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9年4月—2007年11月间胆管手术后发生胆瘘的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未结扎2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创面胆瘘1例,胰床胆瘘1例,肝总管穿刺针眼胆瘘1例。保守治疗5例,再手术2例,全部病例均恢复顺利,疗效满意。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外胆管先天性解剖变异、病理性解剖改变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有关。术中正确处理解剖变异,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胆瘘,是预防术后胆瘘的有效措施。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胆瘘的原因、胆瘘量的多少、腹膜炎的轻重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介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易自力  魏敏 《当代医学》2009,15(30):72-72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肝胆手术后胆瘘20例。结果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胆囊切除术加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8例,发生胆瘘的原因为肝毛细胆管和副肝管损伤9例,胆总管损伤3例,肝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T管早期脱落2例,拔T管后胆瘘2例。保守治疗12例,手术治疗6例,内镜治疗2例,所有病人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胆瘘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和T管引流术后,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有患者因素、人为因素、解剖因素和病理因素等。减少胆瘘发生的关键在于预防,术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熟悉胆道的正常解剖和常见变异,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保证视野清晰,操作仔细,正确放置T管和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胆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胆漏的临床防治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患者48例,并对其胆漏原因和临床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总结发现,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较为复杂,48例患者中,45例首先进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期间胆漏得到治愈,治愈率达到93.75%,另3例患者需要进行再手术,术后1例发生死亡,另2例带管出院;48例患者的痊愈时间:28例14d内痊愈,占58.33%,11例21d以内痊愈,占22.92%,另外9例28d内痊愈,占18.75%。结论:对患者行肝胆外科手术时容易发生胆漏,其原因较多,对胆漏进行治疗时,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但关键仍在预防,主要方法是充分引流,胆漏量过高时则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手术后产生胆瘘现象的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4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20例胆瘘患者划分在实验组,20例没有出现胆瘘的患者划分在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确定引起术后胆瘘的主要原因是医师细心程度不够,引流不彻底,对胆管造成伤害,副肝管的损伤和遗漏,T管的放置不恰当,胆管创面发生断裂并未及时结扎或结扎不牢固发生滑脱,处理肝裂伤不恰当。结论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胆瘘。不过,只要预防措施得当,胆瘘还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已经发生胆瘘的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胆瘘的发生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陈康 《吉林医学》2011,32(12):2395-2395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治疗的14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胆瘘患者均有肝胆手术史,10例行造影检查,其中7例经造影明确胆瘘位置及原因;11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行手术治疗,5例患者经常规的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及预防感染等治疗,2周后治愈;4例患者在B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3周后治愈;3例患者行2次手术引流后4周后治愈。本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胆瘘多与肝胆手术损伤有关,造影检查有利明确胆瘘位置及了解胆道情况,绝大部分胆瘘病例可经非手术治愈。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手术规则操作,充分的注意引流都是预防胆瘘的关键。一旦胆瘘发生,就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是康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以23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例,对其术后胆漏的发生机制、发病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保守治疗、不同手术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内镜治疗后患者均痊愈;所有患者治愈时间各不相同,2周治愈14例(60.86%),3周治愈5例(21.73%),4周治愈3例(13%),5周治愈1例(4.3%)。结论: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胆漏的发生重在预防;正确的手术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充分的引流是预防肝胆外科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治疗术后胆漏可以避免胆漏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与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32例,其中29例进行常规引流,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2~4周后痊愈;3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4周内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4周内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有创面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迷走胆管遗漏、胆管损伤、"T"管放置不当、胆道阻塞等。胆漏最主要在于预防,对于已发生地胆漏要充分引流,漏出量较小时,给予通畅引流同时预防感染,漏出量较大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其治疗体会,从而降低胆漏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的治疗经验。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被选入研究患者中有23例患者通过非手术治愈,有1例患者通过二次手术治愈,没有出现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一至四周,平均治疗时间为两周。出院后随患者进行随访3~6个月,没有发现复发病例。结论肝胆外科手术后形成胆漏的原因主要有迷走胆管的遗漏、创面的渗漏、手术后胆管结扎线的脱落以及手术后胆道的堵塞等。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患者,做好预防胆漏的发生措施十分关键,此外应当根据胆管梗阻、腹腔引流、腹膜炎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雄 《吉林医学》2012,(6):1278-1279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产生原因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胆手术后胆漏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与总结。结果:35例患者中行非手术治疗32例,其中29例进行常规引流,给予营养支持并预防感染,2~4周后痊愈;3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4周内痊愈;3例患者行手术引流,4周内痊愈,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有创面渗漏、胆管结扎线脱落、迷走胆管遗漏、胆管损伤、"T"管放置不当、胆道阻塞等。胆漏最主要在于预防,对于已发生地胆漏要充分引流,漏出量较小时,给予通畅引流同时预防感染,漏出量较大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进行探讨,从而预防和治疗胆瘘的发生.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8年肝胆手术后并发胆瘘的15个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治愈,治愈率为100%,对15例患者进行造影检查后发现,11例患者可以明确胆瘘的位置以及原因,治愈的时间不一样,在3周之内治愈的有7例,占46.7%,3~4周之内4例,占26.8%,4周之后4例,占26.8%.结论 术后严密的观察,选择正确、合理、有效的措施是治疗术后胆瘘,避免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拔T管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行胆总管探查术置T管引流65例,发生拔T管后胆瘘6例,分别行原窦道置入细硬质导尿管持续引流、内镜置鼻胆管引流和开腹手术重新置T管。结果:经原窦道引流非手术治疗后治愈3例,经内镜置鼻胆管引流后治愈2例,急诊开腹手术治愈1例,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在术中放置T管时要注意T管的修剪,拔管时间应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2.
