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雨霞 《中国保健》2010,(11):92-93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使患肢功能受到破坏性侵袭,术后瘢痕挛缩也可造成患肢功能障碍。指导病人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我们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渐进式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及患侧肢体功能变化及主要影响。方法:对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患侧肢体功能锻炼,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43例患侧上肢上举为优,13例为良;42例外展为优,14例为良;40例旋转为优,16例为良,2例上举、外展、旋转均为差,上肢水肿明显,功能障碍明显。结论:乳腺癌术后有计划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范慈勃 《保健医苑》2010,(11):10-11
乳腺癌术后患者通过加强术后伤口观察、创面持续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及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等护理,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能使患侧上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分期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63名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来进行,观察组的功能锻炼分三个期进行,即卧床期、下床活动期和出院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系统的综合训练可促进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的成功率,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根治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术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让患者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乳腺癌根治术对病人患侧上肢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常常导致患肢功能活动受限,肩部僵硬,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规范的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促进肢体恢复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笔者自2007年6月起对乳腺癌手术后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功能锻炼,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夹板外固定患者治疗上肢骨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治疗上肢骨折的病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治疗组和传统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病人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心理支持和功能恢复方面均有改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饮食调养及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等策略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的主动性,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健康教育路径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计划性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减少并发症,减轻上肢功能障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对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全程计划性、连续性健康教育方式。结果:在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上肢水肿发生率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全程的计划性、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参与患肢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减少并发症以及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蒋林君 《药物与人》2014,(10):300-300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功能锻炼,评定功能锻炼效果。Ⅲ结果:患者经过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惠侧上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分阶段的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惠侧上肢功能恢复,减少上肢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手术后,应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及呼吸的变化,记录排尿量。注意观察创口渗血或出血倾向,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除了临床的一般护理外,还需给予患者适宜的体育治疗和心理护理,避免一切精神刺激,保证睡眠充足,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要预防和处理患侧上肢水肿,及时进行上肢锻炼。常用的方法有。①用患侧手做摸高锻炼。②上肢外展锻炼。③上臂摆动或转旋运动。④利用一根长  相似文献   

11.
林榃 《中国校医》2019,33(5):370-371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与作业疗法对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90例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训练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与作业疗法治疗。比较2组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改善率、上肢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上肢功能测验评分和FMA上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 结果 观察组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上肢功能测验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测验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与作业疗法治疗颅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行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的脑卒中患者早期患肢进食训练模式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5月-11月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6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早期患肢进食训练。收集并比较干预4 w后两组的依从性、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病耻感、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耻感得分、住院时间、医疗成本低(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脑卒中患者早期患肢进食训练模式可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是优质康复护理服务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对其上肢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治疗脑卒中偏瘫的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7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3个月后比较2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及上肢肌张力量表(MAS).结果:2组MBI、FMA、M A S值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效果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可更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痉挛型偏瘫儿童因其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日常生活的独立性,近年来偏瘫儿童的康复治疗备受关注。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侧重于降低张力、促进上肢运动模式正常化,来提升功能水平。随着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的推进,改善偏瘫儿童上肢活动和参与能力成为目前干预的主要导向,遂之兴起的强制诱导运动疗法(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在临床被广泛使用。本文从理论基础、适应人群、干预方案、临床疗效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和综述,以期为偏瘫儿童临床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探讨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可能机制.方法 40例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小针刀配合针灸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针灸及康复训练,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程度评分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上肢水肿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水肿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针灸对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空气压力波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2月~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30例,对其进行空气压力波治疗,治疗处方模式:水肿增强模式,选择压强为40~60 mmHg,治疗时间为20 min/d,5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使用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和...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行常规康复锻炼;康复组60例,行个体化康复操锻炼,并观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和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康复组患者对康复操使用满意,功能恢复良好,能有效改进患肢外展、前屈、后伸、手指爬墙等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推荐的生活质量水平(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行个体化康复操锻炼有利于患者肩部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有利于调节患者心理,增强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腹针联合上肢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临床诊断符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实验组给予腹针联合上肢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上肢功能锻炼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侧上肢周径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5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219、4.003,均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双侧上肢周径差值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显著(t=4.149,P<0.05).水肿程度分级方面,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χ2=0.2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分级均显著减轻(χ2值分别为5.043、16.258,均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χ2=6.652,P<0.05).实验组疗效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χ2=7.23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4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367、3.974,均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4.375,P<0.05).疼痛程度分级方面,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χ2=0.06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级均显著减轻(χ2值分别为11.501、9.587,均P<0.05),且实验组疗效更为显著(χ2=6.007,P<0.05).结论 腹针联合上肢功能锻炼对于消除水肿、改善患肢疼痛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