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肾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肾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1 5 0 8条,涉及症名2 73个,总计3983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肾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 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健脾和胃35 6,调腹30 7,安神2 5  相似文献   

2.
从肝经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棣其  杨钦河 《陕西中医》2005,26(10):1068-1069
目的探讨从肝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从肝经与腰骶部的经络循行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肝经的关系及肝经是动病、肝经经穴主治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结论提示肝经与腰椎间盘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经经穴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之腰腿痛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心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心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5 1 6条 ,涉及症名1 87个 ,总计 1 382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心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9项 ,其名称与症次分别为 :安神 2 5 9,疏理上肢 1 2 4 ,宁心 1 0 9,清热 74,健脾和胃 5 4 ,散寒 43,镇痉苏厥 43,止血 41 ,疏肩理腋 39。这 9项功效可归纳为两类 ,第一类为治疗心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心经“起于心中 ,出属心系 ,下膈络小肠”,“下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 ,故心经穴可治疗心神疾病 (即有安神宁心 ,…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曲泉穴的古代文献探析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曲泉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并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文献26部涉及条文186条,曲泉穴单穴使用频次为59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114次,配伍腧穴共计160个,以膀胱经、肾经、肝经、脾经...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献中胆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胆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胆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1762条,涉及症名280个,总计4814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胆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6项,其名称及其症次分别为:疏理下肢603,祛风284,清头健脑273,明目261,消肿240,安神210,散寒196,疏肝理胁177,疏腰理臀175,清热168,除痹150,疏颈理项145,聪耳139,健脾和胃138,健口强齿115,镇痉苏厥113。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献中心包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心包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心包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917条,涉及症名225个,总计2302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心包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5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280、健脾和胃187,宁心16l,清热149,宽胸利膈148,疏理上肢118,调腹散积107,补虚67,止血67,疏胁利胆64,祛风64,镇痉苏厥64,宣肺63,治气62,散寒62。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献中脾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脾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脾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12 61条 ,涉及症名 2 46个 ,总计 3 2 2 1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脾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17项 ,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 ,健脾和胃 496,调治腹疾3 2 4,疏理下肢 2 3 6,安神 197,调经引产 194,治阴疗疝 164 ,消肿 161,利尿 144 ,散寒 13 3 ,止血 10 1,理气 99,清热 98,宽胸利膈 94,补虚 87,疏肝利胁 77,宁心 62 ,宣肺 61。这 17项功效可归纳为三类 ,其一为治疗脾经循行部位的疾患 ,脾经行于下肢内侧 ,“…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献中三焦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三焦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三焦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921条,涉及症名228个,总计2268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三焦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其症次分别为:疏理上肢209,安神131,明目128,清头健脑120,聪耳119,消肿119,疏颈理项117,健口强齿103,祛风89,健脾和胃82,清热75,疏肩理腋74,镇痉苏厥62,疏胁理肋60,利咽55,宁心51,疏背理脊48.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用计算机对古医籍中有关14经及其腧穴(简称为“经穴”或“脉穴”)的主治内容进行统计,得出各经穴治疗各类疾病的症次、该症次占各经穴总症次的百分比(简称为“症占经比”),从而得到各经穴的常用功效,其结果已在2002~2010年间的《上海针灸杂志》与《针灸临床杂志》上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0.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小肠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小肠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768条,涉及症名213个,总计2013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小肠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安神195,疏理上肢174,疏颈理项140,明目108,消肿100,清头健脑89,清热83,聪耳78,疏肩理腋76,散寒58,利咽57,宣肺57,祛风56,健脾和胃55,健口强齿50,截疟46,疏胁消疸44。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用针灸治疗泛指性痹证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149条,穴位102个,总计276穴次.常用穴位合谷、足三里、风市、患部、曲池、委中、阳陵泉、阳辅等.常用经络为胆经、膀胱经、大肠经、胃经、肺经、肝经和三焦经.常用部位为腿阳、臂阳、足阳、足阴、手阳、臂阴和头面.各种针灸方法的次数为灸法54次,针法9次,刺血法9次,火针2次,熨法2次,敷贴1次.对文献及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古代针灸治疗本证特点为循经取穴,分部取穴和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献中胃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 93种古医籍中有关胃经及其腧穴 (本文简称为“胃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 ,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 ,共得文献 2 0 86条 ,涉及症名 2 94个 ,总计 5 610症次。再用计算机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结果显示 ,胃经穴的常用功效共 19项 ,其症次分别为 :健脾和胃 5 69,疏理下肢45 1,调治腹疾 42 4,安神 3 3 0 ,消肿 3 2 6,散寒 2 2 8,宣肺 2 2 7,健口强齿 2 12 ,清热 192 ,祛风 187,补虚 184,调气 174,疏面理颊 171,清头健脑 15 8,明目 15 5 ,宽胸 13 4,治阴疗疝 113 ,化痰利湿 112 ,镇痉苏厥 10 3。这 19项功效可归纳为两大类 ,其…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献中膀胱经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膀胱经及其腧穴(本文简称为“膀胱经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2958条.涉及症名310个,总计8500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膀胱经穴的常用功效共19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健脾和胃663,疏理下肢622,安神493,疏腰理臀423,明目401,补虚383,清头健脑361,调腹354,宣肺351,疏背理脊329,散寒326,清热323,壮肾利尿297,祛风291,消肿255,止血214,镇痉苏厥213,疏肝理胁194,治阴疗疝178。  相似文献   

14.
