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1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资料,确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对图像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 581例MSCTA中检出冠状动脉变异86例,其中,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开口起源异常16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回旋支阙如1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68例。结论 MSCTA冠状动脉成像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是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一种安全、无创、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对心肌桥的诊断效能,评估壁冠动脉狭窄程度.方法 对1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VR、MIP、MPR、CPR对血管进行重建,短轴多平面重组,分析血管在收缩期或舒张期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CPR/MIP重建更有利于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显示;共检出30例心肌桥,34段;19例发生在前降支,10例发生在回旋支,1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1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邻近冠状动脉粥样板块形成;1例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结论 128层螺旋CT结合多种图象后处理技术,尤其MPR/CPR/MIP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是一种能够无创、准确诊断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冠心病的1000例病人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检查的1000例病人中38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314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32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13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21例为多支病变.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8例冠状动脉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利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及其显示率,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像特点。结果:图象优良率:优27.8%(5/18),良55.6%(10/18),差16.7%(3/18),优良率为83.3%;冠状动脉分段显示率为:右冠状动脉近段100%(18/18)、中段72.2%(13/18)、远段66.7%(12/18);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段100%(18/18)、远段72.7%(13/18)左回旋支近段100%(18/18)、远段55.6%(10/18)。发现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9例、钙化4例、管腔充盈缺损2例,冠状动脉变异2例,冠状动脉心肌桥1例。结论: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心肌桥的出现率、好发部位.方法:连续收集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且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病例251例,回顾性地在线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上心肌桥的出现率及其部位.结果:52例患者检出了心肌桥(52/251,20.7%),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60.27±11.36岁,共66段心肌桥.其中38例为单一壁冠状动脉,14例为两段受累,分别发生在前降支中段和钝缘支、前降支中段和右侧冠状动脉中段.心肌桥最常见于左前降支中段(48段,72.7%).结论:心肌桥常见,最常出现于左前降支,特别是左前降支中段,256层螺旋CT有效、无创且清晰地显示了心肌桥.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测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怀疑冠心病的5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等后处理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检查的500例患者中190例(38%)有壁冠状动脉存在,其中157例发生在前降支及其分支,16例发生在回旋支及其分支,7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另外10例为多支病变。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显示率高,并能对其临床症状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64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及冠脉狭窄情况。结果: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38条桥血管,其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其中5支桥血管轻度狭窄,6支桥血管严重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确诊或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利用平扫图像进行钙化积分测量,冠状动脉CTA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T),其中,9例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总结CTA的评价方法和显示情况,分析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结果64层螺旋CT平扫能测定钙化积分,而MPR、CPR及VRT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MPR与CPR对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优于VRT。本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管壁欠光滑见于10例,管壁钙化11例,非钙化斑块15例,管腔狭窄18例。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心率、心律及呼吸运动。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方法,也可作为筛查公众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A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壁冠状动脉的CTA表现。结果: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壁冠状动脉肌桥长度为7~32mm,平均21mm,厚度2~5mm,平均2.6mm。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焱  ;王守海 《人民军医》2014,(7):786-787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CA)在冠状动脉心肌桥(MB)检出及显示形态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似诊冠心病298例,行256层CTCA检查,分析MB的出现率、位置、长度及深度。结果:298例中发现MB 46段,其中左前降支中段34段(73.9%),左前降支远段6段(13.1%),右冠状动脉中段4段(8.7%),第一对角支2段(4.3%)。MB平均长度(16.5±7.5)mm,平均深度(1.5±0.75)mm。所有壁冠状动脉段(MCA)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结论:256层CTCA对MB检出率高,且能清晰地显示MB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率对64层螺旋CT左室射血分数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丽芳  翟仁友  马展鸿   《放射学实践》2009,24(7):736-738
目的:通过比较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在不同心率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测量结果,初步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测定LVEF的影响。方法:对107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采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计算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入选患者按照心率分为3组:A组为心率≤65次/分,B组为心率66~75次/分,C组为心率〉75次/分。结果:64层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LVEF分别为0.6963±0.0757和0.6998±0.0761,两组测量值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2,P〉0.05);在不同心率下两种检查方法对评价LVEF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A、B和C组的r值分别为0.977、0.967和0.883,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的同时还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50例患者先后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比较CT冠状动脉成像的符合率,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50%的敏感性为98.6%,诊断狭窄程度小于50%的敏感性为87.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7.7%。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83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SCTCA的完整资料,并在有冠状动脉造影(CAG)作对照且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为1、2级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共450个冠状动脉节段作定量评价,并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683例患者中556例(81.4%)图像质量为1级,112例(16.4%)为2级,15例(2.2%)为3级,造成图像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搏动伪影及呼吸伪影。所有1级、2级分支,绝大部分的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可得到良好显示。64SCTCA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80%,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均〉90%,其中轻度狭窄组最低,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2%,96.5%,90.8%,92.4%。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为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2例做过冠状动脉CTA与SCA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52例患者中,CTA成像检出心肌桥16例,血管内斑块形成98处;17例一侧明显型优势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86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40支,SCA诊断心肌桥6例,冠状动脉狭窄84支,包括轻度狭窄22支、中度狭窄21支、重度狭窄41支。结论冠状动脉CTA与SCA相比,不仅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作出判断,还可以对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斑块的稳定性以及心肌桥提出明确诊断,可以用于CAD的筛查,几乎能代替诊断性的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门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6例,均进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并与64层以下冠状动脉CTA进行对照。结果 36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08%、特异性为95.69%、准确性为96.43%。与64层以下螺旋CT比较,对患者心率、屏气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宽松。结论西门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高,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无创伤,患者易接受,可作为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