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利福平(RFP)引起的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及其动态过程,为进一步探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本实验设置3个模型组,模型1: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100、150、200 mg/kg),连续1周,末次给药后6 h取材;模型2:小鼠分别经灌胃给予RFP 200 mg/(kg·d),连续1或2周,末次给药后6 h取材;模型3:分别灌胃给予小鼠RFP 200 mg/kg后于不同时点0.5、2、6、12 h取材.所有小鼠均收集血液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和结合胆红素(DB);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胆汁酸(TBA)水平;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给予RFP 200 mg/(kg·d) 1周后,小鼠血清TB上升近70倍,DB上升约82倍,ALP上升约1.5倍,TBA上升约4倍并伴有血清ALT和AST轻度升高;肝脏组织TBA上升约2.5倍;肝脏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轻度坏死和炎症.单次给予RFP 200 mg/kg 30 min后血清TB、DB、ALP和TBA即开始显著上升,给药后2~6 h达到高峰,12 h呈下降趋势;ALT和AST的变化趋势与之一致;单次给予RFP不同时点后均未观察到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发生改变.结论 单次或连续1周给予RFP 200 mg/kg均引起小鼠肝内胆汁淤积,并伴有轻度的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小鼠用50%乙醇灌胃1次/天,连续15天,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及肝组织的生化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TG、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肝组织的CHOL模型组雄性鼠与对照雄性鼠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雌性鼠之间比较无差异。结论50%乙醇灌胃建立小鼠AFL模型,与AFL的发病相似。  相似文献   

3.
宁夏枸杞抗小鼠脂肪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宁夏枸杞抗小鼠脂肪肝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枸杞组喂饲高脂饲料+枸杞(100g/kg);脂肪肝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喂饲6周,将小鼠处死后,取肝脏冰浴下制备10%的肝组织匀浆,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组织蛋白,并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脂肪肝模型组小鼠的MDA、TC、TG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枸杞组小鼠肝脏TG、TC、MDA的含量明显低于脂肪肝模型组(P<0.01);脂肪肝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较为严重、并伴有炎细胞浸润及坏死;枸杞干预组肝脏脂肪变性较轻,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结论 宁夏枸杞具有明显的抗小鼠脂肪肝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肪乳剂灌胃对小鼠形成脂肪肝的可能。方法:4月龄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NS),高脂高糖组(普通饲食+高脂高糖乳剂灌胃)和高脂组(普通饲食+脂肪乳剂灌胃),每组8只。灌胃量2 mL/kg,每日1次,连续8周,且每周称重1次。实验结束后,测小鼠血糖,眼眶取血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肝脏的肝质量指数、病理切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高脂组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肝脏出现脂肪细胞和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建立小鼠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建立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N S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HM组、MM组和LM组采用每天按照5g.Kg-1.d-1对小鼠灌胃浓度为 60%(V/V)、30%(V/V)和10%(V/V)的乙醇的方法,连续6周,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血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6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 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L 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 S T)、总胆固醇(C H)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 本造模方法与人类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配高糖高脂饲料导致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对药物剂量与时间依存性特征,优化药物性脂肪肝模型的条件.方法 雄性昆明鼠分为对照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组,分3个时间点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质量,肝质量,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三酰甘油(TG),血清葡萄糖(GLU)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提取总RNA反转录表达相关基因,肝组织提取总蛋白通过Weste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地塞米松模型组7d后,血及肝匀浆TG增高,肝指数增大,病理切片显示,脂肪肝形成.反转录PCR显示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明显改变.Western Blot显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明显下降.但是,随着地塞米松用量减少,时间延长,脂肪肝相关指标降低,脂代谢基因PPAR、FOXO3、FXR逐渐回升,LXR逐渐下降,蛋白SIRT1逐渐回升.结论 高糖高脂饲料加地塞米松大剂量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小鼠急性脂肪肝模型,并且模型的维持对地塞米松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有依存性,对于药物干预实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利福平依赖结核病小鼠模型,为深入研究依赖结核病产生机制及其治疗提供技术平台。方法随机选取120只6-8周BALB/c小鼠,分为15组,采用临床分离结核菌利福平依赖株和敏感株以高低剂量分别感染BALB/c小鼠建立攻毒模型,以不同利福平给药频次治疗6周,观察小鼠体征、肺脾病变程度,测定肺脾重量指数、肺组织荷菌量及结核菌利福平依赖性。结果依赖株高剂量感染每周给药2次组病变程度重、范围广,肺、脾重量指数(WI)升高,肺组织荷菌量多,且87.5%分离株在含利福平2-10μg/ml的匡氏琼脂培养基中明显依赖利福平生长。结论采用临床分离的利福平依赖株,感染剂量在2×105-2×106CFU之间,给予每周2次利福平胃饲,持续6周,可形成稳定的利福平依赖结核病小鼠。  相似文献   

8.
