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方法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学沟通和选择辅助检查等过程中,注重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结果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可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能力、改善医患关系。结论强化人文素质培养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合格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学人文精神匮乏是当今医患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欠缺、心理素质欠佳、医患沟通协调能力差、医学人文关怀缺乏和责任意识不强等.分析成因,可能与医学生忽视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中没有将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渗透与融合等有关.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绝佳时期,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及教学能力,开设有针对性的人文科学课程,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尤其是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人文医学实践性教育浅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前我国人文医学实践性教育存在着不足.人文医学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所学知识和技能必须与实践相关联.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如参加义工、开展患者需求调研、采取角色扮演方式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床边人文关怀教育以及结合临床实际问题的医学伦理和医疗法规教育等,能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学服务技能.  相似文献   

4.
人文关怀精神倡导对人的关怀,主张以人为主体的医学价值观,目前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意识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口腔医学教育并不仅仅要把培养具有口腔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更要把医学人文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医学生与社会和病人的接触,培养情感、训练技能,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是进行医学生医学人文关怀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社会适应力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面对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高等医学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设置人文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高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而面对现在的人文教育现状,医学院校应开设系统的人文教育课程,提供多形式的人文教育方式,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要求护理服务充满人文关怀,欲有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针对目前护士人文素质不尽人意的现状,通过创新培养模式,采取教育引导、强化学习、践行完善等措施.以促进护士人文素质有效提高.通过引导护士时刻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自觉接受人文科学的熏陶,使其人文素质得以持久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人文关怀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当代大学生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文素质的贫乏,医学生也概莫能外;然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医学的特殊使命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文素质;推动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医学生具备高尚、灵活、开放的人文精神。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职业观念。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要树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思想,二要提高人文学科的地位,三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深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作用以及唯科技主义、唯物质主义、唯功利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着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导致了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应当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确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积极进行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将素质教育渗透于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