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红敏  李振芬 《中外医疗》2014,33(1):179-179,18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集8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胸腔积液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K7是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R是间皮性肿瘤细胞较为特异性的抗体,各抗体在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均有交叉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重要的意义.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5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及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胸腔积液样本,分别行细胞涂片与细胞块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染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涂片HE染色、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恶性肺腺癌患者37例,占比46.2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准确率高于常规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诊断肺腺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辅助临床诊断肺腺癌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8例患者胸腔积液,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CK5/6、Calretinin、WT-1和Desmin的表达,筛选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标记组合。分析临床与随访资料与不同细胞学诊断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胞块制片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涂片,二者HE染色对胸腔积液细胞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块免疫组化明显优于单纯细胞涂片,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17,P<0.01),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符合率达97.2%,组合性抗体检测显示,肺腺癌中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呈高表达,间皮病变显示CK5/6、Calretinin、WT-1、Desmin高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免疫组化选择适当的抗体组合对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常规细胞涂片检测,检测患者的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Calretinin、WT-1、CK5/6、Desmin等指标表达,对鉴别诊断肺腺癌和间皮病变的相关免疫标记组化进行筛选.结果 两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相比,P<0.0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分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符合率高达96.67%,经过组合性抗体检测发现,间皮病变呈现Calretinin、WT-1、CK5/6、Desmin指标高表达,而肺腺癌则呈现CK7、CD15、MOC-31、BerEP4、TTF-1、CEA指标高表达,显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明显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检测(P<0.01).结论 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对肺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非常的病理鉴别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在恶性小细胞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学涂片筛查疑似恶性胸腔积液20例,离心沉渣石蜡包埋切片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诊断及组织来源,筛选恶性小细胞肿瘤与间皮病变、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鳞状细胞癌及肺腺癌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标记组合.结果 20份疑似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发现恶性小细胞癌肿瘤5例,4例鳞状细胞癌细胞,4例腺癌细胞,1例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细胞,1例恶性间皮瘤,余5例除外恶性肿瘤细胞.结论 胸腔积液细胞块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免疫组化选择适当的抗体组合对恶性小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细胞涂片法。对CK7、MOC-31、Calretinin、TTF-1、CK5/6、WT-1、Ber EP、CD15、CEA及Desmin等指标表达进行检测,筛选鉴别诊断间皮病变与肺腺癌的相关免疫标记。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MOC-31、CD15、TTF-1、Ber EP4、CEA是肺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alretinin、Desmin、CK5/6、WT-1是间皮性肿瘤较为特异性的抗体。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其与免疫组化染色相联合,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细胞学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分析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各抗体的阳性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率。结果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确诊为恶性类型的39例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间皮病变细胞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6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中筛选而出,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细胞涂片检测,将其设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接受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将其设为研究组,将两组检测结果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100.00%比对照组58.33%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和CEA为腺癌的特异性抗体,CR为间皮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四种抗体在间皮性肿瘤细胞、腺癌细胞中均有着交叉表达。结论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细胞块病理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鉴别恶性间皮瘤、肺腺瘤,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方法对老年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老年患者(>70岁)渗出液胸腔积液标本78例,离心石蜡包埋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与常规涂片比较诊断结果。结果78例渗出液胸腔积液标本中通过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恶性病变31例(腺癌28例,胸膜间皮瘤1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间皮细胞增生46例,可疑1例;常规胸水涂片检查恶性病变28例,良性病变39例,可疑阳性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和准确率,合理选择免疫标记可以帮助判断肿瘤原发部位,帮助评估预后,协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8,(2):111-112
目的对恶性浆膜腔积液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病理诊断为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61例行以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61例行以常规细胞学涂片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可以通过抗体CK7、CR以及CEA鉴别。结论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方式进行诊断,检出率相对较高,而且能够有效鉴别腺癌细胞和增生间皮细胞,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单纯细胞涂片检查无法有效区别转移性癌、浆膜腔原发性间皮性肿瘤。近年来,经研究发现,细胞块切片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在区别不同来源、程度病变细胞方面具有优势。本文对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检验的胸腔积液标本70份(7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18~76岁、平均(47.2±5.5)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在明确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资料齐全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50例,每例胸水分别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和常规细胞学涂片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恶性胸腔积液中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确诊41例,其灵敏度为82%,采用常规细胞涂片法确诊29例,其灵敏度为58%。结论:胸水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法优于常规细胞涂片法,提高了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灵敏度,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细胞学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5.
