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治疗脑积水的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中,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作超声检查的意义。方法:单纯神经内镜下完成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34例,其中21例应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三脑室底部进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BA)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术后21例(61.76%)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9例(85.29%),无效5例(14.71%),2例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使用探头组造瘘术前后BA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在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中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安全。  相似文献   

2.
腔内多普勒微血管扫描在三脑室底造瘘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超声检查在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中的意义。方法完成27例梗阻性脑积水三脑室底造瘘术,术中均使用多普勒微血管探头抵达三脑室底部,行超声探测,监测基底动脉的走向、血流速度,进行术中实时定位,造瘘前后记录血管的多普勒超声图像。结果27例造瘘术前后基底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无变化,无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8例(66.67%)影像学证实扩大的脑室术后有回缩;半年后症状缓解23例(85.19%),4例无效(14.81%),其中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手术死亡或残疾。结论多普勒微血管探头超声检查在三脑室底造瘘术中的应用,可减少血管损伤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造瘘点准确定位,并能实时监测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确保造瘘过程安全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0月该科行三脑室底造瘘的10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11~54岁,平均32.6岁。依据既往是否行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分为两组,首次ETV组75例,分流术后ETV组(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引流管堵塞或引流管外露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27例,首次ETV组直接行ETV,分流术后ETV组行神经内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管拔除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术后门诊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3个月,对于术前症状首次ETV组与分流术后ETV组均能得到改善,术后并发症(硬膜下积液、发热和颅内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首次ETV组疗效均优于分流术后ETV组,分流术后ETV治疗组比首次ETV组具有更高的症状复发率和再手术率(P 0.05)。结论对于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ETV后症状改善明显,失败率相对较低。对于梗阻性脑积水若既往接受过分流手术,再次行ETV仍有部分患者能得到较好疗效,但术后症状复发风险更高,需再次手术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由于其出色的微侵袭和视觉操控性被广泛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1999年9月-2004年3月我科采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5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可否取代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争论的话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ETV和VPS治疗40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并发症、有效性和复发情况,探讨  相似文献   

6.
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已成为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法.ETV术有效避免了分流管堵塞、过度分流等并发症,并且不必因患儿身体长高多次手术更换分流管[1].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9月~2012年8月对194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进行了ETV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控性分流管引流在小儿先天性脑积水6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引流术(VPS)中的效能。方法将89例先天性脑积水患儿随机分为VPS组45例(行脑室-腹腔引流术,可调控性分流管)与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组44例(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结果 VPS组术后疗效显著优于ETV组(P0.05)。VPS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ETV组(P0.05),手术成功例数及术后感染例数显著多于ETV组(P0.05)。ETV组、VPS组术后6个月脑室额角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VPS组术后6个月脑室额角宽度、第三脑室宽度水平优于ET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PS组精细运动行为、大运动行为、语言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社会行为、DQ值评分均显著低高于ETV组(P0.05)。2组1岁以下与1~2岁患儿术后2周的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周、6个月的1岁以下患儿DQ均显著高于同组1~2岁患儿(P0.05)。结论 VPS术中应用可调控性分流管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手术(ETV)治疗58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针对患及其家属对应用此项技术的心理负担较重,以及患的心理特点,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胡永光 《华西医学》2009,(5):1067-1068
目的:探讨内镜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分流术,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治疗组均造瘘成功,无中转分流术。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例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症状均有锁缓解,复查CT或MRI见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符合当今神经外科微创原则,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脑暴露少、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费用降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非交通性脑积水是指因脑脊液循环通道阻塞,引起脑室系统不能充分与蛛网膜下隙相通,蛛网膜过多地潴留于脑室系统而造成颅内高压,并产生头痛、呕吐、视网膜水肿等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1].随着内镜技术引入神经外科,第三脑室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triculosfomy,ETV)已成为非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对脑组织干扰少、符合微侵袭神经外科原则、术后恢复快等优点[2].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我科对135例非交通性脑积水病人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ETV),现对术后体温变化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常用治疗方法为脑室-腹腔分流术,该手术并发症高。神经内镜间下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是一种治疗脑积水的新方法,克服了分流术的缺点。方法:对21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患者,取侧脑室顺角入路,神经内镜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底部,于第三脑底与脚间池之间造一瘘孔。结果:18例近期疗铲满意,3例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手术具有以下优点,微创手术;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增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脑室占位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进行脑室病变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其中28例同时行三脑室底造瘘以解除非交通性脑积水,2例行透明隔造口术解除非对称性脑积水,3例颅咽管瘤行囊肿-脑池穿通术,1例行中脑导水管穿通术。结果33例患者均明确病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生殖细胞瘤18例,脑囊虫5例,胶质瘤5例,淋巴瘤1例,颅咽管瘤3例,脉络丛囊肿1例,同时均解除脑积水。共发生并发症2例。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脑室病变的诊治中,神经内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诊疗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可以治疗脑积水和囊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1~2011年期间的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语种不限,纳入比较第三脑室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总并发症和各期生存率。由2名评价员按纳入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0.2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试验,共计1 1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组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组在术后近期(1、2年)生存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0.90,1.16),P=0.74;RR=1.14,95%CI(1.00,1.30),P=0.06]。但在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RR=0.70,95%CI(0.57,0.89),P=0.001;RR=1.23,95%CI(1.07,1.41),P=0.004;RR=1.14,95%CI(1.29,1.66),P=0.05],表明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在控制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远期生存率上具有优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在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长期生存率方面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而在近期并发症方面,两者没有差异。对于各种具体原因引起的脑积水患者,两种手术的疗效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彩超对经股动脉心导管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股动脉医源性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3例有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灰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表现。结果:所有病例中,31例彩超诊断为假性动脉瘤,2例诊断为动静脉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股动脉心导管术后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高,可作为术后血管并发症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The Marburg experience of a decade of intracranial neuroendoscopy is presented. Various endoscope systems and auxiliary instruments which were used over this period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basic anatomical research is described. During 1988–1997 more than 400 neuroendoscopic interventions were performed to treat intracranial pathologies. The main indications were: stereotactic endoscopic biopsies for unclarified space-occupying lesions, third ventricul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occlusive hydrocephalus; endoscopic interventions on ventricular shunts; fenestration and evacuation of intracranial cysts; evacuation of intracerebral haematoma and brain abscesses; and endoscopic evacuation of septated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The overall operative morbidity rate was around 2% and the mortality rate < 1%. Neuroendoscopy is now an established minimal invasive technology for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well-circumscribed intracranial pathologies.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分析内窥镜技术的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2000年3月至2003年6月施行内窥镜手术67例,应用于梗阻性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三脑室胶样囊肿、脑内囊虫病和分流管脑室段堵塞等,分别施行三脑室底造瘘术、囊肿脑池造瘘术、囊肿切除术等。结果 临床有效率86.7%,术中出血7例,死亡1例(1.5%)。结论 神经内窥镜已成为某些神经外科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