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栋  田力  侯静  崔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0):1008-1009
近年,世界上大的胰腺外科中心,胰腺术后死亡率已由20%降至5%,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仍达到40%~50%。胰瘘(PF)是胰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2%~28%不等,是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探讨PF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3.6%~18.5%。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乌司他丁及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4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预防性使用奥曲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临床相关胰瘘、总手术并发症、围术期死亡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招募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行PD的148例患者,单中心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曲肽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病例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86年1月~2001年6月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14.5%,其中1986年1月~1991年12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62.5%(5/8);1992年1月~2001年6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7.4%(4/5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2%,占胰瘘的22.2%.死因为胰瘘致全身衰竭.结论要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重点在于手术技巧及方式的改进.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应用生长抑素、控制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必须的.一旦发生胰瘘,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的胰肠吻合口瘘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7岁,于入院前15d被刀刺伤胃壁及胰腺,在当地医院进行胃、胰腺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每日引流液约200~300ml,淀粉酶明显升高,诊断为胰瘘。皮下注射善宁0.1mg/8h,共10d,胰液引流量无明显减少,且腹部伤口感染,愈合不良,遂转来我院。体检:T37.2c,P76次/min,R16次/min,BP110/75mmHg,神志清楚,营养稍差。心肺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03/2005-1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均作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发生胰瘘1例,占1.9%,腹腔出血3例,占5.7%,无胆瘘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有并发症的5例,均治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在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胆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术后胰瘘是胰腺或胰周疾病术后较为常见且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其处理较为复杂棘手,死亡率高达40%。本院自1988年8月~2001年8月共治疗术后胰瘘12例,治愈11例,死亡1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善得定对30例胰瘘的治疗效果,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胰及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后胰瘘21例,胰及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6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行胰尾切除术后胰瘘1例,腹外伤后胰瘘2例。善得定的剂量100-150μg,每8h一次,皮下注射,结果表明,应用善得定治疗后,胰瘘引流量迅速减少,26例病人(86.7%)胰瘘引流量减少至20%,14例病人(13.3%)减少至50%,胰瘘闭合度为76.7%。闭合时间为用药后5-19天。对9例引流液淀粉酶测定表明,治疗后引流淀粉酶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术后胰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C级胰瘘的高病死率更是胰腺外科医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积极预防与治疗C级胰瘘极为重要。本文就C级胰瘘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金晓莉 《山东医药》2007,47(22):53-53
2006年6月-2007年1月,我院对8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别采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者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镜姑息治疗食管癌性瘘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性食管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8-2006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性瘘肿瘤患者47例,女3例,男44例,年龄29-92岁.食管癌42例,肺癌5例,全部存在食管瘘.10例伴有食管狭窄的患者先行内镜下食管扩张,随后行食管内带膜支架置入术.其余37例则直接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并对其中瘘口较大者3例(超过1.5cm)附加蛋白胶黏堵.结果:患者的食管癌性瘘口即刻被封堵住,患者可进食进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70%(33/47)患者生存超过3 mo.结论: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或支架置入附加黏堵术为治疗支气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胆内瘘临床分析3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胆内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1990-12/2006-12共收治胆内瘘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胆内瘘术前诊断率仅为12.5%.患者中胆囊十二指肠瘘68.8%(22/32),胆囊胆总管瘘12.5%(4/32),胆囊肝总管瘘3.1%(1/32),胆囊横结肠瘘6.3%(2/32),胆囊胃瘘6.3%(2/32),胆总管十二指肠瘘3.1%(1/32).胆石性肠梗阻占胆内瘘的6.3%(2/32).本组行择期手术15例.急诊手术17例.平均住院时间16.2 d,术后3例发生胆瘘漏,5例切口感染,2例死亡.