斯向东  李庆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4-115,133,F0003
目的探讨运用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诊断腺癌与增生间皮细胞。方法对44例经证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学涂片与细胞块切片结合CEA、CK7、WT-1、Calretinin(CR)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P〈0.01);CEA、CK7、CR是鉴别诊断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较为有用的抗体。结论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是鉴别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的有效方法,CEA、CK7、CR的抗体组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胸膜配对比较观察去血细胞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就诊的可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血性积液占47.22%.使用50%酒精作为去血剂制成细胞块,随后行内科胸腔镜获得胸膜病理结果.通过与胸膜病理对比观察去血细胞块的检出率、制片质量、免疫组化染色的差异.结果 血性、非血性积液的细胞块及胸膜病理的检出率分别为64.71%、78.95%、88.89%,血性与非血性细胞块比较及两组与胸膜病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块联合胸膜病理检出率在非血性、淡血色及深血色胸腔积液中可达94.74%、100%及100%.非血性、淡血色与深血色积液细胞块切片中不能用于诊断切片的检出率分别为10.53%(9/51),9.52%(2/21),20.00%(6/30),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背景干扰诊断的切片在上述3组中检出率分别为0、0、7.84%(4/30),深血色积液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去血细胞块与配对胸膜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块病理作为一种创伤更小的检查方法,能够成为胸膜病理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34-137
目的 探讨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和细胞涂片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寻提升肿瘤诊断水平的制片方式。方法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腹腔积液患者110 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胸腹腔积液标本,制备石蜡包埋切片及细胞涂片,采取双盲法阅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阳性率。结果 病理学诊断结果提示,70 例胸腔积液的标本中,恶性胸腔积液39 例,良性胸腔积液31 例;40 例腹腔积液标本中,恶性腹腔积液27 例,良性腹腔积液13 例。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阳性率为79.49%,明显高于细胞涂片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在恶性腹腔积液诊断中的阳性率为81.48%,明显高于细胞涂片的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细胞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式的组织学分型中均以腺癌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1.13%、75.00%。结论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与细胞涂片相比,具有更高的阳性率,且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是细胞学诊断和鉴别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较好的制片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80例浆膜腔积液患者(其中497例为胸腔积液、164例为腹腔积液、19例为心包腔积液),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涂片并制备石蜡包埋细胞块.若在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测涂片或细胞切块中发现存在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则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法.结果 本组680例患者细胞沉渣石蜡包埋检验中共诊断出365例良性胸腔积液、174例良性腹腔积液和13例良性心包积液,44例采取了二步法,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例加作了抗酸染色检验.胸腔积液中31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明确诊断25例,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未提示组织来源信息,6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腹腔积液8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验,5例明确诊断,2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信息,1例提示增生的间皮细胞;心包积液中3例发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后进行了细胞块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明确诊断,其中1例仅提示腺癌细胞而未提示细胞组织来源.结论 细胞沉渣石蜡包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其定性诊断具有辅助作用,同时还能明确恶性肿瘤细胞的组织来源,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蜡块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的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选择传统涂片技术诊断,研究组60例选择细胞蜡块技术诊断,对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进行评比。结果研究组标本阳性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55.0%,其标本阴性率13.3%低于对照组45.0%,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蜡块技术可对胸腔积液病理结果进行准确诊断,与免疫化学技术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且与传统涂片技术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