医院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部分管理指标达标,但各医院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力度不到位,效果差异较大.各医院仍需加大整治力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以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饶市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突出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管或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上饶市10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度住院病历共200份(每家20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评价和分析。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用药天数、药物总量、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抗菌药物评价其他指标等。结果:200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的占35%,基本合理的占25%,不合理的占40%。结论:在二级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问题依然严峻,临床医师应加强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及使用规定方面的培训学习,尽可能为患者选择适宜抗菌药物,同时医院应切实执行国家有关抗菌药物使用的政策规定,重视培养药学专业人才,开展临床药学相关工作,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管或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5,(17):2318-2321
目的:评价宝鸡地区28家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为持续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并对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及销售金额进行统计。结果: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宝鸡地区28家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已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达标率分别为80%和40%,二级医院分别为34.8%和21.7%;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达标率分别为80%和43.5%;三级医院Ⅸ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达标率为40%。以上指标达标率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Ⅸ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率仍较高,各级医院微生物送检率均偏低。特殊级抗菌药物在各级医院中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人均抗菌药物消耗金额以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显著下降,与专项整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鸡地区各级医院经专项整治活动,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较整治前改善明显,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但部分指标较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的运用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联合用药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对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利用医院HIS信息系统回顾性抽取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19-2021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人数占比、住院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疗程等,在临床药师干预跟踪后,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内分泌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实施前(2019年)的41.17%,经干预后下降至(2021年)39.17%;使用强度从实施前的43.76 DDDs,经干预后下降至32.07 DDDs;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人数占比从干预前的41.97%,下降至干预后的24.73%;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从实施前的21.17天,经干预后下降至17.17天;以上数据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管控可降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减少抗菌药物的联用,缩短使用疗程,PDCA循环法的干预有利于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儿童医院普外科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作用,探讨合适的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普外科医护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培训、参与专科会诊、用药咨询、围术期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促进普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收集并统计医院普外科2020年9月—12月(临床药师干预前)、2021年1月—8月(临床药师干预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值,以及干预前后前5位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值的抗菌药物。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2021年1月—8月)抗菌药物使用率、AUD值均有所下降,即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95%与2020年9月—12月42.82%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5,P>0.05),后者较前者降低了7.87个百分点;临床药师干预后(2021年1月—8月)普外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7.04DDDs/(100人·天)与2020年9月—12月的34.69 DDDs/(100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医嘱点评和干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利用PASS系统按月抽取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21年1—6月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 329份,对其进行应用合理性评价,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分析抗菌药物医嘱不合理率及具体不合格原因,比较干预全程全院DDD值及抗菌药物使用率变化情况。结果 经专项医嘱点评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由29.57%降至5.71%,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5.26%降至39.1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57.89 DDDs/(100人·d)降至39.32 DDDs/(100人·d),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类型主要有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病程无用药分析、无适应证用药及选药不适宜等。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专项点评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快速高效地规范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综合管理的干预措施对骨折内固定取出术(IFTO)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的不同时段从IFTO的病历中,分3组各抽取病历85例、66例和67例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医院管理的深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时间、人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到遏制.结论: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纳入医院可持续、综合行政管理工作中是保障该项工作富有成效进行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干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网络监测平台,组织专家组,综合制定各科干预抗菌药物使用措施,并从住院总病历中,随机抽取干预前407例和干预后557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病原菌送检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  相似文献   

19.
边原  杨勇  闫峻峰  陈鸣  龙恩武  李刚 《中国药房》2013,(44):4198-4201
目的:提高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析某院在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上的措施与方法,并抽取2012年4—10月(干预前)和2012年11月-2013年5月(干预后)所有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每月200份,及住院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每月40份,通过合理用药信息系统进行处方和医嘱审核,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该院门诊处方越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选择等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中基本药物选择趋向合理性,且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出现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对医务工作者抗菌药物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强化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处方点评小组,分级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采用合理用药相关网络系统干预和医嘱审核制度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率的成效,为促进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6月间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使用强度、使用率及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发生的数据为干预前组;另选取2019年7月-12月间抗菌药物使用各指标数据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