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在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中的表达及RRM1蛋白表达对辅助化疗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回顾性检测100例Ⅱb/Ⅲa期NSCL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组织RRM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RRM1蛋白在不同的性别、吸烟状况、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不同治疗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 >0.05),RRM1蛋白表达在鳞癌患者中高于非鳞癌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44.1%/30.3%,P=0.172);(2)在入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较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8月,P=0.019 4);(3)亚组分析中,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鳞癌患者较非鳞癌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11月,P=0.011 9);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患者DFS较高表达患者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3月/6月,P=0.021 7),但在单纯接受手术组的患者中不同RRM1蛋白表达的患者中DFS无明显差异(中位时间,15.5月/13月,P >0.05);(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RRMl蛋白表达和病理类型是Ⅱb/Ⅲa期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5)。结论:在Ⅱb/Ⅲa 期NSCLC患者中,RRM1蛋白可能是患者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以及ERCC1和RRM1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化临床资料,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为NSCLC患者精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2例同期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和RRM1的蛋白表达,应用PCR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同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比较不同EGFR基因突变以及不同ERCC1和RRM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EGFR基因突变女性(56.5%,13/23)高于男性(20.7%,6/29)(P=0.009),腺癌(56.5%)高于鳞癌(23.1%)(P=0.017);不同TNM分期、年龄和吸烟状况下EGFR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RCC1、RR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24/52)、48.1%(25/52)。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和吸烟状况的患者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和RRM1阴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期(18.2M,17.3M)高于阳性表达者(13M,15M)(P=0.001、0.009)。(3)EGFR突变型患者化疗后中位生存期较EGFR野生型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 EGFR野生型同时ERCC1、RRM1的表达阴性化疗疗效和中位生存期较突变型的好(P=0.043,P=0.0006)。结论:(1)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腺癌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2)ERCC1、RRM1的表达水平可评价中晚期NSCLC患者以铂类为基础化疗的疗效,并可作为判断该类患者预后的指标。(3)EGFR野生型且ERCC1、RRM1的表达阴性的患者术后行以铂类为基础化疗其疗效较佳,EGFR突变型患者建议选择TKI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癌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ERCC1)、乳腺癌易感染基因1(BRCA1)、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与铂类标准化疗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共入选Ⅲ、Ⅳ期NSCLC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接受至少2周期的化疗,以GP、NP、TP方案为主。ERCC1、BRCA1及RRM1表达水平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患者化疗后的疗效与ERCC1、BRCA1、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80例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28.8%、71.4%,BRCA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0.0%、57.5%,RRM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0.2%、70.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C1、BRCA1、RRM1均阴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66.1%vs31.8%,P均〈0.05)。结论 ERCC1、BRCA1、RRM1表达不同可能是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能为临床NSCLC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廖茂良  叶银燕  熊娅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4,(17):137-140,143,F0003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表达与Ⅱ-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CC1、RRM1表达,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Kap1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TNM分期、术后辅助化疗与否、手术彻底程度为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子。ERCC1或RRM1低表达组中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未化疗患者(P均〈0.01)。结论ERCC1或RRM1低表达的NSCLC患者更能从GP方案化疗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后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8年间接受手术并确诊为NSCLC的80例患者的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2周期以上铂类化疗方案,联合分析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BRCA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1);同时2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②ERCC1低表达患者DFS和OS均长于ERCC1高表达患者(P=0.004,P=0.032);BRCA1的表达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0.023,P=0.006);③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患者DFS和OS长于两种指标同时高表达的患者;④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的患者中,接受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受益最大。结论:ERCC1和BRCA1可作为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存活素( Survivin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应用含铂类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中Survivin 阳性表达65例(79.3%);Survivin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无关( P>0.05)。Survivin阳性者1年生存率为23.1%,低于Survivin阴性者的52.9%(P<0.05)。结论 Survivin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应用含铂类方案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 Survivin表达阳性可能存在铂类药物耐药,Survivin的表达可能成为NSCLC个体化治疗的分子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及铂类药物在NSCLC辅助化疗中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12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切片ERCC1基因蛋白表达进行了测定,并结合患者年龄、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化疗及生存情况尤其是ERCC1基因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之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NSCLC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其生存时间与未用顺铂辅助化疗者的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有优于后者的趋势。在排除了ERCC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后,NSCLC患者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关系的分析显示,NSCLC患者年龄与生存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1.008, P=0.297);TNM分期与生存时间之间呈明显相关性(χ2=51.326, P=0.000);组织病理学类型与生存时间之间有相关性(χ2=6.339, P=0.012),腺癌的生存时间要高于鳞癌。分析结果显示,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患者无论在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等方面,其生存时间均都明显长于阴性者。