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SGB)用于预防全麻气管内插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乳癌根治术女性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各20例.Ⅰ组先以0.25%布比卡因15ml行R-SGB,后Ⅰ、Ⅱ组均予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力蒙欣静脉推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记录全部病人于麻醉前(T1)、R-SGB后(T2)、给药后(T3)、围插管期(T4-6)、围拔管期(T7-10)各时刻的SBP、DBP、MAP、HR、SpO2值及ECG变化,并计算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结果围插管期两组各值(除外HR)均低于麻醉前水平,Ⅰ组P<0.01,Ⅱ组P<0.05,组间比(含HR)P<0.05;围拔管期Ⅱ组各时值与麻醉前比明显升高,P<0.01,Ⅰ组各时值无明显波动,与麻醉前比P>0.05.结论R-SGB可以抑制气管内插管期和拔管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张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6):489-489,488
目的 比较观察老年胆管手术病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能否减轻在围插管期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胆管手术患者,每组20例,Ⅰ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全麻组,两组患者入室后,测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Ⅰ组患者全麻前行T8-9硬膜外麻醉起效后,开始诱导插管,Ⅱ组患者直接行静吸复合全麻。结果Ⅰ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MAP较麻醉前低p〈0.05,II组患者比麻醉前高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5min及拔管时HR、HA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轻老年患者存胆管手术中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及单纯全麻在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ASAⅠ--Ⅱ级40例释期上腹部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单纯全麻组):咪唑安定0.05mg/kg,芬大尼6ug/kg,维库溴胺0.1mg/kg,依托米酯0.3mg/kg,诱导气管插管,以5%的葡萄糖250ml 异丙酚200mg 芬大尼0.3mg 维库溴胺8mg静脉点滴维持麻醉;Ⅱ组(复合组),硬膜外T9—10穿刺量管,予0.87%碳酸利多卡因 0.2%地卡因混合液分次追加至总量10--14ml,确定平面后予以Ⅰ组相同的全麻诱导与维持,并予术中每小时硬膜外追加麻药,术毕均顺利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在拔管前5min、拔管、拔管后5min的SBP、DBP、HR情况。结果:Ⅰ组在拔管前5min、拔管、拔管后5minSBP、DBP、HR均升高,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1)Ⅱ组在拔管时SBP、DBP、HR升高,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有利于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毕静脉注射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 60例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患者 ,ASAⅠ -Ⅱ级 ,无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随机分为实验组 (Ⅰ组 ,于围拔管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 0 5mg/kg)和对照组 (Ⅱ组 ,于围拔管期不用任何药物 ) ,术毕待患者达到气管拔管标准后给予拔管。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气管导管围拔管期Ⅱ组的SBP、DBP、HR比Ⅰ组分别均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有效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艾司洛尔(ESM)用于31例ASAⅠ~Ⅱ级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不用药15例)和Ⅱ组(ESM1mg/kg),预防全麻插管及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结果显示Ⅱ组于插管即刻至插管后2minHR和RPP较Ⅰ组显著下降(P<0.05),并且于插管5min后血压、心率及RPP渐趋于稳定,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SBP、DBP拔管即刻低于Ⅰ组(P<0.05);HR和RPP于拔管即刻至1min时Ⅱ组明显减于Ⅰ组(P<0.05)。提示艾司洛尔对由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可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 方法对4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复合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 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 对照组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强烈,在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HR、SBP、 DBP明显高于拔管前5min和复合组,以吸痰拔管时最为明显.复合组仅在吸痰拔管时HR、SBP升高,拔管后5min基本恢复,DBP变化不明显.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为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全麻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明显高血压病、拟在全麻下行胸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24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麻醉:异丙酚组静注异丙酚、芬太尼和肌松剂诱导插管,并于术毕拔管前静注异丙酚1mg/kg;对照组静注安定、芬太尼和肌松剂诱导插管,拔管前不给药。对比两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插管时两组血压、心率均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拔管时对照组血压、心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拔管前静注异丙酚能有效抑制拔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全麻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于术毕符合气管拔管指征时 ,Ⅰ组静注艾司洛尔 0 .5mg·kg-1,Ⅱ组静注硝酸甘油 10 μg·kg-1,Ⅲ组静注生理盐水 3ml,观察围拔管期血压、心率 ,并计算血压心率乘积 (RPP)。结果 Ⅲ组病人围拔管期血压、心率及RPP升高 (P <0 .0 5 ) ,Ⅰ组血液动力学趋平稳 ,Ⅱ组血压变化不明显 ,而心率及RPP则于拔管时及拔管后一分钟显著增高。结论 艾司洛尔比硝酸甘油更能有效预防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梁秀影  陈丽  姚华国 《医学文选》2004,23(2):138-139
目的 探讨丙泊酚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 3 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1 5例和对照组1 5例 ,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相同 ,术中吸入异氟醚 0 .9~ 1 .3 MAC,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循环稳定。术毕前 1 5 min停吸异氟醚。拔管前治疗组静注丙泊酚 1 mg/ kg,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治疗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 ,SBP、DBP、H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 ( P >0 .0 5 ) ,对照组上述参数显著增高 ( P <0 .0 5 )。结论 丙泊酚能有效减轻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开胸手术的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宁慧 《海南医学》2004,15(7):89-90
