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2):178-1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04—2016-04间奇台县人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化流程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优化流程组应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图时间、平均急救时间;院内AMI复发率、再次行PCI率。结果优化流程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优化流程组平均分诊时间、平均心电图时间、平均急救时间显著比常规组短,P<0.05;优化流程组院内AMI复发率、再次行PCI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分诊和心电图时间,为患者急救争取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AMI复发率和再次行PCI率,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手术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82.22%(37/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以显著提高AMI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救治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救治相关时间(抢救时间、用药时间、留观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用药时间、留观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恢复≥6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救治相关时间,对家属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流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时间指标(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住院时间)和临床结局指标(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显著升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急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8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55例为观察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CHE恢复正常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9%(P<0.05),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3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17%(P<0.05).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正常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慧玉  支晨 《安徽医学》2018,39(8):1007-1010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套餐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224例临床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海军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套餐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流程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就诊至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就诊至导管室激活时间、就诊至给药时间、就诊至手术准备完成时间、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及患者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套餐能够有效优化AMI抢救流程,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何晓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23-2724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流程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试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及急救时间。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达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试验组开始做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构建时间、总急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优化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心电图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通路构建时间、总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体化烧伤急救流程对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重度烧伤患者7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一体化烧伤急救流程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到达烧伤ICU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烧伤急救流程能够缩短重度烧伤患者的等待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护理,观察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抢救时间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可提升抢救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实施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按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与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77.5%),且在患者的抢救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文风  沈洁  杨娟  陈友慧 《重庆医学》2018,(17):2362-2363,2366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该院急诊科常规护理抢救的2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组,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急诊科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的2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死亡率、平均门球时间、门球时间达标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急诊抢救时间[(32.0±9.3)min vs.(59.0±11.6)min]、死亡率(2.1% vs.6.1%)、平均门球时间[(57.0±16.1)min vs.(96.0±26.3)min]、门球时间达标率(93.7% vs.70.7%)、患者平均住院时间[(9.0±3.6)d vs.(15.0±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分析总结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从而探索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方面,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优质急救护理流程路径)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每组各30例。对比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提升抢救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霍晶晶 《当代医学》2016,(32):121-12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观察2组急救时间、心肌酶谱指标、心功能指标及生命体征指标,随访3个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DTC、DTL及DTB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心肌酶谱指标及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显著降低临床急救时间,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有利于患者急救后心肌功能恢复,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急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 病死率以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为79.6%,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急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急救时间,还可大幅减少患者的复发情况和死亡情况,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罗亚丽  朱贺变  苗晋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78-14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6例,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收治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AMI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原有AMI急救护理流程上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时间指标、预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从接诊至心电图、给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收治入院时间分别为(4.76±1.15)min、(19.03±3.64)min、(39.27±7.85)min、(72.45±13.6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心肌梗死复发率为4.17%,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急诊护理路径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前收治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为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护理路径实施后收治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转运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23%(51/53)]和护理满意度[98.11%(52/53)]均高于对照组[82.69%(43/52)]、[84.6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84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观察组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家属满意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临床抢救效果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缩短院前抢救时间及急诊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