结论①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应用顺铂辅助化疗可能获得生存受益;② ERCC1基因蛋白表达阳性提示对于铂类药物耐药而言,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是否应用顺铂辅助化疗的指标之一;③ ERCC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RM1、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IIIB~IV)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曾接受G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标本中RRM1、ERCC1蛋白表达,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RRM1、ERCC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81%(22/47)、42.55%(20/47),其表达与性别、年龄、PS评分、组织学类型、分期、吸烟均无相关性,化疗有效率为36.17%(17/47), RRM1、ERCC1蛋白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8.18%(4/22)和52.00%(13/25),20.00%(4/20)和48.1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47)。RRM1、ERCC1蛋白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皆为14.1个月,RRM1、ERCC1蛋白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8、7.1个月(P=0.008、0.017);RRM1、ERCC1蛋白均阴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1个或2个阳性表达者,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7.6个月(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分期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RRM1、ERCC1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GP方案的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为负相关关系,RRM1、ERCC1低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更能从GP方案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铂类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晚期NSCLC穿刺或手术标本为材料进行ERCC1和RRM1蛋白表达检测。对患者化疗后的疗效与ERCC1、RRM1表达水平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 80例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28.8%、71.4%,RRM1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0.2%、70.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C1、RRM1均阴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66.1%vs31.8%,P<0.05)。结论 ERCC1和RRM1的表达不同可能是吉西他滨/铂类化疗方案中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能为临床NSCLC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 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sic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的表达对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结肠癌并行结肠癌根治术且术后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FOLFOX6( L-OHP+5-Fu+CF)方案辅助化疗,并进行3年随访。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ERCCl蛋白。结果:60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1.67%,低分化腺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较高分化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RCC1阴性表达者3年DFS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ERCC1是结肠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 RR=3.45,95%CI:1.47-7.54,P=0.012)。其中在同一ERCC1表达水平下,分化程度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好( RR=0.41,95%CI:0.22-0.75,P=0.023)。结论:ERCC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结肠癌Ⅱ、Ⅲ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无病生存时间的预测指标。 ERCC1阴性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延长,可以从奥沙利铂为主的FOLFOX方案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表达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15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肺癌完全性切除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取肿瘤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FOXM1表达检测。结果:FOXM1表达阳性组与FOXM1表达阴性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临床分期显著高于FOXM1表达阴性组(P〈0.05)。FOXM1表达阳性组的1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NSCLC组织表达FOXM1与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且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探讨其对NSCLC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3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16例及健康志愿者15例的外周血进行LUNX mRNA检测。结果:54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8.1%(26/54)和25.9%(14/54),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癌恶性肿瘤患者、肺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与NSCL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UNX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化疗前后均随TNM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SCLC外周血LUNX mRNA表达与化疗近期疗效无关(P〉0.05)。结论:LUNX mRNA是一种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较好的特异性标志物;化疗后NSCLC外周血LUNX mRNA的表达比化疗前显著降低,表明有效化疗可消灭NSCLC患者的微转移癌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R)亚单位M1(RRM1)表达与吉西他滨化学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这项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后化学治疗应用吉西他滨的NSCLC患者的病理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M1的表达,并分析患者的化学治疗疗效和生存资料与上述指标表达的关系。结果在50例病理组织中RRM1过表达22例(44%)。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小于非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及肿瘤部位的2组患者RRM1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分期的2组患者RRM1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1非过表达组织化学治疗有效率82.1%(23/28)高于RRM1过表达组有效率22.7%(5/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为53.6%(15/28),非过表达组1 a生存率为77.3%(17/22),RRM1过表达组的1 a生存率低于RRM1非过表达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RRM1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的患者,RRM1可以作为NSCLC采用吉西他滨方案化学治疗敏感性和生存预测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药物化疗敏感性及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RRM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以及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化疗组RRM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12.5%)、1年生存率(6.3%)均低于RRM1阴性组(78.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RM1的表达水平与吉西他滨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个体化疗在选择化疗方案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开始化疗的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探索更适当的开始辅助化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辅助化疗的303例I-III期乳腺癌患者,分析其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以手术后开始第1个周期化疗时间为起点时间,按起点时间不同方法分析,阶段时间为界:1~14d化疗组(1组);15~21d化疗组(2组);22~28d化疗组(3组);29~35d化疗组(4组);≥36d化疗组(5组)。结果无病生存期,在各组中无病生存期整体比较有差别(P=0.024)。各组的5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76.0%,85.2%,86.7%,63.8%,64.9%。总生存期整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独立的预后因素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无病生存相关;X2=11.316,P=0.023。结论乳腺癌术后需要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术后在≤28d开始辅助化疗有益于无病生存期延长。术后辅助化疗最佳区间22~28d。其中年龄、肿瘤的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化疗药物四个自变量与病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对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局限性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给予250mg/d吉非替尼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5%(2/52)、远处转移率1.92%(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5/44)和6.82%(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CLC术前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可在降低复发及转移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