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CT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速CT(electronbeamCT,EBC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Imatron公司电子束EBCTC 150,对 4例OSAS患者人为诱导深睡眠下进行薄层CT扫描,扫描模式:CV3 /2,层厚 3mm,层距 2mm,扫描时间 0. 2s,利用工作站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重建圆径 21cm,重建矩阵 512×512,重建核sharp。结果:EBCT成像技术能够立体的、详尽和精确的显示机体组织上气道的三维解剖结构和相邻关系,其再现阻塞的程度可以达到近乎解剖学的程度,为准确掌握病情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结论:EBCT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OSAS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牙齿正畸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牙齿正畸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 37例病人 ,采用GEHispeed/i螺旋CT扫描机 ,自下颌骨下缘向颅顶行横轴位螺旋扫描 ,条件 :12 0KV ,2 4 0mA ,1.0S ,设计扫描层厚3.0mm ,扫描 2 0~ 2 5层 ,间隔 1.0mm密度重建 ,扫描视野 2 1cm ,矩阵 5 12× 5 12 ,对重建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 ,表面遮盖法 (SSD) ,和多层面重建术法 (MPR)成像。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中横轴位观察牙齿旋转 ,牙根间距效果好 ;SSD观察牙齿与颌骨的整体关系满意 ;MIP观察牙齿全貌与颌骨的关系效果理想 ;MPR观察牙齿根尖部骨质、根尖与牙槽骨的局部关系显示清晰。并可测量换算出实际距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弥补了X线片的缺陷 ,影像显示清晰 ,此技术应用在牙齿正畸临床上 ,尤其在有埋伏牙的矫治上 ,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在12例颌面部牵张成骨患者中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及断层图像重建,测量骨牵开距离、牵开区骨厚度和骨密度等指标,考察牵引和成骨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细致,可各向旋转,有利于观察骨质和骨量;根据具体需要,可利用数据资料及Mimics等软件在个人电脑上重建断层图像,进行直观观察并可测量骨牵开区距离、厚度、密度等指标。12例患者的骨牵开距离均值为16.73 mm,效果良好。结论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基础上,可重建清晰、直观的三维及断层图像并可进行相关测量,该技术在颌面部牵张成骨观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CT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是将电子枪取代传统的X线球管,发射高能量电子束,撞击阳极靶环产生的高能X线通过人体后,经探测器的数据采集、转化等过程,形成轴位二维CT图像,经工作站软件处理,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一次扫描140层,其纵向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图像和病变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复杂颌面骨折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行螺旋CT 扫描,层厚3 mm或5 mm,应用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若怀疑下颌骨骨折时,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以便单独显示下颌骨的三维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可清楚显示下颌骨骨折部位与移位,尤其是髁突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颌面部软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颌面部软组织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对1例右耳缺损患者的头部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在诊断工作站上以SSD法对图像进行重建。结果:螺旋CT能一次快速精确完成整个头部的扫描与重建,面部软组织、器官重建图像清晰,但瞳孔位置不能显示。结论:对于头面部除瞳孔以外的软组织三维重建,可选择螺旋CT三维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颌面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5例单侧面中部陈旧性骨折患者,定位钉植入后行面部CT扫描。在CANS上行术前设计及三维手术模拟骨折复位,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行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检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患者解剖结构与面部三维重建模型完全吻合,术中实现实时导航。手术器械实现空间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复位最大偏差小于2mm。复视、眼球下陷、运动受限症状消失,畸形明显改善,面部对称。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有助于提高颅颌面陈旧性骨折的复位精度,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8.
锥形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锥型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需拔牙或行种植义齿病例行锥型线束CT检查 ,扫描层厚 0 .62 5mm或 1.2 5mm ,扫描数据输入重建工作站 ,依据需要进行图像重建 (包括曲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等 ) ,重建层厚均为 0 .62 5mm。对图像进行分析及测量 (包括骨质厚度、高度等 )。结果 :锥型线束CT可清楚显示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之间的解剖关系。能精确测量出上、下颌骨的厚度、高度及任何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论 :锥形线束CT ,可精确定位 ,能清晰地描述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对某些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对指导牙槽外科的手术设计 ,预防手术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诊断中的重要性. 方法: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临床病例12 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图像,结合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2 例口腔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均达到满意的疗效.结论:分析颌面部巨大型脉管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在上颌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清楚定位的上颌骨埋伏牙31例,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用Dentascan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37颗埋伏牙被精确定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解剖关系。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检查上颌骨埋伏牙准确有效的方法,在上颌骨埋伏牙设计牵引导萌的方案和疗效评价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内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对27例埋伏牙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通过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建和曲面重建等技术对扫描图像进行后期处理,通过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对颌骨内埋伏牙进行准确定位。结果27例患者共有41颗埋伏牙。