唐荣辉 《中外医疗》2012,31(24):27-28
目的探讨分析肝胆外科手术胆漏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自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例因肝胆外科手术而出现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肝胆外科手术胆漏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发现因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引起的胆漏5例,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引起的6例,病人自身缺陷引起的4例;11例患者通过常规引流、营养恢复、防治感染的非手术治疗措施治疗后都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d;4例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d。结论引起胆漏的原因有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胆管未予结扎或结扎不牢、病人自身缺陷等;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性措施,明显减少了肝胆外科手术胆漏病例的出现,也能够有效治愈胆漏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常见原因以及临床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出现胆漏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结果:88例患者中,行手术治疗胆漏10例,占11.36%,行非手术治疗78例,占88.64%。其中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60例行常规引流,其余18例则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引流。所有的胆漏患者在治疗4周后均痊愈出院,皆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外科手术之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旦发生胆漏,要进行充分的引流,同时预防感染,这样才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回顾1992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8例胆漏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胆囊切除术后14例,胆总管探查4例;保守治愈14例,手术治愈4例。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T管拔除术,主要因肝外胆管的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手术技巧欠佳和经验不足造成;术中应选择适当的引流物,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胆漏发生后应根据漏量多少,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0年12 月收治的22例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肝毛细胆管和副肝管损伤14例,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瘘2例,T管早期脱落1例,拔T管后胆瘘2例,T管堵塞致T管旁漏1例.保守治疗16例,再手术治疗5例,除1例转院外其余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及拔T管后,主要与解剖变异,炎症粘连,操作不当及患者全身情况等因素有关.大部分胆漏可经非手术方法治愈,少数须再手术治疗.胆漏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预防、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肝胆手术后致胆瘘28例.结果 保守治疗15例治愈,死亡1例,其中转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11例和内镜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 胆瘘发生除病人自身的因素之外,也与解剖变异、术者操作不仔细和技术欠佳有关.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太云翔  代亚海 《四川医学》2010,31(6):820-821
目的探讨胆漏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44例胆漏患者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38例首选非手术治疗,8例中转手术治疗,非手术治愈率79%。6例首选急诊手术治愈。全组总治愈率为93%。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T管拨除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预防、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肝胆手术后致胆瘘28例.结果 保守治疗15例治愈,死亡1例,其中转手术治疗1例;手术治疗11例和内镜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 胆瘘发生除病人自身的因素之外,也与解剖变异、术者操作不仔细和技术欠佳有关.预防应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着手,根据病情变化选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资料,以识别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有7例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9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胆漏发生原因分析,T管放置不当16(28.57%)例,副肝管损伤32(57.14%)例,患者因素8(14.29%)例等,对不同患者痊愈时间进行分析,痊愈时间为14d者29(51.79%)例,14~21d者20(35.72%)例,22~28d者6(10.71%)例,28d者1(1.78%)例。且所有经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痊愈时间均≤21d。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治愈时间则会相对延长,均≥22d。结论: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行肝胆外科手术状况,综合分析评估,识别危险因素,对胆漏加以预防。针对出现胆漏患者,则应详尽分析病因,采取适宜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胆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结胆囊切除术后或拔除“T”管术后发生胆漏9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治疗6例。结果 1例因合并十二指肠瘘、肾衰、心肌梗死而死亡,8例治愈。结论 胆漏发生主要与炎症、解剖变异和解剖不细致或拔除“T”管有关。预防上应规范术中操作,延长常规拔除“T”管时间。治疗应视腹膜炎程度和胆汁流量大小采取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