张倩  卢智  沈润斌 《中医正骨》2012,24(6):52-53
目的:观察针刺断面九针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断面九针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8 ~ 74岁,中位数47岁;病程1个月至20年,中位数87个月.针刺治疗及推拿治疗均每日1次,共治疗14次.结果:治疗结束后采用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自拟的评定标准对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86例,好转63例,无效11例.结论:针刺断面九针穴迅速消炎止痛治标,手法推拿解除机械压迫治本,二者结合,标本兼治,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黄柱 《家庭中医药》2007,14(2):33-33
百会穴位处头部之巅顶,系手、足三阳和督脉、肝经之会穴。具有熄风醒脑、升阳固脱之功效。是健脑益智要穴,对头痛、眩晕诸症治疗效果甚为显著。另外,在日常保健中,每天指压此穴,有利于健脑防衰。百会穴在头部。取穴时,正坐位,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1.灸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取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任脉、肝经、脾经、肾经取穴组(治疗组)42例,督脉、膀胱经、脾经、肾经取穴组(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主穴取关元、三阴交、太溪、太冲,对照组主穴取肾俞、次、三阴交、太溪。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任脉、肝经、脾经、肾经取穴为主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探索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选穴规律及特点。检索建库至2019年6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症的临床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灸处方并做规范化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处方选穴进行频次、归经、分布的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及因子分析。共纳入文献102篇,提取针灸处方108条,涉及腧穴65个,总频次654次。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症使用频次前3位腧穴依次为膻中、乳根、少泽;使用较多的经脉为胃经、任脉、小肠经、肝经;腧穴主要分布在胸部和四肢。聚类分析得出以乳根-少泽-足三里-膻中为代表的3个聚类方,因子分析共提取出7个公因子。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症的取穴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局部取穴为主,兼以配合远端取穴。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几十年的临床中,运用穴位推揉法治疗小儿不寐症,效果尚佳,现将推揉手法和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指正。一、推揉手法(运用于半岁以内小儿)1、推心经150次,肝经100次,揉小天心30次,分阴阳50次。2、背部取心俞穴,用推法为主,揉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15年针灸治疗青光眼的选穴规律。方法笔者通过检索CNKI 2000年至今的关于针灸治疗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青光眼涉及11条经脉,5个奇穴和2个特定穴,其中每条经脉的选穴个数占本经穴位数量比例最大为肝经(21.4%),其次为脾经(14.3%);胆经(11.4%);心包经(11.1%),通过数量统计得出治疗青光眼的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的主穴总频数为117次,配穴总频数为39次,主配穴总频数为156次,其中奇穴的主穴频数占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主穴总频数百分比最高(27.4%),其次为膀胱经(18.8%);胆经经(15.4%);胃经(10.3%),肝经的配穴频数占所有经脉配穴总数百分比最高为(20.5%),其次脾经(15.4)、奇穴、胆经、大肠经(均为12.8%),主配穴频数占所穴位总数百分比以奇穴(23.7%)位列第一,第二是胆经(14.7%),第三是膀胱经(14.1%),第四是肝经(12.2%)。共统计主穴23个,配穴15个,其中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个依次分别为:睛明穴17次(14.5%);球后穴14次(12.0%);太阳穴13次(11.1%)。配穴使用频次较高者为:合谷穴和太冲穴5次(12.8%);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太阳穴均4次(10.2%),主配穴总频次前五名为:睛明穴和太阳穴均为17次(11.0%),风池15次(9.6%),球后穴11次(9.0%),合谷12次(7.7%),太冲穴11次,(7.1%)。结论选穴最多的是奇穴,膀胱经次之,睛明穴为运用频次最高腧穴其次为球后穴和太阳穴,一般遵局部取穴,辩证取穴和特定穴的选穴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选穴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对腧穴的选择,明.高武《针灸聚英.百症赋》曰:"百症腧穴,再三用心。"《席弘赋》云:"凡欲行针须审穴。"就是强调临症选穴的重要性。通常选穴方法包括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不断地深入,针灸选穴的内容也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