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满意率为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和6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和40%)。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低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焦虑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重型肝炎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病例施以预见性并发症专项防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的重型肝炎病例13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施以人工肝血浆置换常规护理,试验组则于对照组护理内容基础之上加用预见性并发症专项防治护理,比较两组人工肝治疗病例干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人工肝治疗病例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对护理配合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型肝炎病例施以预见性并发症专项防治护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出现可能性,提高其对人工肝治疗护理配合满意率,具有现实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对观察组40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对照组为同期38例肝炎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ALT、TBiL、ALB、AM、PT、CHE)的变化。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ALT、TBiL、ALB、AM、PT显著下降,ALB显著提高。④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周恩如  涂晓燕  游山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0-1922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时血浆置换PE、血浆灌流PA的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重型肝炎90例,治疗组46例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照组44例不用人工肝治疗。结果:治疗组生存率(67.39%)与对照组生存率(47.73%)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药物联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和做好观察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吴次宁 《四川医学》2002,23(10):F003-F003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方法 对 3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共 4 1次 (有 3例患者分别治疗 2次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指标判断疗效 ,观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判断其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 TBIL及 DBI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1。不良反应比血浆过敏较多 ,未出现血压下降、大出血等即刻严重并发症。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可显著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治疗不良反应少 ,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侯世敏 《吉林医学》2011,(24):5023-5024
目的:探讨四逆散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逆散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等指标,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每周2~3次;对照组21例:仅做一般内科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等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降低患者TBil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乙型重型病毒性肝炎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操作过程及护理经验。方法:应用PRISMA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为24例重症肝炎患者行PE60例次,对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进行详尽的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归总、分析。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的方法之一,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12月间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的65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置换组,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间应用常规疗法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置换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好,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4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每间隔2~7天治疗1次,治疗期间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42例在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最终病情好转出院36例(85.7%),死亡6例(14.3%)。血浆置换78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0例次(12.8%)。结论: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处理,术后留置静脉导管护理和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以确保治疗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对3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88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结果患者出现低血压2次、过敏反应9次、低钙血症3次、出血血肿1次、分离器破膜以及血流不畅2次。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操作过程中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做好操作中的宣教心理护理,加强观察及巡视,及早应对不良反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血浆置换操作过程顺利完成,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两种人工肝即血浆置换与血浆灌流在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51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置换治疗或血浆灌流治疗.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血浆置换组、血浆灌流组及基础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43.59%和19.04%,2组人工肝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组与血浆灌流组差异也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置换组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明显上升,PTA升高,总胆红素下降明显,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浆灌流组胆红素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而总蛋白、白蛋白、PTA、白细胞与基础治疗组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和皮疹,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血浆置换和血浆灌流均能提高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血浆置换较血浆灌流更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化指标,有助于提高重型肝炎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30例患者均采用股静脉穿刺置管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将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器对联,同时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透析.结果 患者经ALSS治疗后促进肝功能恢复,帮助重型肝炎病人度过肝炎衰竭急性期.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手段之一,术中要密切观察,术后要精心护理,对护士提出了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随访3~1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总胆红素、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40例次治疗中仅有3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治疗组总存活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协同应用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7例重型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61例(79.2%)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入普通内科治疗,16例(20.78%)患者治疗后效果不佳放弃继续治疗;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协同应用可以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置换量(2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同期45例未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重型肝炎为对照组,观察二组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及存活率的差异。结果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存活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置换量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未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选取同期135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终末期肝病计分标准(MELD)评分.结果 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 (P<0.05),MELD评分R值降低(P<0.05).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血氨(P0.05)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住院期间,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病死率为39.00%,135例对照组的总病死率为55.56%;治疗组有效53例(53.00%),对照组有效51例(37.78%),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确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117次,比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和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人工肝血浆置换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较人工肝血浆置换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PTA上升(P<0.05)。早期重型肝炎24例存活22例(91.67%),中期重型肝炎17例中存活12例(70.59%),晚期重型肝炎10例存活3例(30%)。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人工肝血浆置换对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好,对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较差,宜早期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述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观察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三个阶段的护理重点,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是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的重要环节.结论 护理工作对减少治疗的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34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作为治疗组,同期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科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PTA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2.4%,疗效优于对照组28.6%(P<0.01),且治疗组肝功能、PTA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