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建辉  姜宇华 《中外医疗》2010,29(23):93-93,95
目的探讨盲肠置管造瘘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加盲肠置管造瘘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21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病例相对比。结果一期肿瘤切除吻合组吻合口漏6例(28.6%),其中4例予横结肠造瘘术后好转。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加盲肠置管造瘘组吻合口漏1例(3%),经局部通畅引流,全胃肠外营养后自愈。随访50例,1年存活率均为100%,3年存活率一期吻合组为71.4%(15/21),置管造瘘组73.5%(25/34),5年存活率一期吻合组为42.8%(9/21),置管造瘘组47.1%(16/34),2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结论选择好适当病例配合术中结肠灌洗作一期吻合,在技术上安全可行,盲肠造口加术后负压吸引,能有效降低肠腔压力。吻合漏发生率明显降低,即使有漏发生,也比较小,漏出量少,能自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提高经皮肾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我院2002-06/2004-10收治的28例肾积水患者采用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引流管术。结果 28例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36例次(其中8例为双侧造瘘),1次穿刺成功32例次,其余为2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针芯蕈状膀胱穿刺造瘘管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使用带针芯蕈状膀胱穿刺造瘘管进行膀胱穿刺造瘘术,观察并发症,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结果 97例手术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例术后第2天蕈状部脱出膀胱重新造瘘,4例出现血尿,2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结论带针芯蕈状膀胱穿刺造瘘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引流通畅等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武红涛  唐缨 《吉林医学》2011,32(14):2736-273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14G细管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PCN)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比其与传统方法的优劣。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结石等原因导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14G细管径引流管PCN,与20例F16硅胶引流管PCN患者对比研究,观察肾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32例14G细管PCN患者首次置管造瘘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 d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0例F16硅胶引流管PCN患者血尿时间延长,3例出现肾周血肿。结论:超声引导下细管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可达到理想的引流效果,与粗管引流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为解决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提供了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eutaneous nephrostomy,PCN)治疗肾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肾盂积水的患者在超声介导下,采用Seldinger法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手术.以引流减压.结论 16例患者共19次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随访至12周,15例患者肾功能在2周内得到改善.有效率93.7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介导下行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肾肾盂造瘘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盆腔恶性肿瘤及肾结石所致肾盂积水患者,在DSA及B超导引下行经皮经肾肾盂造瘘外引流治疗的护理经过,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98%,穿刺失败1例,预期换管60例,意外拔管3例,其中2例为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自行剪掉造瘘管内固定线致脱落,1例为换管不慎滑脱致重新置管,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306例患者开胸术后,应用闭式引流管引流,促进了肺复张,预防胸腔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监测术后胸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方法 采用置下胸壁前后闭式引流管各1根做引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体位引流.结果 306例术后患者引流彻底,无一例发生胸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其中2例胸内出血,2例肺瘘气.结论 对术后应用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使术侧胸腔得到充分引流,肺复张快,防止了胸腔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引流通畅能准确监测引流液在单位时间内的量、颜色、性质、瘘气程度,能及时诊断术后是否发生胸内活动性出血、是否有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采用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剌造瘘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剌造瘘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30例患者中,共置管59根,其中56根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3根进行二次穿刺,置管成功。肾功能、电解质一般3~7d,平均4d恢复正常。结论: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对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临床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不全应首选彩超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置管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盂穿刺造瘘置管引流术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肾盂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成功,为上尿路梗阻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心理护理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UPJ)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 46例 5 2侧UPJ梗阻采用离断性肾盂成行术。置双J管内引流 ,术后常规导尿 3~ 5天 ,小儿同时作肾造瘘 ,4~ 6周拔除支架引流管。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成功 ,患者症状消失 ,肾积水明显好转 ,吻合口通畅。结论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设计合理 ,成功率高 ,优于其它术式 ,可作为先天性肾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UPJO)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 (Anderson Hynes)术加肾、输尿管造瘘及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2 4例。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 2 3例 ,二次手术成功 1例。近期并发症 1例。2 4例经 6个月~ 2年随访 ,远期疗效好。结论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手术方法以Anderson Hynes术为首选 ;双J管能起到引流通畅及内支架作用 ;儿童患者仍需采用肾、输尿管造瘘引流  相似文献   

12.
