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佩娥 《吉林医学》2013,34(7):1362-1363
目的: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标本质量管理,提高病区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围绕临床护士采血现状,检验科对血标本质量的反馈信息和患者反馈的意见,制定改进目标及实施方法。结果:实施改进措施后6个月,血标本不合格率从实施前的2.2%下降到0.9%;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及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4%上升到98%。结论:通过实施PDCA循环法规范血标本质量,降低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了护士对血标本环节质量控制的意识,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一门诊片区收到检验科收到血液标本共计54785人次,其中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214份,不合格主要原因为:标本量少,标本凝固及标本类型错误.主要原因为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不规范所致.结论:加强检验标本采集及运送培训,及时与检验科人员进行沟通,同时建立控制血液标本不合格相关制度,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临床静脉采血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按拒收原因,分类分项统计例数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提高临床静脉采血的合格率。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建立、完善、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小组在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2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和检验科以降低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开展为期7个月的QC小组活动,运用关联图分析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活动后妇产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1.02%降至0.49%,儿科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06%降至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不仅降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率,而且提高QC小组成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规范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制作静脉采血的操作视频和临床采血手册,提高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十年来真空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浅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真空采血方法不当,如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放置过久、真空采血管使用不正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采血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止血带压扎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掌握真空采血要求,提高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标准作业程序在住院病人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3月护士按照常规采血护理操作流程采集的血标本7210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4-6月护士按照标准作业程序采集的血标本7421份作为观察组.比较应用前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采血SOP后,采血不合格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71.7%提高到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作业程序在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中的运用,加强了护理操作过程的质控,降低了血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了抽血的安全性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黄艳霞 《中外医疗》2012,31(25):172-173
目的探究医院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以及改进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期间的血液检验标本共10140份,严格根据医院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标准来对血液标本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归类记录整理。结果该院10140份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共有242份,不合格率占到了总的血液检验标本的2.3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溶血、采血量不准确、标本容器选择不当、抗凝血有细小凝块或抗凝血凝固。结论通过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加大血液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力度,以确保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治疗以及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和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率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1236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血液标本的份数,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对比复查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各项指标,探究应对措施。结果 1236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血液标本61份,不合格率为4.9%。标本受到污染、标本呈凝固状态、未准确采血、未及时送检、采集量少、受检者未充分准备均为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要进一步加大血液标本质量的控制力度,在掌握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常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应优化措施的实施来进一步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率,以使血液标本的检验准确性得到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真空静脉采血在批量高考体检中的优势.方法 对2010年高考生6325人作观察组予真空静脉采血,并选取2008年高考生6340人予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不合格率及人均采血人数.效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8.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6.63%(P<0.001);观察组的血标本不合格率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22%(P<0.01);观察组人均采血人数(74.3±4.79)人次/h,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8±3.86)人次/h(P<0.001).结论 真空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质量高,操作简便,采血效率高,值得在批量高考体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儿科45份不合格血标本的原因进行探讨,经分析认为造成儿科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采血不顺利、采集方法有误、采集量不准确、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标本传送欠及时。针对以上原因积极采取对策:提高护士临床检验知识;加强年轻护士的静脉血液采集技术训练与考核;落实核心制度,狠抓质量管理,规范采血流程及规范患儿身份核对程序;及时传送标本。通过以上措施,不合格标本明显减少,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采集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成因,提出干预措施,指导正确采血,以确保血标本的质量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门诊所采集的静脉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采集静脉血液标本7 126份,其中溶血标本73份,溶血率为1.02%。结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血标本溶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来提高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将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率降到0. 1%以下。方法:2018年8—12月检验科采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对检验分析前的标本采取各项改进措施,加强标本质量管理。所得的数据作为实施后与实施前(2018年1—7月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的检验前标本质量数据)进行比对。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在总样本错误率、标本容器错误率、标本类型错误率、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标本溶血率、抗凝标本凝集率、采集时机错误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检验分析前的标本质量,进而提升检验报告的质量;对护理人员的检验分析前质量培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如何才能让医院中的血液标本都成为合格的样本。方法选择近两年来的血液标本,全面的分析所采集的血液标本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全方面的分析,调查分析采取的血液标本所能表现出的临床血液检验的标本所发现的不合理的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对于来院检查的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并制作标本,在各个方面包括采集运送检验等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并优化。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措施。结果采取患者血液,选取近两年的2130例患者中,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为107例,不合格率为5.01%,探讨这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样本数量较少,采血位置等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在平时的采血工作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减少不合格率,让患者的血液标本尽可能的百分之百有用。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标本凝固,样本数量较少,采血位置等不准确,送检不及时等。为了使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达到合格,需要弄清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一个安全完善的体制与环境,使每一个血液标本都能物尽所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益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减少送检标本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根据精益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对全院各病区送检标本进行不合格率计算,并查找主要的原因和主要科室,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多种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六西格玛质量工具前后送检标本不合格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合格标本数299例,对照组不合格标本数385例,2组不合格标本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中部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标本采集满意度、报告出具及时性和结果与临床符合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标本采集满意度及运动、饮食等对结果影响和输血对结果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西格玛精益管理有助减少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提升检验整体质量及医生、护士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金属管腔类器械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卫生部制定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行业标准上,制定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清洗质量标准,设立专职质控员,每日对经清洗后的金属管腔类器械进行质量检查,不定期抽查≥7次,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2014年1-4月金属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2014年5-7月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的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后,管腔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质量实施监控,能有效地降低清洗不合格率,提高清洗、消毒及灭菌质量,防止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减少医患双方感染的机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临床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的优点、缺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结果避免了采血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及血污染等现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血液污染的机会。结论采血时管塞穿刺针倾斜插入试管,避免血液直冲管底造成机械震荡发生溶血;多管采集时抗凝标本应放在中间采集;正确使用软管采血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对结果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将1256例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住院患者,按前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628人,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理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真空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采血。观察皮下瘀血、溶血、血液流出不畅、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抗凝血液凝固、医源性污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用于预防真空静脉采血并发症,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莉萍 《吉林医学》2012,33(25):5575-5576
目的:探讨如何保证临床静脉血液标本质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临床36份质量有缺陷的血标本逐一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护士的责任心技能是影响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加强管理,使静脉采血规范化,杜绝因护士的因素导致的标本缺陷。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保证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闫焕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897-898
目的总结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的护理管理体会,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采血一次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方法分析我院新生儿科1 619例活产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结果 2008年—2010年共收取采血标本1 619例,一次性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8%.结论加强宣传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保障;做好血标本的正确采集,才能保证筛查的质量,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提高肾病患者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留取合格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次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的采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标本采集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制定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留取工作流程、登记表及指南等CQI措施,应用于147次标本采集中,对比前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不合格率从16.05%下降至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88.31%上升到97.24%。结论遵循护理CQI原则有助于提高尿浓缩稀释试验标本合格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