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新疆西部天山区域和阿尔泰山区域牛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原头节实验感染不同品系小鼠后的不同时期剖检,比较观察细粒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为四种小鼠的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囊在雌性鼠中的发育较雄性间的为快,在四种小鼠中,西部天山牛源E.g比阿尔泰山牛源E.g的发育较好,生长亦较快,感染后10个月,西部天山牛源E.g在鼠体内出现了发育成熟的原头节,而阿尔泰山牛源E.g到第12个月时仅有一只鼠出现发育成熟的原头节,表明西部天山牛源E.g与阿尔泰山牛源E.g在四种小鼠中的发育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不同地区棉羊源细粒棘球蚴对不同品系小鼠的致病力是否存在差别。用NIH小鼠、CR鼠、BALB/C小鼠和昆明株小鼠,在实验感染新疆南部和田和新疆北疆绵羊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的不同时间剖检,比较观察细粒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3.
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求一种对多房棘球蚴易感和实验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方法:3种动物在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期剖检,观察多房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结果:在感染后第91d剖检的3种动物平均湿囊重和囊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灰仓鼠15.0±2.1g和32.3%;子午砂土鼠3.3±1.1g和6.9%;NIH小鼠0.6±0.6g和2.4%。第188d时各为11.8±2.7g和21.7%;8.1±5.1g和15.4%;8.4±8.3g和26.7%。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在第91d时,原头节已发育成熟。而NIH小鼠在188d原头节才发育成熟。结论:灰仓鼠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易感性高于其他两种动物,其感染率高,囊泡发育佳,生长速度快。该鼠是感染多房棘球蚴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4.
用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原头节和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原头节实验感染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和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并以NIH小鼠和BALB/c小鼠做对照,观察了继发性棘球蚴囊的发育情况。四种鼠的细粒棘球幼感染率分别为31%(37/118)、21%(6/28)、  相似文献   

5.
路清雅  薛弘燮 《地方病通报》2000,15(1):20-21,45
采用两种抗原(抗原B和粗抗原)通过ELISA法检测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2-3月的小鼠,正常鼠以及棘球蚴病人,非棘球蚴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抗体。结果表明,抗原B和粗抗原检测2月细粒棘球蚴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和100%。检测3月细粒球蚴病鼠血清抗体均为100%,检测正常血清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5%。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人体细粒棘球蚴对不同种株小鼠的易感性,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后对子一代小鼠感染能力的影响,我们采用实验性继发性包虫动物模型(Deve.compleRenclu Sean Boil 1933;144:455)观察感染小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感染情况,筛选出理想的实验小鼠种株。  相似文献   