李世清 《肝博士》2005,(4):40-41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沉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对于多数脂肪肝患者来说,病情是可以逆转的,关键在于积极祛除病因及诱发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酗酒等。其次是调理饮食结构,纠正营养失衡,以及坚持合理的锻炼,控制理想体重,并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纠正不良行为。通过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实施,绝大部分轻中度脂肪肝患者可以“不药而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一种最佳的小鼠品系来建立良好的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BALB/c、C57和C3H三种常用的近交系小鼠,采用酒精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BALB/c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和肝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P0.05);C57和C3H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BALB/c模型组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C57模型组ALT、AST、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BALB/c模型组小鼠肝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散在的脂肪滴,呈脂肪变性;而C57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的胞质中脂肪滴更多,明显多于BALB/c和C3H组小鼠,且脂滴融合成空泡,空泡又融合成较大的囊泡结构,汇管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C57小鼠是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也为今后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及其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选择一种最佳的小鼠品系来建立良好的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选取BALB/c、C57和C3H三种常用的近交系小鼠,采用酒精灌胃法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对其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学改变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BALB/c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和肝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P〈0.05);C57和C3H模型组体重增长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BALB/c模型组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C57模型组ALT、AST、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BALB/c模型组小鼠肝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散在的脂肪滴,呈脂肪变性;而C57模型组小鼠肝细胞的胞质中脂肪滴更多,明显多于BALB/c和C3H组小鼠,且脂滴融合成空泡,空泡又融合成较大的囊泡结构,汇管区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C57小鼠是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也为今后研究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及其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利福平(RIF)引起小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雌性ICR成年健康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IF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或RIF(200 mg/kg),连续处理1周及单次处理.分析血清和肝脏中甘油三酯(TG)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聚集情况,RT-PCR法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旋肉碱对脂肪肝患者血脂、肝酶、肝脂肪变、体脂的影响。方法:用自身对照法对某社区32名脂肪肝患者进行3个月的膳食干预。受试者保持原有饮食、生活习惯,每日服左旋肉碱片2次,每次2片。测量比较干预前后血脂、肝酶、体脂、肝脂肪变的变化。结果:3个月膳食干预后,受试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分别较干预前也明显下降(P<0.01),HDL较干预前也明显升高(P<0.01),且受试者体质量、体脂指数、腰围、腹围、臀围、腰臀比分别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对受试者皮下脂肪厚度(臂部、背部、腹部)分别较干预前也明显下降(P<0.01),肝/脾比值明显升高(P<0.01),并且试验过程中无不良反应产生。结论:以左旋肉碱作为膳食补充,可以调节脂肪肝患者血脂、降低肝酶、改善肝脂肪变性、减轻患者体质量,并且此法是方便可行、宜长期采用的营养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酯(PSE)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及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实验将31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7)、单纯高脂饮食组(HF组,n=12)及PSE干预组(PSE+HF组,n=12)。HF组和PSE+HF组大鼠以高脂饮食造模,PSE+HF组大鼠饲喂高脂饮食的同时连续灌胃给予PSE 0.5 g/kg,干预时间为12周。油红O染色观察高脂饮食作用下PSE对肝组织脂肪变性的影响,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氨基酸谱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各氨基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利用SIMCA-P 11.5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 PSE+HF组与HF组大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C、HF、PSE+HF 3组大鼠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HF组相比,PSE+HF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减轻。PSE+HF组血清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分别较HF组增加了17.25%、12.42%、41.47%、15.61%、17.87%、1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氨及组氨酸水平均较HF组降低(P均<0.05)。