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上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茵栀黄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输液、肝酶诱导剂和蓝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并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及血胆红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3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其余治疗均相同,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62.5%,P<0.01.结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罗云  冯锦玲  陶元 《武警医学》2012,23(3):256-25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过高的胆红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代谢功能,引起脑细胞功能代谢紊乱^[1],严重者可致脑损伤。因此,对于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2]。选取2006—08至2010—02在我科收治的300例黄疸新生儿,综合治疗组加用水疗、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并与常规治疗组、加用妈咪爱组比较,发现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方法 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85例住院患儿 ,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3例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 5 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 ,观察患儿每日胆红素下降量及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的时间。结果  85例患儿中治疗组胆红素平均日下降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胆红素降至安全水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结论 茵栀黄注射液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清付 《西南军医》2009,11(6):1207-1208
目的总结56例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治疗经验,探讨药物促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疗效。方法母乳性黄疸79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给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23例继续给予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未予特殊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患儿均有效,平均起效时间1-3d,黄疸消退时间5-10d。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可促进晚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消退,减少停喂母乳对乳母及乳儿的不利影响,配合停喂母乳可加速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和蒙脱石散(思密达)联合治疗足月新生儿母乳性黄疸96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6例中,男50例,女46例;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使用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辽阳石化总医院产科母婴病房出生的6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观察组患儿入组后即开始进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持续5 d;对照组患儿停母乳3~5 d,比较治疗前、治疗72 h和治疗完成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2 h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7月入住我科新生儿病房的PNAC早产儿4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儿均停止胃肠外静脉营养,并给予相同的基础支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UDCA 10~30 mg/(kg·d),分2~3次口服,茵栀黄口服液3~5 ml/次,2次/d;对照组仅给予UDCA10~30 mg/(kg·d)。治疗14 d后分别比较血总胆汁酸、胆红素、肝酶等指标下降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L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AST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UDAC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PNAC经济、安全、有效,疗效好于单用UDAC治疗。  相似文献   

9.
茵栀黄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茵栀黄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茵栀黄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茵栀黄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结果 将茵栀黄注射液稀释40倍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 准确可靠。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于茵栀黄注射液的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李丰岗 《武警医学》2002,13(9):539-53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疾病。现将我科 1997年以来收治的 7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作系统性回顾分析 ,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4 5例 ,女 32例 ;日龄 1~ 2 8d ,早产儿 2 4例 ,足月儿 5 3例 ,早期黄疸 6 0例 (新生儿日龄 <14d ,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2 2 0 6 μmol/L ,早产儿 >2 5 5 μmol/L ,出生后 2 4h出现黄疸者胆红素浓度 >10 2 μmol/L) [1] ,晚期黄疸 17例 (日龄≥ 14d ,德清胆红素浓度 >34 2 μmol/L)。1 2 黄疸的病因 早期黄疸 :母乳性 13例 ;感染 2 2例 ,…  相似文献   

11.
中药茵陈退黄方剂促进新生儿黄疸消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茵陈退黄方剂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08~2009-02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86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及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中药茵陈退黄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葡萄糖水口服,两组均实施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组资料分析采用χ2或t检验。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茵陈退黄汤可有效促进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引起心肌损害的报道较多 ,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引起心肌损害报道很少 ,我们测定 2 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 ,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观察组 :2 8例病理性黄疸均系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7月住院新生儿 ,其中男 16例 ,女 12例 ,日龄12 5d ,黄疸持续时间 12 3d。其中ABO溶血 2例 ,新生儿脐炎 7例 ,新生儿肺炎 5例 ,头颅血肿 5例 ,母乳性黄疸 3例 ,红细胞增多症 2例 ,原因不明 4例。血清总胆红素均 >2 0 5 2 μmol/L。对照组生理性黄疸 2 0例 ,为我…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克珍 《西南军医》2012,14(2):246-247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对5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和40例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抽取静脉血测定其胆红素和心肌酶。结果病理性黄疸组心肌酶AST、CK、CK-MB、LDH、a-HBDH均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酶异常,心肌损伤,经及时治疗后,心肌酶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针对性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83例和正常新生儿454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新生儿因素,孕母因素,感染溶血因素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黄疸患儿在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剖宫产、母乳喂养不当、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其它感染和ABO血型不合方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它感染(OR=5.986,95%CI:4.276-8.379)、ABO血型不合(OR=4.943,95%CI:3.499-6.982)、母乳喂养不当(OR=4.095,95%CI:2.931-5.721)、新生儿肺炎(OR=4.006,95%CI:2.927-5.483)、新生儿呼吸窘迫(OR=2.799,95%CI:2.039-3.844)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独立相关。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点监护具有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的人群,防治各种感染,恰当的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娩结局、不良反应情况和孕妇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1);观察组异常分娩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均未发生畸形,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疗效和分娩结局均明显优于维生素C联合维生素E治疗,且茵栀黄口服液在孕妇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鲁中南地区汉族人群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ABO血型抗原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血型群体遗传学及血型血清学方法 ,选择鲁中南地区汉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 5 8例 ,进行ABO血型表现型及基因频率分布调查。结果 通过测算分析 ,取得以下主要数据 :( 1 )血型表现型频率顺序B >A >O >AB ,基因频率r>q>p。 ( 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相对危险率 :B型为 1 3 2 1 7,A型为 1 1 5 61 ,O型为 0 745 7,AB型为 0 3 41 2。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ABO血型分布与鲁中南地区汉族人群ABO血型的抗原分布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具备单一A ,B抗原者 ,而不具备单一A ,B抗原者则为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海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与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以便对黄疸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减轻G6PD缺乏新生儿溶血的程度和避免发生核黄疸。方法对本院2010年9月-2012年10月共12182份新生儿脐血标本用NADP+氧化还原酶法定量检测G6PD活性,结合黄疸指数与临床诊断比对分析。结果本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总发生率4.94%,男婴发生率7.93%,女婴发生率1.50%;G6PD正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8.90%, G6PD缺乏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34.20%。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北海市G6PD缺乏症情况及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的相关性,并肯定了新生儿脐血筛查G6PD缺乏、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包克珍 《西南军医》2010,12(1):42-43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方法对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产因素37例(33.9%)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23.9%),多因素混合(12.8%),母乳性黄疸(11.0%),原因不明(10.1%),溶血(8.3%)。结论加强国产期保健,防治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可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出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足月儿为60%,早产儿为80%[1]。若达到病理性黄疸,不及时治疗,往往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后果,甚至给患儿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此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黄疸发病率的关键。我院儿科2009年4月~2010年12月收治新生儿黄疸80例,应用思连康联合喜炎平治疗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1年7月以来大剂量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急性黄疸肝炎32例,通过临床观察,疗效显著提高,病程明显缩短,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56例急性黄疸肝炎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2000,西安)病毒肝炎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为2001年7月前在我院住院患者;治疗组32例,为2001年7月以来大剂量应用肌苷和维生素C治疗的患者。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平均21岁;病程3~7d;临床均有乏力、纳差、腹胀、厌油腻、肝区不同程度隐痛不适、皮肤黏膜黄染、尿黄、发热、肝脏轻度大等表现。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最高171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