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狭窄/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61例通过人工血管桥接处理回流静脉狭窄/闭塞患者的血透通路基本信息及手术信息、随访术后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4~11d,平均(6.27±1.01)d。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9.36±10.30)个月,随访期有4例患者发生与血管通路无关的死亡,进行54例次再干预,11例患者不再使用原通路透析。术后6、12、24、3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8%、58.1%、46.1%、15.4%,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1.8%、89.7%、84.8%、56.5%。结论使用人工血管桥接处理血透通路回流静脉病变具有满意的效果,但仍需选择更合适的直径、长度、材质的人工血管来提升术后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DOQI)指南推荐自体A-V内瘘(AVF)做血透患者的首选长期血管通路[1],其次为长期导管等,但我科超过60%的患者首次血透用临时性插管做血管通路,增加了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为了解三种不同血管通路对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我们检查了这三种血管通路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显示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最常用的仍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是随着老年人、糖尿病、儿童等终末性肾衰患者增多,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所限,且不愿或无条件行腹膜透析[1].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目前已成为维持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极好补充.现总结本院资料完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在股静脉临时血透管穿刺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需要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95例血液透析患者,通过多普勒超声显像观察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并进行定位或引导,然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双腔血透管,观察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超声定位和超声引导组一次成功率比盲穿组高,并发症低。结论超声辅助下行股静脉穿刺置入双腔血透管,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经验相对不足的临床医生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移植血管为无法建立直接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提供了理想的血管通路 ,近年来国内正逐渐开展。本文将我院1例 2次进行非生物血管移植建立血透通路的病例报告如下。病例患者宋某某 ,男 ,6 8岁。因多囊肾致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于 1990年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期间因血管内瘘堵塞 ,曾先后 7次在我院及外院行双侧前臂动、静脉内瘘手术。 1998年 8月又因血管内瘘堵塞 ,在局麻下行右上肢人造血管移植术。选用美国Gore -Tex公司生产的ePTFE人造血管 ,直径 6mm ,长度 30cm ,采用PTFE缝线缝合 ,选用肘窝部肱动脉和贵要静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不断增多,透析龄不断延长,其相应的并发症处理也越显重要。中心静脉是常规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及血液透析导管)的最终回路,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严重的静脉高压,影响通路的使用甚至缩短透析龄。由于目前仍缺乏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中心静脉疾病成为血液透析并发症的一大难题。随着通路维护的广泛开展,中心静脉疾病作为血透通路的终极并发症,也越来越得到通路医师及患者的重视。2019年发布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较第一版增加了中心静脉疾病的章节[1];2023年英国发布的通路指南更新版也特意将中心静脉病变单列一节[2],这均凸显中心静脉对于血透通路的重要性。第2版中国专家共识初步阐述了中心静脉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以此作为临床工作的指导原则,并着重强调预防,减少或避免中心静脉插管,以降低中心静脉疾病的发生。不过,近几年随着病例数量的增加以及诊治经验进一步丰富,又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中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治疗的保障。移植血管已被广泛用于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本文综述了导致通路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通路内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分析了目前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以及糖尿病、老年透析患者的增多,血管通路仍然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成功地进行长期血透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被证明是有效的血管通路途径,后者由于并发症多而应用受限制。颈内静脉临时导管的“长期”应用容易形成血栓或血管闭塞。当各种原因无法再选择颈内静脉作为血管通路时,髂外静脉可作为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另一选择。我们对1例无法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老年慢性血透患者,选择髂外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首选[1],但有些患者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导致血液透析无法长期进行的患者,双腔带Cuff导管做为半永久血液通路应用逐渐增多,据报道[2],美国有25%的患者使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长期血透通路。现对我科16例经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带Cuff导管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经皮下隧道留置的涤纶套导管,其涤纶套可被组织生长包绕而使导管在皮下固定并形成物理的感染屏障,在一部分病人中已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通常我们称其为长期血透导管。导管出口处一般均敷贴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留置长期血透导管是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的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常用血管通路,但常因血栓和纤维鞘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需用尿激酶干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相同剂量的尿激酶血透导管内推注,由于注射速度的不同其溶栓效果也不相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我们对尿激酶推注速度与长期血透导管内溶栓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中移植血管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治疗的保障。移植血管已被广泛用于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本文综述了导致通路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通路内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分析了目前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内瘘栓塞是导致血管通路失功能的最常见原因。笔者观察近4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间歇性尿激酶封管对长期留置导管透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液透析通路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常有老年、糖尿病、长期血透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等因素给自身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具有涤纶环的深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已成为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极好的补充形式,但该导管长期放置的并发症也较多,导管功能不良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9%~30%不等。为预防长期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我科自2006年1月起,积极探索最佳的封管方法,以延长导管透析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传统方法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和人工动静脉内瘘患者的新的血管通路建立方法,确保该部分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以来14例因自体血管条件差、周围血管耗竭等原因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方式建立移植血管通路则存在缺乏合适的静脉吻合口的患者,采用股动脉一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并观察术后并发症、通畅率、血流量等以评估该种通路的可靠性、安全性。结果:14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随访2~13个月,通畅率100%,血流量达250~300ml/min,1例因透后压迫不当出现皮下血肿,1例发生切开处感染。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未发生血栓形成、狭窄、人工血管感染、肢体肿胀、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股动脉一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建立长期血透通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符合生理、血流量充分、穿刺部位多、术后无静脉高压、不增加心脏负荷等优点。为传统方法难以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血管通路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净化需要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路管动脉侧进入透析器后再通过血路管的静脉侧回到体内,该通路称为血液通路或血管通路。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按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将血管通路分为临时性和长期性两种类型。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外瘘及中心静脉置管。由于动静脉直接穿刺和动静脉外瘘的并发症较多,对血管直接损伤,对心脏功能也有影响,目前较少采用,而中心静脉置管应用广泛。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心静脉置管常用的部位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我院1996~2005年对100例中…  相似文献   

17.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透病人的生命线,由于血管条件差,无法造瘘而采用单针双腔颈内静脉长期留置管维持血透的病人越来越多。单针双腔静脉长期留置管护理的关键是:减少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总结了自2004年10月~2007年4月,69例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管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颈内静脉留置埋藏式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 ,常并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凝血机制障碍 ,周围血管条件较差 ,而且其内瘘经过长期使用常发生血流量减小和闭塞 ,而一般经中心静脉临时插管虽然能立即投入血透但容易感染、出血 ,不能长期保留。笔者对 16例作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埋藏式颈内静脉双腔导管安置术 ,并与同期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插管进入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埋藏式导管术者 16例 ,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37岁~ 71岁 ;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7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3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率和血液透析通路失功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随访从2020年01月—2020年12月在长海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血管通路失功发生率,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与血管通路失功的关联性。结果:在完成随访的285例患者中,48例患者出现血透通路失功,237例患者血管通路正常。对两组血透患者的基线数据进行曼-惠特尼检验,血红蛋白变异率(P=0.041)、肌酐(P=0.005)和肾小球滤过率(P=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患者资料与血管通路情况的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血红蛋白变异率(P=0.041)、肌酐(P=0.004)和肾小球滤过率(P=0.006)与血管通路失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血管通路失功与血红蛋白变异率(P=0.002)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血透患者高血红蛋白变异率与血透通路失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透析疗法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老年血液透析(HD)患治疗、护理已成为血液净化工作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血管通路,透析中并发症对老年血透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护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