PLS-DA分析结果显示HF组与PSE+HF组可分别聚类。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氨酸、脯氨酸及血氨水平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正相关(P均<0.01),色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及相关代谢物鸟氨酸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PSE对NAFLD大鼠血氨基酸代谢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脂饮食致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4周,B组(模型组)给予高脂脂饲料喂养4周;4周内观察两组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变化,4周后取材检测比较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HE染色病理学检杏,并计算肝指数.结果:模型组肝指数、TG明显高丁埘照组,AST、AL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病理学检查证实模型组肝脏呈轻巾度脂肪肝变性.结论:成功建立适用于脂肪肝供肝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致大鼠肝损伤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异烟肼、利福平单用与合用致大鼠肝损伤的情况并探讨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5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异烟肼 利福平组(RH组)及异烟肼组(H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 l/(kg·d)、异烟肼50 mg/(kg·d) 利福平50 mg/(kg·d)、异烟肼50 mg/(kg·d),每日一次定时空腹灌胃。第14天和28天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差异有显著性,H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但胆红素升高差异无显著性。与第2周RH组比较,第4周RH组胆红素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第4周RH组比较,异烟肼组大鼠血清AST、TB IL、DB IL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RH组大鼠肝匀浆MDA升高、SOD、GSH-PX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第4周RH组比较,异烟肼组MDA升高、SOD、GSH-PX降低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H组和H组大鼠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增加,但仅RH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异烟肼和利福平两药合用肝毒性较单用异烟肼明显,两药合用的肝毒性并未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异烟肼和/或利福平致肝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高脂诱导肥胖小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高脂饮食12周的C57BL/6肥胖小鼠分为达格列净组和模型对照组(OC组),每组8只,另选取8只低脂饮食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达格列净组按照10 mg/(kg·d)给予连续3周灌胃,OC组和NC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小鼠体重、血糖、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及脂质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肝脏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实验后达格列净组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较实验前下降最明显(P <0.05)。实验后达格列净组小鼠血浆胰岛素水平、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曲线下面积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OC组(P <0.05)。与OC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均降低(P <0.05)。与OC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小鼠肝脏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肝脏重量均...  相似文献   

18.
大鼠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脂肪肝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方法: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并进一步研究门静脉压、肝重/体重比以及肝脏病理结构的变化。 结果:大鼠肝脏第14天出现较多的脂滴积累,第21天超过2/3以上的细胞内均出现脂滴,肝细胞形态不规则,肝窦变窄,不规则;门脉压较正常大鼠升高。体重和肝重均小于正常大鼠。 结论:用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的饲料喂养大鼠复制脂肪肝模型,喂养时间短,价格低廉,是一种较好的脂肪肝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正常肝与脂肪肝、肝硬化、乙肝状态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结直肠癌病例,剔除重复患病的病例,得到单病种共计257例,然后分为正常肝组-脂肪肝组、正常肝组-肝硬化组、正常肝组-乙肝组,比较每组组内的肝转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一般临床因素中,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肿瘤部位及CEA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肝组的转移率为10.00%,正常肝对照组31.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组的转移率为0.00%,正常肝对照组31.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组的转移率为7.55%,正常肝对照组31.3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位于结肠的患者肝转移风险大于位于直肠者,CEA水平高者肝转移风险大于水平低者;患有乙肝、脂肪肝的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风险低于未患该病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患者经多因素分析后未发现显著统计学意义(P =0.999).结论 结直肠癌并正常肝患者肝转移率高于合并脂肪肝、乙肝者,肿瘤位于结肠的患者肝转移风险大于位于直肠者,CEA水平高者肝转移风险大于水平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