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璇 《中国医疗前沿》2013,(23):85-85,72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8月106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随机分成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实验组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视轴区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的同时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能有效降低视轴区浑浊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在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 ,随机分为2组 ,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对照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进行手术 ,观察组患儿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P<0.05 ).结论:给予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 ,同时采用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以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视轴区的浑浊发生率 ,对矫正患儿的视力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白内障抽吸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15例(29只眼)2个月至2.5岁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白内障抽吸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4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周边囊膜,均获透明视区.结论 白内障抽吸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可用于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能有效预防术后后发障的形成,可为二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姜林  杨洋 《西部医学》2011,23(5):878-879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割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出现后发障中的作用。方法对31例(52只眼)的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加后囊膜撕开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6~24周。结果观察随访过程中,2例(3眼)发生轻度后发障,无须特殊处理,后发障的发生率低。结论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预防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中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5G微创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治疗效果,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法:选择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29例(30只眼),均行25G微创玻璃体腔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0只眼中,术后1个月BCVA≥0.5者5只眼,0.3~0.5者8只眼,0.1~0.3者9只眼,指数~0.1者8只眼;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BC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d、7d、1个月、3个月患者平均眼压分别为(17.13±2.84)、(17.20±4.16)、(17.43±3.41)、(17.36±2.51)和(16.73±2.33) mmHg;术后1d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467±280) mm-2,术后7d平均为(2033±209) 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7.59%。患者术后无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后囊破裂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25G微创系统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稳定眼压,减少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技术在接触式广角镜下对154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进行手术,观察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①共134例154眼均顺利完成。②手术时间28~83 min,平均(42.0±5.2 ) min。③术后1、2、3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对比均有所提高(n=154,具体P值见表1)。④术前与术后第1、3、7、30天眼压比较,术后第1天有较低和较高的眼压,术后3 d高眼压较多,术后7、30 d眼压稳定。⑤3例(1.9%)术后出现低眼压,15例(9.7%)高眼压,无眼内炎发生。结论:采用23 G无缝线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手术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李琦  张学东  张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203-1204,120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与不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并发症以及不联合白内障手术其手后白内障的发生率,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晶体眼156人156只眼,分为两组:A组为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86人(称为联合组),其中保留后囊膜设为联合组1:52人,不保留后囊膜组为联合组2:34人.B组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70人(称为非联合组),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手术方式为超声粉碎和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手术后并发症以及白内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气体填充白内障发生率半年后为49.03%,硅油眼白内障发生率为55.10%.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非联合手术白内障发生率较高,联合手术能最大程度避免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8.
吕丽雯  陈盼 《吉林医学》2011,(29):6272-6273
<正>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1-2]。目前手术治疗可以部分恢复视力已被公认,我院采用1期晶状体切除并前期玻璃体切除术和2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加上护理人员对手术前后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8例48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白内障病例,其中32例施行超声乳化术,16例行囊外摘除术,分析两组术中发现、术后早期和晚期的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两组术中均观察到前房过深且不稳定、后囊易破裂、瞳孔变小等并发症,术后两组早期并发症主要是角膜水肿,后期是后囊混浊,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难度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并发症,做到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系统(23G TVS)在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中的应用,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23G TVS行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90例(98眼),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23G TV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眼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49例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49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降低该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采取腹腔镜直视下胆道冲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儿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经内科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者,可行腹腔镜下胆道冲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PH)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并发症,尽早手术纠正心内畸形,阻断分流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方法:自1986 年8 月至1998 年5 月,共收治6 周岁以下患儿57 例,男34 例,女23 例,年龄2~6 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6 例,房间隔缺损(ASD)14 例,室间隔缺损(VSD)31 例,VSD合并PDA 1例,VSD合并ASD 5例。患儿肺动脉平均压6.67~9.3kPa(1kPa= 7.5 m m Hg),安静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aO2)大于95% ,5 例患儿活动后SaO2 降至88% ~95% 。57例患儿中51 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修补术。结果:手术死亡5 例,死亡率8.8% 。结论:为阻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 的发生和病情的恶化,必须对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行早期手术治疗,才可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心肺功能衰竭。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保护心肺功能,预防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其诱因多和缺氧有关,致肺血管痉挛,使患儿病情突然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或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除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不同术式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79例,10 5眼,分2组,术式1组5 6眼,为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标准闭合式三通道玻璃体切除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式2组4 9眼,为经扁平部玻璃体术中先切除晶体及后囊膜,保留前囊并吸刮上皮层、后段玻璃体切除和眼内光凝后,再从角巩膜缘切口,将人工晶体植入前囊上、睫状体沟内,环型切除前囊中央直径4 .5~5mm左右的前囊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3年,术式1组视力改善4 6眼,占82 .1% ,术式2组视力改善31眼,占6 3.2 % ,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0 .0 2 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由外Schlemm管断端插入小梁切开器切开Schlemm管内壁及小梁网,范围120°,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消失,角膜横径及杯/盘比无扩大,眼压随访6个月后控制良好,控制在<2.8kPa。结论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孙鹏锐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1021-1021
1病例简介 患者,女,45岁,因右眼前发现黑点10d,于2009—10—14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诉自幼双眼视力差,未曾就诊治疗。既往无眼部手术史及外伤史:无其他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自述家中无类似病例发生。其母视力亦差,但从未行眼科检查。全身检查:患者发育正常,全身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4,左眼视力0.06,均不能矫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6年6—12月该院收治的13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66例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围术期2、12、24、48 h眼压变化,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12、24、48 h眼压分别为(16.81±4.33)、(25.11±14.71)、(19.91±3.98)、(13.99±3.47)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眼压(19.14±4.01)、(28.02±4.02)、(24.02±3.79)、(13.76±4.22)mmHg(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虹膜损伤、瞳孔变化、前房积水、后囊破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均低于对照组(34.85%)(P<0.05).结论 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较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速度慢、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快且不良反应率低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恶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恶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青光眼类型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原发组)和继发性青光眼(继发组)两组,各39例。原发组采用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后囊截开术;继发组采为23G玻切头前段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后囊截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的眼压、前房深度、视力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7 d、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呈下降趋势,且术后3个月原发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继发组[(12.3±1.3)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5.4±1.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3个月,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均呈增加趋势,且术后3个月继发组患者前房深度小于原发组[(2.24±0.04)mm比(2.44±0.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且原发组患者视力改善优于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治疗恶性青光眼,降低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力,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白内障165例(213只眼)的手术治疗。其中男性67例,女性9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病年龄为36~82岁。右眼60只眼,左眼57只眼,双眼96只眼。手术方法,囊外白内障摘除术40只眼,囊内白内障摘除术171只眼,造瞳术2只眼。囊外摘除术中,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并发症共有5种,脱盲率达94.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