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近20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还陆续报道HP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相关。1 HP流行病学特点 HP感染遍及全世界,不同人群差别较大,发展中国家HP检出率(80%)高于经济发达国家(30%~50%),经济发达国家儿童HP感染率低。我国协和医院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法,调查山东和广州两地6~12岁HP感染率分别为48%和42%。胃镜检查的国内一组人群统计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3年澳大利学Barry MashalI和Robin Warren在胃内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HP)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其传播主要为口——口和粪——口途径,人群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发生有紧密联系,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生因素之一。近来的研究还揭示,  相似文献   

3.
从1983年澳大利学者Barry Mashall和Robin Warren在胃内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人们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工作。研究表明,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其传播主要为口——口和粪——口途径,人群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负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自1982年被人类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病理切片中发现已来,使医学界对其研究便层出不穷。它对胃炎、溃疡病、胃癌等有关上消化道内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认可并逐步得以证实。但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Hp对人体影响远不止于此,它还与人体其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3年Marshall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耶)以来,国内外学者对Hp及其致病性进行了大量研究。Hp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病原菌。在发达国家,成人感染率为50%左右;在发展中国家,10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达50%。成人感染率达80%以上,且3/4是在儿童时期获得感染。现有资料表明:局部炎症可造成系统损害,持续感染能诱发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感染局部和远位器官的损害。除胃肠疾病与Hp相关外,Hp感染还可引起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肝胆、自身免疫性、皮肤、贫血等疾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者仅存在慢性胃炎 ,但少数感染者可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或胃癌。Hp和宿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首先 ,Hp必须历经进化上的改变才能在宿主的免疫反应下存活 ,毒力菌株在疾病的发展中起作用 ,但Hp毒力的强弱不能完全解释溃疡和胃癌的发生。其次是宿主因素 ,如宿主感染Hp时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宿主和Hp相互作用的结局。随着年龄的增长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基因易感性同样也很重要 ,有家族史患者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危险性高于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 200例体检中心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的健康体检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生活方式、现病史与既往病史、家族史等,检测代谢性疾病相关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Hp感染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以男性为主(67.9%),平均年龄75岁,BMI≥24.0 kg/m~2占61.2%,血压异常者占56.4%,空腹血糖异常者占20.7%,血脂、血尿酸及血同型半胱氨酸异常者分别占28.1%、23.1%及28.7%;吸烟者占57.6%,喝酒占44.8%,经常锻炼者占22.7%;而年龄、性别、BMI、血脂、血糖与Hp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以上因素与Hp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发现,在回归方程中对Hp感染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血脂、血糖及BMI,而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脂、血糖、BMI、年龄。结论 Hp感染与年龄、BMI、血脂异常、血糖异常明显相关,其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互相作用,共同演进,因此在对具有上述因素的患者诊治时也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协同因素,必要时同时治疗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1矿。的研究,幽门螺杆菌(w)感染仍是当前上消化道疾病研究中的热点课题,虽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在HP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统一和明确,有人指出,HP感染后引起的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是导致各种胃肠病的根源.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IHI,与相关性疾病1.IHP与慢性胃炎HP感染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如钱表性胃炎、弥散性胃窦炎及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等,被认为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这一论点主要基于下列事实,即几乎所有HP感染者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以及根除HP可治愈活动…  相似文献   

10.
螺杆菌属及其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0 引言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shall 和 Warren 首次从人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目前,H.pylori 作为人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的最重要病因,及与胃癌的密切联系已为国际医学界所确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与胃黏膜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Hp感染还参与了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Hp感染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gⅡ在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的检出率及其与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方法:H.pylori菌株分离自107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其中慢性胃炎67例,消化性溃疡34例,胃癌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07株H.pylori菌株cagⅡ中的597 bp片段进行扩增.结果:107株H.pylori菌株的cagⅡ阳性检出率为69.2%(74/107),慢性胃炎(64.2%)、消化性溃疡(79.4%)和胃癌(4/6)组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gⅡ在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中均有检出,其分布与不同H.pylori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cag Ⅱ在H.pylori致病中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自1982年澳大利亚人Manshau和Warren从胃粘膜切片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并培养成功以来,至今已10余年。而今HP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的热门课题。我国对HP的研究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有的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对该菌的微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及其机制,以及相关性疾病方面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 微生物学特性[1,2]HP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呈S形或螺旋形体态,具有2~6条单极鞭毛,能作螺旋式弯曲运行。在培养液或氧中能形成球状。在30℃和42℃时生长极差,最适于pH中性培养液,在pH值为3的培养液中迅速死亡。由于胃粘液的分子…  相似文献   

15.
16.
幽门螺杆菌相关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 198 2年Warren和Marshall成功地从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以下简作Hp)以来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已确定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 ,1994年WHO将其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近年来 ,研究已涉及Hp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 ,包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偏头痛、原发雷诺现象、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糖尿病、慢性荨麻疹、酒糟鼻等[1] 。本文将专题报告幽门螺杆菌相关过敏性紫癜。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陈希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人体胃粘膜后,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炎症。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世界某些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8年间对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选择200例进行了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以了解我县HP感染情况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从而为本地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p)不仅可以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而且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但Hp如何致病尚未阐明,因此Hp与宿主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Warren和Marshall发现胃粘膜存在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以来,中外学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业已证实其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及复发原因;为胃癌的重要病因团素,被WHO/NIH定为Ⅰ型致癌原。其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系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十余年来对HP的研究导致上述疾病的理解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有人称之为幽门螺杆苗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