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理基因组学是应用基因组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组织细胞特定基因的功能,用以评价或预测受试物毒性的一门技术和理论,其研究平台为DNA微阵列技术。毒理基因组学的提出及应用将毒理学推向新的理论和技术发展阶段。本就其在毒理学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毒理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导致了基因组学 (genomics)的诞生 ,而其快速推进促使了功能基因组计划的开展 ,使得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很快成为了一门新兴学科并得到了迅猛发展 ,被人们称为后基因组计划。紧接着 ,基于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战略和技术的边缘与交叉学科纷纷产生 ,毒理基因组学 (toxicogenomics )和毒理蛋白质组学(toxicoprotenomics)就是在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中相继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并得到了毒理学家和相关学科研究者以及各国政府的重视。1 毒理蛋白质组学的产生 :毒理学 (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性物质对生命有机… 相似文献
5.
毒理基因组学及其在化合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理基因组学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在近两年迅猛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介绍 :毒性基因的分类和特性 ;毒性基因矩阵在化合物安全性评价、基因突变及基因多态性分析、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对毒作用机制的了解以及在混合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毒理基因组学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其高度并行性、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在毒理学领域,出现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一个新分支——毒理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它从基因组全局上研究毒物作用与基因表达的相互影响。毒理基因组学的最新研究工具就是基因芯片,它可以使我们对成百上千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也称之为DNA阵列,或寡核苷酸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本就这项技术在毒理学研究和危险评价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于2003年4月宣告结束及多种模型生物DNA序列测定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进人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领域。其中从整体水平对细胞内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的组学技术(-omlcs)尤其引人注目。这一技术目前已经涉及细胞内的DNA,RNA,蛋白质,代谢中间产物等。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相应地产生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酶组学等,其他生物分子如脂类、糖类、脂蛋白等,也将会成为组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微阵列技术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理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与环境因素所致健康危险性有关的人类基因组的新学科。这是毒理学和基因组技术结合所产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分技。微阵列技术即基因芯片技术包括芯片制备、待检样品制备、探针杂交、检测和数据处理。微阵列技术在毒理学主要应用于可疑毒物的鉴定、作用机制的研究、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价、化学混合物中交互反应的鉴定、暴露的生物标记和易感性的生物标记。例如微阵列技术已用于研究人膀胱癌的生物标记以及氯化镉、苯并(a)芘和三氯乙烯相关基因调控的指纹。还介绍了一种全自动、多用途、新型的分子生物学工作站NanoChip分子生物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芯片一出现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芯片的技术原理,分类及其优越性,并针对该技术在毒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以期望这一尖端技术在我国能尽早应用于毒理学的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也称之为DNA阵列,或寡核苷酸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是同时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本文就这项技术在毒理学研究和危险评价中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毒理基因组学是在生物高通量技术手段的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主要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机体对环境因子的应答反应 ,了解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本文对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其在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和预防环境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因芯片技术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一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将在一些重症传染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性疾病等方面,发生巨大的革命性变革,基因技术在疾病的诊断、检测及治疗用药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研究价值。其原理是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显微印刷等方法,将大量DNA探针片段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然后与已标记的生物样品中DNA杂交,再对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就可得出该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4个基本环节:芯片微阵列制备、样品制备、生物分子反应和信号的检测及分析。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该技术可用于寻找新基因,DNA测序,基因表达及基因组图的研究、基因诊断、药物筛选、给药个性化、农作物优育和优选、环境检测和防治、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司法鉴定等等。基因芯片技术为21世纪生物医药铺平道路,将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广泛的变革,促进人类早日进入生物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在耳聋人群中进行突变基因检测,探讨该方法在耳聋预防和阻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方法进行突变位点的检测。采集29例沈阳市聋哑人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杂交、扫描检测,其可以同时检测4种常见的耳聋相关基因中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及299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494C>T,1555A>G)。结果:在29例耳聋患者中,基因芯片方法共检测出13例携带致聋突变(44.83%)。其中,GJB2基因突变6例(20.69%),包括235delC位点杂合突变型3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型1例,299del AT位点杂合突变型2例,235delC和176del 16位点复合杂合突变型1例;SLC26A4基因突变10例(34.48%),包括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型7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型2例,2168 A>G位点杂合突变型1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235delC位点,299del AT位点和SLC26A4基因2168 A>G位点复合杂合突变。结论:基因芯片作为一种基因检测的方法,在预防"聋-聋"垂直传递,降低聋儿的出生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微电子学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不断突破,这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功能基因研究、疾病检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法医学等诸多领域。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在玻片或硅片等支持物上有序而高密度固定排列了成千上万的靶基因片段或寡核苷酸探针,样本核酸分子经过荧光标记后,与固定在支持物上的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激发和检测杂交后的荧光信号强度,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从而对基因序列和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研究,以实现对生物核酸的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检测,具有高度平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很多基因表达相关的整体分析方法有利于改进化学物喷危险度评价方法,尤其是在人群可能的暴露浓度上。评价荩因表达改变的方法灵敏度非常高,目前使用的大多数方法达到10^-18。甚至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