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率低,术中胆道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发生胆囊炎后及时手术是预防胆内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比较金属与塑料胆管支架治疗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40例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内镜下分别置入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观察术前和术后患者发热、腹痛、腹胀、黄疸、WBC、血淀粉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ALT、AST、γ-GT、AKP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术后1个月及6个月X线复查,提示支架仍保持原位及良好的扩张状态.术后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BC、TB、DB、ALT和AST也明显降低(P<0.05).金属支架组发热、黄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血胆红素、AKP、ALT水平也较塑料支架组显著降低(P<0.05).但金属支架组术后3 h血淀粉酶升高较塑料支架组明显(P<0.05).随访6月患者未出现死亡.结论 胆管支架能有效治疗胰腺癌伴阻塞性黄疸,金属支架的疗效显著优于塑料支架,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金属与塑料胆管支架治疗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40例胰头癌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内镜下分别置入金属支架和塑料支架。观察术前和术后患者发热、腹痛、腹胀、黄疸、WBC、血淀粉酶、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ALT、AST、γ-GT、AKP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术后1个月及6个月X线复查,提示支架仍保持原位及良好的扩张状态。术后发热、腹痛、腹胀、黄疸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WBC、TB、DB、ALT和AST也明显降低(P<0.05)。金属支架组发热、黄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塑料支架组(P<0.05),血胆红素、AKP、ALT水平也较塑料支架组显著降低(P<0.05)。但金属支架组术后3h血淀粉酶升高较塑料支架组明显(P<0.05)。随访6月患者未出现死亡。结论胆管支架能有效治疗胰腺癌伴阻塞性黄疸,金属支架的疗效显著优于塑料支架,但其术后发生胰腺炎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年(≤40岁)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 和生存率,探讨青年PDAC患者是否为PDAC的一个独特亚型.方法 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比较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瑞金医院住院的29例青年PDAC患者(青年组)与随机选取的89例老年(≥61岁)PDAC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结果 青年组PDAC占同期PDAC的3.6%(29/811),男女比例2.5:1.青年组腹痛发生率72.4%,显著高于老年组48.3%(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3.8%,显著低于老年组的37.9%(P<0.05);晚期胰腺癌(Ⅲ~Ⅳ)更多见(69.0%与55.1%,P<0.05),而根治切除率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4.5%与30.3%,P>0.05).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青年组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与老年组8个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邋(P>0.05).结论 PDAC发病有年轻化趋势.青年PDAC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上腹痛及背部痛.青年PDAC患者可能为PDAC的一个独特亚型.  相似文献   

17.
胰瘘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胰腺炎、外伤以及外科手术。其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逐渐成为保守治疗无效的胰瘘首选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自身经验,主要讨论了ERCP、EUS及相关技术在胰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8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pancreatitis, RAP)的病因, 临床、内镜、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9/2007-12收治的84例RAP(复发组)及67例初发性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复发组中胆道疾患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7% vs 38.8%, P<0.01). 复发组中放射痛、黄疽、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复发组胰腺回声粗强者(38.3%)、胰管扩张者(21.3%), 胆囊炎症、结石和胆总管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ERCP复发组发现胆总管结石、扩张者显著高于对照组(35.8% vs 11.6%, 32.1% vs 9.3%,P<0.01或P<0.05). 84例RAP患者中20例手术治疗, 48例保守治疗, 16例内镜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各死亡患者3例, 内镜治疗无死亡.结论:RAP最常见病因为胆道疾患、饮食不当、酗酒; 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因, 可有效减少其复发; 内镜下诊断和介入治疗是微创、疗效确切的手段,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内镜、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内镜、腹腔镜阶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基础上,探讨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以制定出其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3/2008-04天津市微创外科中心使用内镜、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内镜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开腹手术相比均无明显差别,但其治疗时间、术中出血及治疗后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开腹手术(110±30,47.1±15 vs 150±24;100±30,20±8 vs 380±40;10±3,6.7±3 vs 16±4,均P<0.05).三种治疗方法成功率均不到90%,但3例行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可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开腹手术失败2例采用内镜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可以使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案更加合理化,以达到微创治疗目的,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