刘秀梅  孙翠红  张爱荣 《吉林医学》2009,30(16):1756-1757
目的:总结306例患者开胸术后,应用闭式引流管引流,促进了肺复张,预防胸腔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监测术后胸腔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方法:采用置下胸壁前后闭式引流管各1根做引流,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体位引流。结果:306例术后患者引流彻底,无一例发生胸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其中2例胸内出血,2例肺瘘气。结论:对术后应用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使术侧胸腔得到充分引流,肺复张快,防止了胸腔内积液、积气、余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引流通畅能准确监测引流液在单位时间内的量、颜色、性质、瘘气程度,能及时诊断术后是否发生胸内活动性出血、是否有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UPJO所致的肾积水患儿69例临床资料。全部69例经过B超筛查提示UPJO诊断,肾盂积水均〉2cm,再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进一步证实,对未显影的4例和虽肾盂显影而输尿管未显影的6例行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而确诊。62例单侧肾积水中55例采用一期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7例因重度肾积水先行患肾穿刺造瘘引流3~6月,5例再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肾切除。7例双侧肾积水中4例1次完成双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3例分次完成,其中2例一侧肾穿刺造瘘引流3~6月后再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结果:67例74只肾积水均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所致,输尿管瓣膜3例。术后B超随访,均示积水消失或不同程度改善,肾盂前后经缩小,肾实质增厚;33例37只肾术后获得IVP随访,均证实肾盂输尿管吻合口通畅,且术后肾盂显影时间明显较术前提前。结论:B超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诊断最常用的筛查方法,IVP和必要的膀胱镜检输尿管逆行插管是确诊小儿UPJO肾积水的可靠方法,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整形术为UPJO手术"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介入造瘘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经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17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造瘘,经瘘道送入取石篮套取碾碎结石,再将结石碎粒推送入肠腔。首次未能碾碎结石或结石多者保留胆道外引流导管,隔5~7d重复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1~2次操作后将肝外胆管内结石清除,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其中8例患者肝内小胆管仍有小结石残留。结论:经皮肝穿刺介入造瘘取石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效解除肝外胆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毕月英 《九江医学》2007,22(4):54-54,F000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我院自2001年至今有2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长期间歇性血液透析,其中7人出现内瘘阻塞。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20例,每周透析4~15h,血流量200~300mL/m in,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按规定时间压迫止血。其中7例(女2例,男5例,年龄27~80岁)发生动静脉内瘘阻塞。血管内瘘阻塞发生率为35%。其中3例发生3次阻塞,4例发生1次阻塞,其中内瘘阻塞使用1年内发生5例,未使用发生2例。1·2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16.
后尿道断裂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尿道断裂的早期治疗及后期尿道狭窄的处理。方法 早期治疗 1 7例患者中 ,3例行膀胱造瘘、2例断端一期吻合、1 2例尿道会师术。后期狭窄的处理 :8例内窥镜手术 ,7例定期尿道扩张。结果  2例一期吻合术后排尿通畅 ,3例膀胱造瘘与 1 2例尿道会师术后出现尿道狭窄 ,经定期尿道扩张或行内窥镜术后排尿通畅。结论 膀胱造瘘的后期均有较严重的尿道狭窄或闭锁 ;一期吻合术后排尿较通畅 ;会师术后期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定期尿道扩张效果尚可 ,但需坚持且治疗时间较长 ,内窥镜治疗术后排尿通畅 ,不需定期尿道扩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PCN)的临床价值.方法 彩超引导下对71例肾积水患者行PCN治疗,其中11例患者行双侧PCN治疗.观察并分析彩超引导下PCN的临床疗效.术前及术后1周检查患者肾功能,观察尿量变化.结果 71例患者共行82次肾穿刺造瘘置管,3例穿刺造瘘失败,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4% (79/82).术后造瘘管均通畅,所有患者肾功能及全身状况均在1周内得到明显改善.全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因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实时超声引导下PCN是一项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或经肾造瘘管球囊扩张法治疗UPJO(附1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放射介入球囊扩张法治疗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例UPJO患者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并留置支架导管1个月左右,对4例UPJO手术整形失败后重新狭窄病人经肾造瘘管球囊扩张并留置支架导管2个月左右。结果 6例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患者拔管后随访12—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排泄性静脉尿路造影显示5例积水显著缩小,1例积水减轻;4例UPJO手术整形失败经肾造接管球囊扩张病人,拔除支架管后经肾造瘦管造影,3例显示狭窄段消失,造影剂可顺利排入膀胱,1例肾盂排空稍缓慢,但均可顺利拔除肾造瘘管,瘘口逐渐封闭。随访12个月,肾盂无明显扩张。结论 经皮肾盂穿刺顺行性球囊扩张治疗UPJO具有微创、仅需局部麻醉、住院时间短、短期疗效可靠、可重复进行等特点,可作为对部分UPJO病人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种方法,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现察;对UPJO手术整形失败交界处重新狭窄病人经肾造瘘管球囊扩张并留置支架导管,可作为手术失败后的补救措施,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李栋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11-13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3例肾积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3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对患者进行随访,59例患者的肾功能在1周内恢复较好,其有效率为93.65%;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死亡;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有4例患者出现引流管阻塞,有1例患者出现引流管脱落,有4例患者发生出血。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肾积水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辉 《四川医学》2012,33(1):154-156
目的 探讨彩超导向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彩超导向下,对46例肾积水患者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结果 46例患者共49次穿刺造瘘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能够改善肾功能,避免肾功能因梗阻而衰竭,是一项操作简便、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