7.
包虫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含有生发囊和原头节的动物模型,于1981年12月~1983年7月对我国昆明品系小鼠进行了试验。 材料和方法 实验动物:用7周龄昆明品系小鼠。体重除5只10~14g及2只26g外均为15~25g。羊细粒棘球蚴感染雌性小鼠,而人肝细粒棘球蚴感染雄鼠。共感染50只小鼠,另10只小鼠作为对照。 接种物:一、屠宰场屠宰的羊肝或肺细粒棘球蚴。以无菌法吸取棘球蚴沙于离心管中,自然沉淀,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14)C-甲苯咪唑治疗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小鼠,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药物在血液、棘球蚴囊壁和囊液中的浓度变化,以此观察甲苯咪唑对棘球蚴囊的渗透作用。方法:取未成熟CF_1雌性小鼠,腹腔注射感染1,000条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15个月后,选用严重感染的小鼠为实验对象,每鼠平均体重为55±3g。12鼠用~(14)C-甲苯咪唑糖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特异性抗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单克隆抗体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卵和其他几种带绦虫卵的试验结果。试验用的抗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单克隆抗体(EG06.4E5 mab),系以细粒棘球绦虫卵经相继用人工消化液处理和超声提取物免疫BALB/c鼠的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产生的。分别对细粒棘球绦虫卵和其他几种带绦虫卵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免疫荧光试验经用蔡氏显微镜观察,显示4E5 mab对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有特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细粒棘球蚴重组铁蛋白rEgferritin免疫小鼠产生的抗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 rEgferritin免疫ICR小鼠3次、同时设立佐剂组和对照组,第12w用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对3组小鼠进行攻击感染,5个月后剖杀小鼠,检查各组小鼠腹腔内包囊个数,根据公式计算保护力.分别于0w,12w,32w取血,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d×15天及×28天对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作用。结果表明,连续给药15天,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出现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及32.0%;而囊液内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36.3%及4.3%;治疗28天时,生发层的变性及坏死和原头节的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7.9%及58.6%和16.7%及40.0%;而角质层则有破坏及大量多核巨噬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组织学的方法,观察了吡喹酮引起的NIH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剂量为500mg/kg/d ,连续给药15及90天时,生发层变性及坏死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41.3%及36.5%和23.5%及70.7%,两组间坏死率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01);原头节变性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分别为37.9%及1O.3%和28.4%及65.4%,两组间死亡率的差别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1)。连续治疗30~90天,少数细粒棘球蚴的角质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破裂及炎性细胞侵入,部分受损生发层的表面还有炎性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继续观察感染后6~24个月的细粒棘球蚴在NIH小鼠体内发育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在鼠体内出现育囊的时间为感染后7~8个月,囊液内见到游离原头节及子囊的时间分别为8及10个月,并发现细粒棘蚴体内的糖原、DNA、RNA、碱性蛋白质的含量,AKP、ACP及ATP酶的活力,均以生发层的芽状突起部分及原头节内的较丰富和较强。  相似文献   

14.
泡球蚴病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采自沙鼠体内的泡球蚴原头节,以1800个腹腔注入昆明种小鼠。依据感染率、血清抗体滴度、囊肿平均重量、囊蚴体积及囊蚴分布为指标,建立了泡球蚴病的小鼠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证明感染率为100%、囊蚴平均重量147.9mg/g体重、囊蚴平均体积11.4cm~3,感染鼠的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用沙鼠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一次腹腔接种,可引起小鼠继发性包虫感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改变。从泡球蚴病小鼠接种到小鼠,感染率为84.6%,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进行药物筛选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细粒棘球蚴和猪囊尾蚴的组织特征及其对化学疗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细粒棘球蚴及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具有宽厚的角质层,且含有少量血管的纤维外囊又远离囊腔,而后者则无角质层结构,且含有丰富血管的纤维外囊又紧密毗邻囊腔。上述区别为抗绦虫药对两种后绦期幼虫疗效差异的分析,提供了组织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咪唑(LMS)对细粒棘球蚴感染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和对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腹腔接种细粒棘球蚴,建立感染动物模型。在感染后2、4、8、12、16、20周,未治疗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左旋咪唑(25mg/kg),连续7d,测定各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及囊重,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小鼠脾CD4^+和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动态变化。另设8只未接种小鼠为健康对照。结果生理盐水组小鼠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后CD4^+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降低,CD8^+T细胞的百分率逐渐增高,至感染后16周和20周,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1)。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左旋咪唑组小鼠在感染2周时CD4^+、CD8^+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与健康组小鼠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感染16周和20周时脾指数升高,CD4^+T细胞百分率上升,CD8^+T细胞的百分率下降,CD4^+/CD8^+比值升高,平均囊重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旋咪唑对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有免疫调节作用,在感染后期可升高小鼠脾指数,使CD4^+T细胞及CD8^+T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从而减缓细粒棘球蚴的增殖。  相似文献   

17.
甲苯咪唑新剂型(微丸)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体外和动物实验证实甲苯咪唑(Mebendazole MBZ)微丸的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在试管内观测不同浓度甲苯咪唑微丸对原头节的致死作用,将甲苯咪唑微丸制成100mg/kg.500mg/kg和25mg/kg三个不同剂量悬液对感染细粒棘球蚴6个月的小鼠经口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0d,停药7d后剖检,以棘球蚴囊重抑制率、塌囊率和组织病理改变为指标,同法将甲苯唑片剂和原粉制成悬液按相同剂量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