目的 评价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68例择期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 ,ASAⅠ -Ⅱ级 ,随机分为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GEA组n =3 8例 ) ,全身麻醉组 (GA组n =3 0例 ) ,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结果 GEA组 ,血压 ,麻醉全程低于麻醉前 (P <0 .0 1)心率低于麻醉前 (P <0 .0 1) ,GA组收缩压于手术探查时 ,术中 1.5小时低于麻醉前 (P <0 .0 5 ) ,麻醉后GA组血压全程显著高于GEA组 (P <0 .0 1) ,术中1.5小时和拔管时GA组心率比GEA组显著快 (P <0 .0 1) ,GEA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异丙酚 ,异氟醚等药物的用量显著降低 ,术毕清醒 ,拔管时间均早于GA组 ,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于老年患者行开胸手术时对循环的干扰小于全麻组 ,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硬膜外麻醉组 ,Ⅱ组为全身麻醉 (全麻 )组。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 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和ANP的含量。结果 :ET在两组均无显著性变化 ,ANPⅠ组无明显变化 ,Ⅱ组术毕比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有效的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血浆ET和ANP均无明显影响 ,但全麻手术结束时ANP显著升高 ,须注意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超早期取栓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行超早期取栓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S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0.2%罗哌卡因注射液4 mL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冠脉搭桥患者的麻醉手术前附加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S组在麻醉前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两组在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相同。记录并分析麻醉及手术过程中MAP、HR、RPP变化。结果:SGB组在气管插管、劈胸骨时点MAP与RPP明显低于N组(P〈0.01),HR低于N组(P〈0.05),在转流过程中MAP低于N组(P〈0.05),在转流后RPP低于N组(P〈0.05)。结论: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减轻冠脉搭桥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梁秀影  陈丽  姚华国 《微创医学》2004,23(2):138-139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相同,术中吸入异氟醚0.9~1.3MAC,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循环稳定.术毕前15min停吸异氟醚.拔管前治疗组静注丙泊酚1mg/kg,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治疗组拔管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SBP、DBP、HR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上述参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能有效减轻全麻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40例 ,分成 2组 :对照组于拔管前 2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5ml ;艾司洛尔组于拔管前 2min静脉注射 1.5~ 2 .0mg/kg艾司洛尔。分别监测给药前、拔管前、吸引、拔管即刻及拔管后 1、3、5、10min的SBP、DBP、HR及计算HR×SBP(RPP)。结果 对照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变化较大 (P <0 .0 5)。艾司洛尔组SBP、DBP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HR、RPP在拔管前、吸引时、拔管即刻及拔管后 1、3、5min与给药前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 艾司洛尔 1.5~ 2 .0mg/kg可安全、有效地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了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复合麻醉(Ⅰ组)和异丙酚诱导的气管插管全麻(Ⅱ组)对声带显微手术期间的心血管反应和术毕苏醒情况.结果Ⅰ组的HR、BP、RPP在诱导后、置入支撑喉镜即刻、置入后5min均显著增高。(P<0.01),SpO2在诱导后明显降低(P<0.01)。Ⅰ组的HR、BP、RPP在诱导后稍降低,置入支撑喉镜即刻明显增高(P<0.01),5min后接近术前水平。术毕恢复情况及清醒质量Ⅱ组明显优于Ⅰ组.说明,用异丙酚诱导的气管插管全麻具有减少心肌耗氧、心血管反应小、术毕恢复快、清醒质量高等特点,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和某些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50)和对照组(Ⅱ组,n=50),Ⅰ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方法对4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复合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对照组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强烈,在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HR、SBP、DBP明显高于拔管前5min和复合组,以吸痰拔管时最为明显。复合组仅在吸痰拔管时HR、SBP升高,拔管后5min基本恢复,DBP变化不明显。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痛患者尤为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全麻拔管前静注拉贝洛尔减轻全麻拔管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 4 0例全麻手术病人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 ,无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 ,随机分为Ⅰ组 (拉贝洛尔组 )和Ⅱ组 (对照组 )。术毕待患者清醒 ,符合拔管指征时 ,Ⅰ组静注拉贝洛尔 0 15~ 0 3mg/kg,Ⅱ组不给药 ,5min后吸痰拔除气管导管。结果 :用药前 ,两组病人生命指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拔管即刻及后 1,5 ,10minⅠ组患者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DBP)、心率 (Hr)、心率 -收缩压 (Rpp)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1)。结论 :静注拉贝洛尔能够有效地减轻拔管期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36名口咽肿瘤术后带气管导管辅助或支持通气入ICU的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拔管前Ⅰ组(对照组) 静注生理盐水,Ⅱ组静注艾司洛尔1 mg/kg,Ⅲ组静注艾司洛尔1 mg/kg和尼卡地平10 μg/kg,记录所有患者给药前(基础值),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10 min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ECG的ST段变化,并计算HR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Ⅰ组患者出现明显心血管反应,拔管刺激时HR、MAP、RPP显著高于基础值(P<0.01);Ⅱ组和Ⅲ组无明显心血管反应,Ⅲ组拔管前及拔管时HR、MAP、RPP均较基础值低(P<0.01),而Ⅱ组拔管前、拔管时的 MAP 较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且无显著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