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建国  吴昌归 《医学文选》2003,22(2):132-13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能力,探讨VEGF—C与NSCLC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到50例NSCLC癌组织标本和同期12例非肺癌组织标本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NSCLC癌组织标本VEGF—C阳性表达率为44.0%,12例非肺癌组织标本为8.3%,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NSCLC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标本中VEGF—C阳性表达分别为66.7%和23.1%,两组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SCLC肿瘤组织VEGF—C阳性表达越强,经淋巴道转移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2例NSCL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25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7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组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196枚淋巴结组织(2组各9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8枚中病理阳性淋巴结72枚,阴性26枚)中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73±0.179)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0.089±0.087,P<0.01);阳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07±0.17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淋巴结组织(0.114±0.107,P<0.0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7±0.174、0.196±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5例患者中14例(93.3%)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46枚阳性淋巴结组织中37枚(80.4%)VEGF-c蛋白表达阳性;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5例患者中仅1例(6.7%)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52枚淋巴结组织VEGF-C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VEGF-C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VEGF受体3(VEGFR-3)表达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为77.4%,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7.33,P<0.05 ).VEGFR-3阳性表达率为74.4%,淋巴结转移组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1.18,P<0.05).VEGF-C表达强度越高,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越多,二者呈正相关(r=0.912,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VEGFR-3阳性微淋巴管数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检测NSCLC组织蛋白酶B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Ⅲ~Ⅳ期肺癌组织组织蛋白酶B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P<0.01);随着分化程度由高分化、中分化至低分化,组织蛋白酶B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组织蛋白酶B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 组织蛋白酶B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C/VEGFR-3(Flt4)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VEGF-C及Flt4的表达.结果 75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VEGF-C阳性率为77.3%(58/75),Flt4阳性率为46.7%(35/75);且VEGF-C与Flt4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1, P<0.01).VEGF-C阳性指数在转移组(54.65±13.23)高于未转移组(32.45±10.12)(P<0.05).随着癌细胞VEGF-C表达的强度增加,Flt4阳性脉管数也随之增加,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非小细胞肺癌中Flt4阳性脉管数在淋巴结转移组(14.58±3.24)高于未转移组(10.51±2.32)(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高水平表达VEGF-C、Flt4, 两者表达呈正相关.Flt4阳性脉管数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40例NSCLC、12例癌旁组织VEGF-C、Flt-4基因的转录表达,并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SCLC中VEGF-C mRNA及Flt-4 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VEGF-C mRNA与肺癌的TNM分期正相关(P<0.01).结论:VEGF-C与NSCLC的发生有一定关系;VEGF-C表达可做为肺癌患者判断淋巴转移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倾向于扩散至淋巴系统,被认为是最具特异性的淋巴管生成调控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VEGF-C的表达,以癌旁组织19例、正常肺组织20例为对照。结果 VEGF-C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6%,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肺癌标本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中表达率;低分化组的肺癌标本中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中高分化组中表达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是VEGF-C蛋白阳性表达影响因素。结论 VEGF-C在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率,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C与肺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肺癌进展客观指标及预测肺癌淋巴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实验观察Twist和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有完整资料的NSCLC术后肿瘤标本和60例距离肿瘤5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Twist与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阳性表达率为6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8.3%;RECK阳性表达率为51.7%,低于癌旁组织中的85%.Twist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2年无瘤生存率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者与其他病理因素无关(P>0.05).Twist与RECK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患者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随Twist阳性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随RECK阳性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Twist、RECK可能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存在相互作用,可作为反映NSCLC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wist高表达、RECK低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VEGF-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这3个因子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0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VEGF-C,VEGF-D及MMP-1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EGF-C,VEGF-D及MMP-1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96.7%、93.3%及91.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VEGF-C,VEGF-D及MMP-12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显著高于没有转移的病例(χ2=13.237,χ2=6.960,χ2=9.870;P=0.000,P=0.008,P=0.002).VEGF-C,VEGF-D及MMP-12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0.472;P=0.244),但与病理TNM分期(PTNM)有关(P=0.01).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VEGF-C,VEGF-D与MMP-12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850,P=0.000;r=0.787,P=0.000;r=0.914,P=0.000).结论 VEGF-C,VEGF-D及MMP-12蛋白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SCLC的高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C,VEGF-D及MMP-12蛋白有成为NSCLC治疗中新靶位点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P53和 nM23基因表达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 47 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微波修复抗原、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47 例中,低分化癌组 P53蛋白阳性率 88.88%,高分化癌组 P53 蛋白阳性率 4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的P53 蛋白阳性率 82.60%,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P53 蛋白阳性率 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 蛋白在肺腺癌与肺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47 例中,肺鳞癌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 nM23 阳性率 21.42%;无淋巴结转移组 nM23 阳性率 62.5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nM23 在肺鳞癌与肺腺癌,在肺腺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及在非小细胞肺癌高、中、低 3 种不同分化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 蛋白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 nM23 能抑制肺鳞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