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了解潍坊市2004~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潍坊市2004~2007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6/10万、0.15/10万、0.12/10万、0.1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州市、临朐县;报告病例中90%为(15岁成年人。结论潍坊市2004~2007年乙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潍坊市2004~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控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乙脑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潍坊市2004~2007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36/10万、0.15/10万、0.12/10万、0.11/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州市、临朐县;报告病例中90%为(15岁成年人。结论潍坊市2004~2007年乙脑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泉州市1963-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泉州市1963-2009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起山区县发病率高于沿海县;1990-2009年发病高峰季节前移1个月;2005-2009年10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比往年下降50%;调查的乙脑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50%。结论泉州市乙脑发病率从60年代的34.93/10万下降至目前的0.08/10万,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继续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流动人口聚集地、边远山区、免疫规划薄弱的乡镇进行重点控制是有效预防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洛阳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88例,死亡40例;发病率为0.30/10万~1.81/10万,死亡率为0/10万~0.34/10万,病死率为0.00%~18.97%。乙脑发病集中在6~9月,8月为高峰期。病例散发,15岁以上发病占52.4%,病例以农民为主,青壮年病死率为57.5%。无乙脑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86.1%。结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积极探讨成人乙脑疫苗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7-2010年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7-2010年共报告乙脑86例,平均发病率0.031/10万,死亡3例,死亡率0.001/10万。病例散发且相对集中在河北东南部地区的衡水、邯郸和邢台;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发病多为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3.95%;有免疫史的占20.63%,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79.37%。结论河北省乙脑流行特征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建议加强乙脑流行病学监测及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实施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尤其是加强对高发地区和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防控我省乙脑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4—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甘肃省2004—2011年乙脑网络直报疫情信息。结果 2006年是甘肃省近10年发病率最高的一年。2008年甘肃省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8—2009年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了乙脑疫苗的群体性接种,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2007—2011年发病率持续下降。2004—2011年,乙脑发病从5月开始,8月为高峰期,9月明显下降。甘肃省共有9个市(州)有乙脑病例报告,主要分布于陇南、天水和平凉等东南部地区。乙脑报告发病率以0~14岁组最高,≥45岁人群呈现出发病小高峰特点。结论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手段,在夏秋季节应加强对儿童和中老年人乙脑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监测,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16年(1980~1995)中收治的60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乙脑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45.2%),7、8月为高峰(93.0%),每年平均收治38例,其中1990年乙脑发病率最高,每隔3年发病数似有增多趋势,死亡71例,病死率11.8%,老年人病死率高于小儿(P〈0.01),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7,(3):343-346
目的分析百色市2006~201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百色地区预防及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相关理论基础。方法对百色市2006~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乙脑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百色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波动于0.84/10万~0.03/10万之间,发病季节性明显,6~8月份为高发季节,以0~14岁儿童发病为主,占98.91%。结论百色市乙脑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开展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16年(198~1995)中收治的60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乙脑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45.2%),7、8月为高峰(93.0%),每年平均收治38例,其中1990年动脑发病率最高。每隔3年发病数似有增多趋势。死亡71例。病死率11.8%,老年人病死率高于小儿(P<0.01)、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遵义市2002-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遵义市2002-2013年乙脑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描述性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遵义市2002-2013年乙脑发病率、病死率均成下降趋势.乙脑发病、死亡人群以1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均集中在7、8月份;扩大免疫接种后,在年龄、职业、时间分布上乙脑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区分布上乙脑发病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脑疫苗的免疫效果好,但发病年龄、月份有向后移的趋势,应根据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宁波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86-2006年宁波市疫情资料和乙脑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6-2006年共报告875例乙脑病例,死亡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5/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4/10万,年平均病死率为5.14%,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有所回升。发病主要集中在慈溪市、象山县和宁海县;发病主要以10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占80.11%(701/87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65:1;2005-2006年流动儿童发病63例,占同期总病例数的92.65%(63/68);乙脑发病时间在5-10月份,高峰期在7-8月份。结论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乙脑预防控制策略仍应采取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及媒介控制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3年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共报告病例4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182/10万;0~15岁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3.6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7月形成发病高峰。结论:长沙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病例高度散发,发病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主要为学生和散居儿童。为避免造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和流行,须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控制媒介传播,健康教育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分析连云港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新发病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治工作效果,为进一步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江苏省连云港市2007年全年新发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上报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11.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7年全年全市共上报发病654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0.15%,发病数最多的是赣榆县,为202例,占总发病数的30.89%;职业发病中最多的是农民,为404例,占61.8%;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别为328例、23例,分别占总数的50.2%、3.5%;是否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分别为17例、519例,占2.6%、79.4%。结论中青年人群及农民等为乙肝高发人群,各县区上报病例数差异较大,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病率教高,全程接种人群发病率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宾羽琳  陈艳  徐亮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2):249-250,258
目的分析韶关市2003—2011年间流行性乙型脑炎(JE)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今后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韶关市2003—2011年间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对各医院疑似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血清或脑脊液标本,应用ELISA法进行JEV.IgM抗体检测,进行早期快速诊断。结果韶关市流行性乙脑的流行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1—5岁最多,流行季节6、7月份为高峰期,10月有一个小起伏。对158例疑似病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进行JEV.IgM抗体检测,阳性共37例,阳性率为23.0%。结论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应考虑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提高阳性率;韶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在流行时间上具有本地区的特点,防控部门应该对国家计划免疫常规接种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彭颖  余光开 《医学综述》2007,13(2):121-12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乙脑的发病约50000例,其中15000例死亡。乙脑的流行和散发病例多发生在亚太地区。本文将对乙脑的流行病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近年我院收治的4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疗过程。结果治愈7例,好转40例,死亡1例。结论乙脑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控制高热、惊厥,降低颅内压及减轻免疫损伤是治疗的关键,早期的康复介入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普及疫苗接种、灭蚊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用流乙脑炎病毒京卫研Ⅰ株鼠脑悬液10~(-2)稀释后,以0.3ml/只剂量经腹腔接种于三周龄昆明种小鼠复制成典型的乙脑模型。鼠脑各取材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一系列以超微病变为主的病理变化。 本文分早、晚两期系统地描述并讨论了这些变化,其中不少未见有关流乙脑炎病理及流乙脑炎病毒形态发生和释放的文献提及。根据这些形态变化与作者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流乙脑炎病毒(京卫研Ⅰ株)形态发生及释放方式。该病毒也可在少枝胶质细胞内复制。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吞噬病毒粒子,未发现病毒复制现象。可见,小胶质细胞仍能保持其吞噬功能,不为病毒mRNA所控制、复制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