通过64层螺旋CT多种重建技术的组合应用,均得以清晰显示埋伏牙的位置、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选择正畸牵引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埋伏牙提供了依据。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可提供埋伏牙位置的准确数据,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三维重建在诊治上颌骨埋伏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上颌骨埋伏牙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不易定位的12例上颌骨多生牙和阻生牙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CT三维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和位置.结论:CT三维重建对于上颌埋伏牙手术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颌面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扫描,使用不同旋转轴,观察不同角度骨折的三维病变图像,结合临床进行CT图像分析。对骨折的部位进行分类和测定。同时根据三维CT影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x线平片、二维CT影像比较,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明显占优。对下颌骨和面中部等处的粉碎性骨折,其显示出畸形的立体形态更为直观,尤其对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三维CT对骨折片无移位的线性骨折诊断率较低。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二维CT、三维cT对颌面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颌面骨折患者螺旋CT扫描,应用表面遮盖技术(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应用Syngo软件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分割,比较二维、三维CT诊断准确率。结果三维CT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与结构关系,并同时获得患者软组织实时图像,二维CT更好的提供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的信息,二者互补。扫描层厚越薄重建图像越清晰。结论三维CT有利于确定颌面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真实情况,对颌面部骨折的术前诊断和手术计划制定具有较大临床意义,是显示颌骨骨折的影像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王永盛 《口腔医学》2004,24(3):188-189
目的 了解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我院 1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的三维CT扫描重建成像分析 ,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三维CT能清楚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 ,其显示的骨折程度、范围、移位方向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 三维CT是颌面部骨折治疗中有效、直观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术前颌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用压模机制作的透明树脂定位模板戴入植牙患者口内,以0.5mm层厚螺旋CT扫描颌骨。扫描的数据传至CT工作站用Dentascan软件处理后显示侧断层图、曲面断层图及三维重建图。结果:所有25例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的显示颌骨的形态、质地和重要的解剖结构,如上领窦、颏孔、下牙槽神经管,并且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结论:螺旋CT结合Dentascan软件和定位模板在种植牙治疗计划的设计中起关键作用,尤其像前牙美容区域,并有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三维头颅模型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开发三维头颅模型技术并研究其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扫描和快速成型技术通过软件制作三维头颅模型,应用于颧骨粉碎性骨折、颜面不对称畸形、肿瘤术后颌骨缺损畸形以及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维头颅模型指导的8例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患者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三维头颅模型在口腔颌面部复杂畸形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钉孔共用理念设计的数字化导板在正颌外科及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正颌手术的1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和需要下颌骨重建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牙颌面畸形患者行颌面部CT扫描和石膏模型激光扫描,下颌骨重建患者行颌面部CT扫描和腓骨或髂骨的CT扫描,并建立三维模型.使用数字化技术基于钉孔共用理念制作截...  相似文献   

19.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埋伏牙定位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37例患者均行曲面体层片和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层厚1.25 mm,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图像进行重建.将横轴位图像与不同重建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SSD可以显示牙齿与颌骨的外部轮廓、整体形态以及牙齿排列与颌骨之间的关系; MIP能显示牙齿全貌、牙齿纵向排列关系;MPR则对根尖骨质、根尖与牙槽骨的局部关系显示更清晰.在37例中均能清晰显示牙齿的位置、数目以及与邻牙的关系,但有15例对根尖的弯曲程度以及多根牙的根分叉显示不够清晰.曲面体层片显示3例位于上颌窦内, 2例上颌后牙颊舌向水平埋伏阻生.结论 对怀疑有埋伏牙的患者,均先作曲面体层片检查,如临床需要精确图像(如正畸等)才作多层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①探讨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动物模型的建立;②研究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后的早期救治策略。方法 8只犬(6只中华田园犬和2只比格犬,6月龄,雄性)随机分为两组,枪击伤(A)组和爆炸伤(B)组,致伤前先制作胸腹部和颅脑防护装置,做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A组:根据有无粉碎性骨折致咬合关系错乱行清创缝合或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治疗;B组:爆炸伤致颌面部软组织多发穿通伤并大量异物残留,行清创缝合治疗。枪击伤致伤源为5.8 mm和7.62 mm高精度狙击步枪,致伤距离50 m;爆炸伤致伤源为制式200 g TNT药块,距离分别为3 m和1 m。按照分组情况伤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和相应的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2 h再次行头颅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结果该模型可稳定地模拟犬颌面部枪击伤和爆炸伤。当枪击伤距离为50 m时,随着致伤源高精度狙击步枪口径的增大(5.8 mm到7.62 mm),颌面部创伤也由咬合关系正常的下颌骨下缘粉碎性骨折变为上下颌骨的粉碎性骨折并伴有咬合关系错乱和严重的软组织撕裂伤。当爆炸伤致伤源固定为含241 g细铁钉的制式200 g TNT药块时,随着致伤距离的缩小,实验动物的颌面部创伤也越来越严重。两组实验动物伤后均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对症处理,除爆炸伤致伤距离为1 m的犬伤后20 h死亡外,其余均生存状态良好,精神可,行动自如,可少量饮食饮水,存活实验动物均继续饲养四周。结论该实验致伤模型可以实现咬合关系正常和错乱的枪击伤模型和不同程度的爆炸伤模型。伤后立即采取合适的抢救措施,如气管插管、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静脉补液和抗感染后,可维持犬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其中早期救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